文丰安
(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 400020)
在基层党政机关活动中,单位和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人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质上就是责任和责任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自然就形成了一种责任链[1],每个工作对应的人员都要在责任链的节点上承担责任。责任链管理是为了理清党政内部的责任关系,就是要在建立这种责任流程的过程中形成一套相互关联、互相进行监督和激励的责任管理机制和体制,使党政机关部门真正从一个权力组织转变为一个负责任组织。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是由责任感和使命感驱动的。在党政部门,只有履行责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党员干部忽视责任,等于放弃发展的机会。因此,执行责任链管理对于党政部门的发展及其成员的成长均是非常必要的。
1.实施责任链管理是基层党政基业的长青之本。在各个单位或组织中,每个管理者都希望下属能积极履行职责,形成大家都管事的局面。在现实基层党政部门的管理中却不尽然,其根本原因就是组织管理者们一般只是关注和维护社会的利益,往往忽视了建设责任的共同体。组织的活力以及凝聚力不只表现在共享利益方面,更重要的是共同承担风险的责任。党和政府必须从制度建设上消除责任缺失的现象,最重要的是确立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己任的责任目标,注重责任链管理体系的建设。
2.实施责任链管理是消除管理缺失的重要措施。基层党政部门工作的失败往往不是严重的错误造成的,而是没有责任心的细节积累起来的。无论党政部门多么优秀,如果缺乏责任感,管理不善的现象太多,工作中的失误就会时常发生。简单问题的结果可能是复杂的,现在可以解决的问题长期拖延,积累到一个大瓶颈,最终变成难以躲避过去的工作,导致效率低下,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伤害自己以及社会。责任链管理的实施,是使每个管理者和操作者明确意识到责任链的重要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所以,对责任链增强管理,可以改变管理缺失的现状,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3.实施责任链管理是转变基层领导干部作风的迫切需要。当前,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各基层部门需要积极迎接挑战、实施发展战略,需要把转变管理工作作风作为重要工作。基层领导干部作风的管理与党政部门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人民的福祉密切有关。执行力的提升是作风建设之核心,其中责任的落实是加强执行力实施之本质,而行动的结果就是最终责任实施的目标。大力促进对责任链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作风的管理,促进责任的落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强责任链的管理,不仅要着手于管理方面,还要创新管理干部人员教育方式,以促进各级管理人员转变作风。
1.打破思维固化。所谓思维固化,就是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也就是在长期的重复工作中形成的固化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大家的思想就会被其蒙蔽,视野也就不会扩大。责任链管理的实施要打破传统思想,此为执行责任链管理之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从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以及处理的固化思维中解脱出来,摆脱看重权力、忽视责任以及重视利益、轻视责任的理念,树立追求责任的理念,积极提高工作责任感,树立起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在镜子面前理性地审视自己,做到问人一定要先问自己,要责备人就先反思自己,有效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通过部署领导干部的工作,要让党和政府部门中的每个人真正落实好责任。
2.优化管理流程。管理是为了简化复杂的问题从而简单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落实责任链管理的重点。责任和管理缺乏、越位、不到位等不良现象,往往是管理流程出了问题。要确保每个管理干部尽职,一定要把原来的管理过程整理出来,确保过程中有效的协调责任,形成明确的责任过程。按照扁平化原则,减少重复和交叉,根据不同部门内部管理关系建立系统,按各部门各板块形成工作流程,使每一个对应的过程和节点都能够明确主体方面的责任。
3.通晓岗位职责。在部门工作中进一步对岗位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对每一个岗位职责进行完善和优化,对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量化,对每一个岗位的职责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这样就形成责任链条。明确工作责任的原则是方便操作、易于记忆、易于评估。
4.强化责任意识。责任感的养成并形成自觉主要取决于教育以及管理。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如学习工作职责、强化工作职责,对违反者予以处理,向大家灌输组织的责任观,提拔和表彰以激励敢于并勇于负责者,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使大家意识到尽责的重要性、渎职的危害性。注重管理和激励,强化机制体制,在工作中大家按计划工作,并对结果负责,有功必奖,有错必惩。实施首问责任制,即对于群众向基层机关、下级向上级提出的问题,第一知情人是第一责任人。责任人要有感情地为下属解决实际问题,防止敷衍,以免错过最佳时间,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实施最终问责制,即对工作中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问责追究。
5.凝化责任主体。根据结果,以时间、可以评估的价值作为原则,运用过程控制流程、设立计划工作表、将行政指令网络化、把评估标准化等方式方法,通过建立直接授权、任命以及监督体系等,完善层次较为清晰、各方面衔接比较顺利、严格实施管理、信息对称、团结一致的评估以及问责方面的机制,凝化一对一的责任主体。切实做到有一个布置就会有一个反馈,有一个要求就要有一个检查,有一个承诺就应有一个结果,有一个错误就一定要问责,消除不负责任的行为。
6.升华责任文化。责任是基层政府部门的文化根基,责任必须一致。党政部门要从小处强调责任心,从大处开发责任感,激励组织成员发展良好意识的行为。通过组织成员的积极努力,健全责任链方面的管理机制以及制度体系,使负责任的理念深埋每位成员的心中,在单位内形成“负责荣、不负责耻”的良好氛围,使责任成为每一个干部、群众的意识行为,凝聚力量,使责任推动工作,总结凝炼成时代特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1.注重认识的提高。众所周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单位在认识上的高度,决定并推动着其在工作方面的力度。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要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执行责任链管理的目的,并能够对自己在责任链方面的管理进行定位,以高度责任心以及责任感去积极了解、研究和实践责任链,在工作的实践中积极提升自己,使自己逐步成为基层发展的重要支柱。
2.激励基层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在基层组织中,领导干部是推进责任链管理工作的关键要素。第一,激励基层领导干部率先组织工作。基层领导干部要参与指挥、安排以及组织、监督,加强思想认识的同时注意行动,在实践中见成效。第二,激励基层领导干部带头去落实相关责任。根据工作层次对领导进行相应的分工,职位不一样,其责任也就不同,但执行责任是一项共同的任务。基层领导干部带头去执行责任,就会形成一级跟着一级干、上级给下级做榜样的良好氛围,这一责任链管理才不容易变形。第三,激励基层领导干部带头负责。领导干部为下属树立榜样,对缺席、不到位等方面的行为能够主动去承担领导责任,而不是想尽办法推卸和逃避责任。要坚决克服那种“有好事是自己的、出了问题是别人的”不良倾向。第四,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带头查处自己缺乏责任感的表现。领导要给下属做好示范,带头消除忧虑,率先纠正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
一些地方存在压力传导被异化的现象,即一层又一层的压力传导变成了一层又一层的责任推卸,导致出现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权力无限小但责任无限大的现实状况。同时,也有因责任制度不健全导致机制失效的现象。一些部门和干部,其行为没有监督加以制约,在工作中不承担责任,因此他们的工作执行力度也不强,整个单位的效率也因此降低。权力与责任应该是对等的,在基层的实践工作中,行政监督是压力传导中权力运行的重要方面,在政府内部逐级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对推进权力制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应适度地传导一层又一层的压力,压实责任,使压力成为基层领导干部的创业动机。
3.虾苗投放。投放前将筐浸在水中,让虾适应池塘(稻田)水温,可先投放一筐,看虾苗入水后是否正常,然后将虾投放在池塘(稻田)四周,注意不要将虾苗全部投放在一个位置,虾苗活动范围有限。
当前,基层政府在政府导向的市场社会和秩序导向的市场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公共权力主要是组织集体劳动、协调公共生活的基本手段以及工具,是分配稀缺资源方面的权威。因而,在公共生活之中,公共权力是获取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利润,必然伴随着非公开使用公共权力,即政治腐败。人类社会遏制腐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如孟德斯鸠所说,基本方法是我们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而权力制约是当前人类需要继续去进行相应努力的[3][4],在政治社会之中出现的形式多样的现行行政监督体系是一个长期历史沉淀凝聚的系统。群众对委托的少数人和基层国家机构进行权力控制以及监督,防止出现权力的异化。基于此,一系列与权力机关相对应的制约以及监督机制就不断地出现并在实践中逐步地加以完善。
人民主权意志的外在表现方式及对象化产物是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因此,需要一系列与权力机关相分离、相制约的监督机关和监督机制来保障公民对所委托少数和国家机构进行控制和监督,防止权力的异化。行政监督是民主和法治社会的需要。一方面,建立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和监督程序。通过形式多样的分权以及制衡,民主主体可以控制自己权力方面的转移,从而确保公众最大化地实现民主权利,是政治民主的最基本的规定之一。另一方面,法治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国家以及社会之力量平衡与国家内部权力制约方面的机制。所以,法治和国家政治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政治原则看,法治国家的政治体制有两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政治统治模式应该是一个民主政治方面的体制。民主政治方面的体制保证了公民和社会对行政进行监督的权力以及机制。二是国家权力结构应该分离并相互制衡。分权、制衡和法治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叠的因果关系,分立和制衡国家权力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
权力监督和制约之间的关系是行政监督,在当代政治体制中体现为不同的形式。基于民主体系不断持续的改进,要实现基层民主政治行政监督和民主政体的紧密结合,其表现就在于多种多样的民主政治制度中。民主提供了一个平和的监督机制,保障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其中行政监督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益冲突一般会转化为进行政治权力方面的斗争。若无一个政党具有绝对的优势,那就容易使政治权力相互制衡。分权的政治形式是一种不同利益集团分享权力以保护各自利益的政治安排。行政监督制度的形成为不同阶级合理的利益分享提供了制度保证。
在基层,行政监督体系就是一个动态的体制,行政监督系统要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就要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维护宏观政治制度的动态协调。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对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权力体系的缺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了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基层行政管理的效率以及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应该确立以权力下放为基本导向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但是,我们忽略了管理和监督平衡的重要性,相应的监督权力也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实践表明,必须要保证对下放权力的监督,使权力的扩张得到有效的监督及相应的责任得以履行,否则会导致用公共权力牟取私人利益的行为蔓延,并造成严重的后果。当前,个别地方腐败蔓延,影响较大,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权力下放的作用,也可能会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的全面发展。所以,权力的下放必须要和权力的监督进行协调。反之,公共权力就会失去十几亿人的监督,从而背离公共利益。
行政监督的有效性在根本上取决于力量的支持[5]。进行压力传导和权力监督可以较有效地抑制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防止责任冲突,这既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和熟悉监督技术,也需要强化监督主体的力量。提高行政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与社会政治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同时对行政监督机制的民主化、政治化的完善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民主政治系统通过政治权力的合理配置,防止暴政和滥用国家权力以及责任冲突的产生,保障公民的政治生活的主人翁地位。群众要有足够的权力监督和制衡国家权力,促使国家管理根据公民的意愿,保障社会政治民主,这对实现行政监督的民主政治体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权力组织和协调人类的共同劳动、公共生活,从而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维护公共秩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客观上要求加强公共管理和监督,使人类劳动和生活更加有序、高效的发展,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大趋势。
对政府和市场、社会边界做一个比较明确的区分。就基层政府而言,要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能,不能越界,这是基层组织有效配置上下级权力的前提。若缺乏这个前提,市场以及社会中的自治部分就可能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就必然会有很多不应该由基层政府管理的事由政府兜底,市场以及社会上出现了任何问题最后均由基层政府来解决,从而增加基层组织以及纳税人的负担,当然也影响服务职能的优化,最终影响政府办事效率。
为了减少信息丢失和监督困难的中间环节,由省一级直接管理县一级,并区别中央的专管事务、地方的专管事务、中央地方之间合作管理的事务、基层的具体事务。专管事务应该由具体主体来负责;中央应该纵向管理中央的事务;地方事务应该由地方管理,中央可以监督与协调;对于共同管理的事务也应该有对应的制度化以及权责分配,要注意减少出现任意的可能性之变化。界定中央政府、省市县级政府和基层政府职责,并按照制度来运行,任何组织都不能随意越权,即便各方职责因多方面的原因需要进行调整,也应按照一定程序来进行,以减少主观化和随意化方面的倾向。
财政分配主要涉及各级组织履行其职能方面的能力,要根据所管理事权进行相应分配。对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有多少事权,根据需要就应该有多少财权的分配。领导干部选拔机制会直接影响各级组织行为的动机,从而影响我国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的有效运作,因而需要建立起合理的领导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便于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起符合我国党情、国情、民情以及世情变化的财政分配以及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就更加需要努力完善我国治理体系和强化治理能力建设,继续优化治理机构。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第一,强化法治理念。要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充分认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法律效力,抓紧修改和废止不适应改革要求和制约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法律法规,集中清理、修改和废止各级组织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各类“红头”文件。第二,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共同参与的制度,压力相互传导,推进职能转变协调,统筹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工作。要切实落实部门主体责任,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第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简报、网络等途径,广泛宣传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的目的意义、方法途径及具体内容,及时发布权威改革信息和法规政策解读,扩大社会知晓度,从而凝聚起各方的共识,共同营造出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以及公信力[7],使压力传导机制能够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
2.坚持上下联动,规范行政职权。第一,构建上下同心的目标指向。设计压力传导机制时要建立和完善系统的决策调研制度。上级决定行动之前,要广泛接触基层,广泛倾听大家的意见,在传导的过程中不怕麻烦,要传导到位;尊重下属关于重大决策的知情权,统一思想,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在压力传导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及时的响应、反馈和处理决策信息机制,下级可以及时反馈不当的决策给决策者,使决策者能及时修改错误或不当的决定,进而及时纠正下级的不当理解,使上下级能够朝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第二,在责任体系上建立上下衔接的体系,使上下级做到职责分明。一是对职权进行合理分配。这一方面便于更好地维持上级的权威,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下属合理合法的权利予以保护和尊重。要做到上级跟踪、指导、监督下级,但又不能过度干预,否则就会影响到下属工作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同时又要做到使下级能够积极献言和献策,为正确决策提供作用较大的信息。二是将职责内容进行细化。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尤其要加强领导的责任,目标责任方面必须要进一步量化,岗位职责也必须要细化,使每一项工作任务均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具体的个人身上。三是要严格追究责任。执行工作落实到位需要严格责任,特别是对于投机者,要进行严肃调查,创造在基层不能、不想和不敢投机的良好氛围。第三,注重上下沟通。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很多问题,当今时代建立高效、双向、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是和谐工作的基础,也是预防和控制投机性行为的安排。对于日常的工作可通过约谈、会议公告以及通知等方式使上级文件和政策及时传达到下级,下级要始终跟上速度,准确领会上级的意图。沟通渠道要畅通,就一定要养成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组织报告的习惯,对于常规性的工作定期进行上报,重大的决策以及一些阶段性的工作要及时上报。上级对下级的报告要积极倾听,要积极鼓励下属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积极采用和吸收合理化建议,同时要及时指出下级工作中的不足,使下级能正确开展工作,对不认真工作者要施加压力。要明确平级之间的沟通渠道。平级之间有着不同的工作领域,相互之间的压力传导较少,但可以相互监督,这样也可以平移压力,同时在决策中也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人全面参与决策目标,明确负责的领导,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等,以确保组织内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压力,从而能够在工作中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第四,要构建上下联动的运行和传导机制。一方面,必须加强监督。坚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跟踪监督决策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不认真者压力倍增,从而建立起有序的局面。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考核。对下级工作目标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系统、科学的检查,并就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进行压力的传导。同时要注重评价方法的优化,注重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分析相结合,评估质量差距。评价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通过结果来传导压力,确保工作能够强劲而持久的执行。此外,需要加强奖励和惩罚。对行政权力执行力强者给予奖励,对执行力弱者进行帮助,严肃处理执行力差者,让其有一种危机感从而达到压力传导的目的。
3.健全工作制度,力求长效运行。第一,研究、拟订、印发部门职责管理办法、部门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管理办法等政策,确保职权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积极理顺各基层部门和上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清理并规范基层各级组织的行政权力,明确各自的责任事项,编制并公布相关的权力清单以及责任清单,实现两张清单全覆盖。第二,加强督查考核。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政督查工作、基层各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基本内容。通过多个方式向社会主动公布举报和投诉的电话、地址、信箱和电子邮箱等,接受各级群众以及社会的监督。第三,建立健全定期进行监督以及检查方面的制度,重点要对那些不按权力清单行使权力、不按责任清单规范履职的行为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清单管理方面的严肃性、规范性以及时效性,积极推进部门职责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大力促进政府的工作能够科学而高效地运转。第四,强化责任追究。建立违法违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行政机关、法制机构、监察机关等部门追责的法律依据、职责分工、追责程序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强化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的问责,问责情况与干部提拔使用、年度考核挂钩。
1.让合适的人做。基层领导干部在交代工作上的事情时,可将其合理地安排给合适的人做。所谓“合适的人”,是指想做这个事情并有能力完成好这个事情的人。领导干部的责任,主要在于对下属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以及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把事情安排给合适的下属去完成。这样不但把人民群众急切的问题解决了,也使下属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密切了下属和领导之间的关系。领导干部万事均要做,不一定是一个好干部,这还可能会导致下属无事可做。一方面,下属不能使用他们的智力,能力也得不到锻炼以及发展,对其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造成职业懈怠;另一方面,不利于明确责任,可能会导致干部和员工责任的混乱。领导干部应该合理地给下属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当然,也不应该把所有事情布置给下属。只有在明确下属责任和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把应该由下属做的事情安排给最合适的下属去做。
2.拖到时机成熟。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们要做好事情,就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有利的时机,力求事半功倍。领导干部做事应“拖到时机成熟时”,这里的“拖”,并非被动地去等待条件成熟才去解决相关问题,而是要积极地创造有利条件,尽快地解决相关问题。有的人总是认为那些有关于群众利益方面的事情,就必须要着力解决。理论上是不现实的,这样做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事求是方面的精神。在这样一个“好”和“快”的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应把事情解决好,在此基础上,及时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即使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事情拖延了,也应该做出合理的解释,寻求相应支持以及理解。在特殊情况下,即使条件已经成熟了,有的事情是可以解决的,但如果事情不解决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拖一下这个问题,过一定时间才解决。如果基层领导干部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处理事情过程中只是盲目地蛮干,对于事情的解决而言,将会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3.压不急办的事情。如果领导干于“拖”工作是正确的,只是没有足够成熟的机会,那么需要创造一些条件或等待有利条件。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在安排工作的时候要善于去“压”那些不着急解决的事情,即暂时不急于做某事或暂时不做某项工作。基层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都将面对上述情况,为了避免支出大量的精力,专注于做好更重要的工作,可以暂时压一下不紧急的工作,在工作繁忙时干脆不办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工作。如果领导干部不分工作的轻重缓急,没有抓到重点,导致的后果将是严重的。基层领导干部在对工作进行分类时,一定要注意不应该想着自己的利益而看不到国家和集体的利益[8]。只有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着想,多办实事,才能履行好职责,处理好各类事情。
1.注重情绪管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在促进和加强人们的良好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消极情绪恰恰相反,对人们的良好行为发挥了弱化和削弱的作用。因此,面对上级不合理的分工,下级需要做好情绪管理,应以镜像的形式,尽可能地控制消极的情绪,形成积极的情绪,开阔视野并采取不拘小节的态度,使自身永远处于积极的磁场之中。相反,面对上级不合理的分工,下属如果耿耿于怀,不愿意受苦,就会让自己陷入消极的情感陷阱。在情绪低落的情况下,下级或感觉到黑暗、心灵和身体疲劳,或者抱怨各地的投诉,结果心理上自然会感到无处安放,最终行动上也没有什么实效。
2.靠成绩说话。发言权是建立在成绩的基础上的,面对不合理分工的言论,无论是冷酷压迫的,还是疏忽拖延的,都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工作,最终或者没有成就,或者效率低下,平平庸庸,这些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可能会失去最基本的发言权。在行政工作中,一旦上级分配了任务,下级将高质量完成,要确保自己在上级眼里的分量,因为这是下级有话语权的基础。只要存在着这个基础,就算之前上级对下级的认同度不高,他也必须从单位发展的角度出发尝试考虑下级的合理建议。但是,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恐怕上级不会考虑下级的合理建议。
3.相机而动。“进谏”本身作为技术活,即使是正常的建议,也是要抓住好的机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更不用说提出改变上级不合理分工建议的尝试。上级的不合理分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复杂的专业工作,一类是任何人都可以完成的日常工作。非专业人员做专业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业务不熟悉、内容不清楚、知识储备缺乏等问题。对于相对复杂的专业工作,下属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同时,态度诚恳,向有关上级部门提出配合要求。上级不仅要肯定下属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而且要反思自己的劳动分工问题,形成以智慧解决不合理分工的机制。对于任何人可以进行的日常工作,下级需要在显示工作效果时提出建议。显现工作效果时也是上级心情愉悦的时候,下级在这个时候不是向上级邀功,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的建议上,这无疑会让上级深刻地感受到下级的积极性和专业性,然后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为解决不合理的分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