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椎板咬骨钳技术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中的应用探析

2018-01-27 01:49:39杨英杰盘锦市中心医院骨科三病区辽宁盘锦12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薄型椎间隙椎板

杨英杰 盘锦市中心医院骨科三病区 (辽宁 盘锦 124000)

近些年,伴随着颈椎间盘技术和椎体前方无切迹的自锁型椎间融合器的普及与应用,促使颈椎病的林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同时治疗成效也更加符合生物力学的标准,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提升[1]。对此,本文以本院患者为例,探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薄型椎板咬骨钳技术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4.2±4.2)岁,病程6~42个月,平均病程(14.2±2.2)个月。86例患者均为颈肩疼痛并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其中有56例患者合并手持无力、手指不灵活,70例患者行走不稳,60例患者行走有明显的踩棉花感受,36例患者有大小便障碍患者,50例患者有胸腹紧束感,32例患者手内存在肌萎缩,38例患者存在下肢肌萎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结果中,84例患者为阳性,膝反射亢进呈阳性患者86例。

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采用颈椎X线片与MRI检查。

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弧度的变形、鹅颈畸形、椎体后缘骨质增生以及椎间隙狭窄,动力性片呈现椎节不稳定患者有4例,椎体矢径中,矢径<1:0.75的患者有56例。CT检查中110例患者呈现颈椎退变、压迫硬膜囊。MRI显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以及压迫硬膜囊,显示脊髓有明显信号提高患者12例。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薄型椎板咬骨钳技术方式开展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对于有明显增生、椎节不稳、畸形以及椎间隙狭窄的患者可以应用融合固定,对于相对椎间隙无明显狭窄、畸形的患者可以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方式进行重建。

首先,采用全麻下插管,并在颈后垫沙袋促使头颈自然向上仰伸,让颈前右侧实行横形切口,并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同时切断颈阔肌,并剪开颈深筋膜,并应用食指钝性分离血管鞘、内脏鞘,借助C型X 臂机头饰定位将Caspar城开启螺钉放入到椎体当中,并充分暴露两侧的颈长肌。采用“口”字形状下的切口切开椎间盘纤维环,并摘除变形的髓核组织。采用明胶海面覆盖硬膜之后开始稳定性重建。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方式根据相应操作要求安装间盘假体,同时选择融合固定的患者,根据不同椎间融合器固定的要求或添加钛板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C型X 臂机头饰之下保障重建的稳定性,同时检查创口是否存在出血,并逐层缝合伤口。

在手术完成之后,采用常规地塞米松、速尿消肿处理5d,同时应用3d的抗生素。在手术完成之后的第3天运行穿戴颈托下床运动。颈托需要穿戴3周。对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一般会在3周之后逐渐恢复。手术之后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切口感染、血肿、水肿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的差异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4~13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00±10)min,手术平均出血量(154±20)mL,术中输血患者有6例,平均输血量为(265±36)mL。通过两年时间的随访,患者术后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手术之后3d可以下地行走并且肌力恢复显著。手术之后1周之内均感受到神经症状的明显改善,手持物体肌力明显提高,机体活动程度明显改善。手术之后1周内X线片检查椎间隙高度、生理弧度显著恢复,植入骨的固定效果良好。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的动力性摄片显示椎节活动情况良好,未发生椎间隙变窄、自发融合以及骨化等症状。

3.讨论

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固定治疗颈椎病已经是临床当中的共识,同时有着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的方式虽然可以立即实现较高的临床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植骨间隔较长以及钛网防止之后滑移等现象[2]。近些年,伴随着人工颈椎键盘技术的不断发展,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不断提高,这样促使着颈椎的前路手术更加简单、安全,临床疗效更加显著[3,4]。但是,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实现彻底性、准确性的减压并不容易。

借助薄型椎板咬骨钳技术可以在靠近后纵韧带的边缘薄弱位置上进入到椎管当中并实施经椎间隙减压术,不仅克服了传统手术当中刮匙减压法和微型磨钻减压的缺陷,同时还有多个方面的优势,例如相对于其他方式而言,薄型椎板咬骨钳技术的运动轨迹更利于脊髓侧方,咬除后缘并进入到椎管当中,咬除椎板下缘到中部时便可以发现黄韧带的起始部位和硬膜,相对较为安全[5]。另外,切除后纵韧带变化更加简单。因为薄型椎板咬骨钳在进入到了椎管之后,咬除增生组织之后便可以将后纵韧带游离,同时提起更有利于后纵韧带切除的需要[6]。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两年时间的随访,患者术后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手术之后1周之内均感受到神经症状的明显改善,手持物体肌力明显提高,集体活动程度明显改善。这一结果充分证明薄型椎板咬骨钳技术可以显著的优化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的临床疗效,通过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治疗作用,同时对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患者在手术之后可以基本恢复机体运动能力,有显著的临床医疗价值。

综上所述,薄型椎板咬骨钳技术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备安全实用、减压彻底以及疗效明确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1]李鹏飞,贾楠,王金星,等.颈前路术中椎动脉袢状环突损伤致出血抢救成功1例[J].颈腰痛杂志,2016,37(2):159-160.

[2]薄雪峰,陈赞,刘志成.多间隙微创前路椎间孔减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7,36(1):9-15.

[3]吴继彬,孙玛骥,张星晨,等.经椎板间隙减压术治疗黄韧带源性颈椎病[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3):2125-2128.

[4]熊绪,刘家明,陈宣银,等.颈椎椎板作为椎体间植骨材料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2):147-150.

[5]张居适,李志龙,陈建德,等.Arch椎板成形系统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5):504-505.

[6]贾斌,栾冠楠,陈宇飞,等.K线在预测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1):981-985.

猜你喜欢
薄型椎间隙椎板
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一种适用于薄型梁体的周转装置
科学家(2022年5期)2022-05-13 21:42:18
一种硅溶胶增强的超白薄型陶瓷板及其制备方法
佛山陶瓷(2022年1期)2022-02-19 05:26:07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当代医学(2021年8期)2021-03-26 01:58:16
卓越的薄型系列机心
——MIYOTA薄型GL/N/M系列机心
钟表(2017年4期)2017-09-28 11:07:44
离子电渗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薄型圆锥角膜临床疗效观察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