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探究

2018-01-27 00:50:11姚琛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考核理念

姚琛

终身体育理念,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学生将体育锻炼贯彻终身,并主动学习和采用多种形式的锻炼方式和教育模式。对于学生而言,终身体育锻炼更加体现于在没有教师的监督和指导的情况下,仍能科学、主动、合理地进行时间安排,开展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于高校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更加有利于培养体魄强健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革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科学规律的锻炼习惯,从而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1. 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理念是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它与我国的国民体质需求密切相关。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理念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并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第一,终身教学理念,核心在于其“终身性”,要求个体在整个生命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技能学习。它对于提升整个国家的国民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在体育教学中贯彻执行终身体育的理念,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授和展示可供一生受用的体育技能和锻炼技巧,帮助学生养成科学锻炼的运动规律。即便将来他们,从高校毕业走向社会,仍然能够坚持执行自身的健身习惯。第三,终身体育的理念鼓励个人自觉主动地探索体育运动的技巧细节,更加有利于个体形成自己的体育锻炼经验,更加牢靠地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将终身体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2. 终身体育理念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落后

当前我国的许多高校中体育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体育技能的熟悉,而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关注比较少。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教师示范、重复训练、机械记忆等教学形式,强迫学生将个人学习目标定在技能训练上面,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丧失了体育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是十分不利的。这也很容易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和目的,仅仅将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当做应付考试的苦差事,在走向社会之后,也难以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2 缺乏终身体育教育理念

若要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领会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意义所在,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本末倒置,只重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体育理论、体育精神,特别是体育锻炼的意义对于学生的讲授和引导,使学生无法从思想上认同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要引领学生深刻认识“生命在于运动”的重要理念,明白体育锻炼的好处和益处,深入理解坚持、规律的练习在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身体素质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去认识体育的魅力和体育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终身体育理念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础。

2.3 考核方式不完善

许多高校的体育考核仍然是老一套的标准,主要体现在考核项目和考核数据层面,将运动技能作为评分的普通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个体差异。特别是对于有天赋的同学。传统的体育考核无法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对于自己身体的付出也无法从成绩层面体现出来,从而逐渐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种考核方式与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个人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于自身潜能发掘和体育锻炼失去兴趣,终身体育理念的建立也将面临更大的阻力。

3. 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

3.1 重视有关终身体育的理论教学

若建立终身体育的理念,首先要夯实思想根基和理论基础。体育理论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运动科学、卫生保健、竞技体育、体育发展史等相关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向高校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得学生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更加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此外,根据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高校应当主动改革,将保持身体健康和保持一定的娱乐性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目标,适当的开展体育欣赏课程,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于体育锻炼的学习兴趣。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崇拜的运动健将和运动明星作为人生偶像,进一步提升体育学习的动力。这种思想渗透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3.2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前文已经提过,我国的许多高校仍然采用量化分的方式进行体育考核,这种冷冰冰的数据。考核模式是不科学的。首先,他没有考虑到人与人的个体差异,只关注考核分数,而且在考核评价方面缺乏针对性,不能充分满足各个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考核要求。分数量化的评价方法,并不能真正的体现每个学生的进步和真实的体育实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项沉重的打击。因此,在高校改革过程中,要及时摒弃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采取三维立体的综合方法,将终结性、过程性、日常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将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日常表现、体测数据合理地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

3.3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时常被视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个人教学习惯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法,同时,大部分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模式,显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同时,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还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根本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提升。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明确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管理者、组织者地位。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高校还应当适时增加流行性体育项目,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并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4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使其符合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就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优秀的教师是学生学好知识、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也可以使得教学效率更高,教学效果更好。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师生之间主动沟通交流,共同参与体育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制定体育训练计划时,不仅要考虑社会需求和体育教学要求,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在运动潜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教师是改革的最终执行者,必须及时革新体育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创造性、探索性和主动性,并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学习中,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技能,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贯彻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高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革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科学规律的锻炼习惯,从而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考核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