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族群随着其所处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历史条件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使得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使各群体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师徒、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依据以上评定标准,具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巴朗鼓舞于2008年6月,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巴郎鼓舞在藏语里又称“莎姆舞”,意为“庆贺丰收、节日愉快”,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流传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卓尼县藏巴哇镇由洮砚乡、柏林乡、藏巴哇乡三乡“撤乡合镇”组成,而“藏巴哇”在藏语里有“西藏后人”之意。据当地历史记载,其先祖在吐蕃王朝时期随军迁徙到此,并繁衍下来。公元7-17世纪(唐、宋至清前期),这里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地区,先后为土司管辖,盛行苯教,苯教属藏族原始宗教,在藏传佛教传入藏区前非常盛行。在莎姆舞的歌词中也处处透露出它与苯教文化的关系。
甘南藏族自治州因其地理位置独特,州内旅游资源丰富,巴朗鼓舞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利于吸引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户外资源,打造特色体育旅游品牌,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居民幸福指数。
每年正月初一巴朗鼓舞的如期举行,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村与村之间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并且可以促进群众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使群众暂时放弃繁重的体力劳动,走出家门,活动筋骨,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需求,集体为建设美丽乡村出谋划策。
巴朗鼓舞历史悠久,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经过历史的筛选,就传至今,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藏族儿女。2008年6月,巴朗鼓舞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巴朗鼓舞优美的唱曲包括:《及柔》、《苦松加里》、《沙楼梅娄》、《春芽撒》、《春柱》、《尼给刀羊》、《撒玛鲁》、《扎玛鲁》、《阿尼桑》、《汤卡》等,其内容涉及历史、宗教和民族,与苯教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对苯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
3.1.1 资金困难
资金是各类大小活动体内的血液,是活动持续、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资金,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就没有保障。巴朗鼓舞所处的发源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生活水平低下,无处获得外部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只能依靠当地政府拨款勉强传承。但是,这些资金也仅仅的只能修复和购买少量的表演器具和服装,远远不够支撑巴朗鼓舞的继续传承和发展。
3.1.2 后继无人
巴朗鼓舞的唱曲都是口口相传,表演时由一名德高望重的艺人带领众多表演者在宽阔的麦场或舞台上进行表演。由于当地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压力大,加之表演者历年都是无偿训练和表演,导致领舞的艺人和表演者后继无人,面临老一辈艺人过世而年轻一辈艺人又无法完整表演的断层局面。
3.1.3 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巴朗鼓舞作为祭祀神灵的一部分在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的人数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受手机、电脑等网络的影响,大部分人宁可在家玩游戏上网,也不愿意参与全民运动等活动。其次,资金的匮乏,使多年无偿训练和表演的艺人丧失继续传承和发展巴朗鼓舞的决心和热情。长此以往,对巴朗鼓舞的传承和发展必然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3.1.4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管理
巴朗鼓舞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延用古老的表演形式,其表演程序、表演曲目、表演动作等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活动的组织形式、表演服饰、表演艺人等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统一管理。因此,缺乏科学的管理人才、理论指导及规范的管理机制,不利于巴朗鼓舞的传承和发展。
3.2.1 针对资金问题,除了政府拨款支撑外,应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民俗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巴朗鼓舞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3.2.2 后继无人将会导致巴朗鼓舞从此失传,因此是个很严峻的问题。当地政府一方面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将巴朗鼓舞的曲目由口口相传变为可见性的文字,供后辈艺人学习。另方面应该加强对现有表演艺人专业培训和保护,以及对后备艺人的选拔和专业指导。
3.2.3 在全球化进程和社会转型中,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强势文化的同化和被动转型。因此,提高巴朗鼓舞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在重视其固有形式和内涵等原生态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项有氧运动。另外,给予表演艺人相应的资金补助也会促进他们的参与积极性。3.2.4 巴朗鼓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当提供各类技术上和设备上的帮助,制定规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条例,加强监管,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理论指导和管理,通过媒体宣传提高巴朗鼓舞的知名度。
甘南藏族自治州巴朗鼓舞作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及其珍贵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文化资源,是历代藏族儿女智慧与文明的象征,是连结各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强群众体质,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巴朗鼓舞的传承和发展,既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引导和保护又需要全体居民的共同参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巴朗鼓舞继续发挥其现代体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