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俊华, 刘云霞, 李永琦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发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的疾病,患者容易受到多种病原体的攻击,各种感染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血流感染(BSI)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在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存在,对机体所有器官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甚至死亡,引起BSI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1]。AIDS患者因自身免疫缺陷,使之较普通人更易罹患BSI,由条件致病菌如真菌和分枝杆菌所导致的菌血症也时有发生,且预后差。血液培养对于诊断BSI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普通的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可以检出对营养需求无特殊的细菌和真菌,不能培养出分枝杆菌,而分枝杆菌/真菌血培养瓶即BACTEC Myco/F Lytic Culture Vials血培养瓶,可用于血液标本中分枝杆菌的培养,以及血液和无杂菌的体液标本的酵母和丝状真菌的培养,该培养瓶是非选择性的,还可支持其他需氧微生物的生长[2]。为了了解血液分枝杆菌和真菌培养瓶在AIDS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AIDS患者血流感染病原中分枝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我们对住院AIDS患者的血液进行分枝杆菌/真菌培养。
1.1.1 研究对象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2011-2016年住院AIDS患者3 012例,所有病例经HIV确认试验阳性(免疫印迹法)。患者入院时采集血液加入分枝杆菌/真菌血培养瓶进行培养。
1.1.2 仪器和实验材料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瓶类型为分枝杆菌/真菌培养瓶(BACTEC Myco/F Lytic Culture Vials);细菌鉴定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2-Compact,试剂用配套的GN/GP/YST鉴定卡;血琼脂平皿和麦康凯平皿为赛默飞世尔生物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沙保弱琼脂为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自行灭菌分装;革兰染液和抗酸染液自行配制。
1.2.1 血培养 AIDS患者入院即按要求采集3~5 mL血液加入分枝杆菌/真菌培养瓶,及时送检,培养周期设为42 d。
1.2.2 血培养瓶阳性处理 仪器报阳后同时转种血平皿、麦康凯平皿和沙保弱平皿,涂片2张,分别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培养42 d仪器未报警视为培养阴性。
1.2.3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经转种平皿鉴定和涂片革兰染色,确定为普通细菌的菌株进行仪器鉴定和药敏试验,操作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酵母样真菌使用真菌鉴定板YST鉴定到种,用ATB FUNGUS 3 做药敏试验。丝状真菌和双相真菌根据其棉兰染色的菌体形态,沙保弱平皿上生长形状及颜色进行判定。抗酸染色阳性标本判定为分枝杆菌生长。
共采集3 012例AIDS患者血液进行分枝杆菌/真菌血培养,其中男性2 213例,女性799例,男女比例约2.8∶1。年龄5~86岁,患者年龄分布情况以青壮年(18~60岁)居多,共2 708例,占89.9%,老年患者(>61岁)269例,占8.9%,未成年患者(<18岁)35例,占1.2%。
血液分枝杆菌/真菌培养分离病原菌425株,阳性率14.1%(425/3 012)。分枝杆菌属检出172株,检出率5.7%(172/3 012);真菌195株,检出率6.5%(195/3 012);其他细菌58株,检出率1.9%(58/3 012)。
425株病原菌数量从高到低排序前3位为分枝杆菌属、马尔尼菲篮状菌、新生隐球菌,其中分枝杆菌属172株,马尔尼菲篮状菌129株,新生隐球菌62株。另有其他真菌4株,其他细菌58株(包含革兰阴性杆菌21株,革兰阳性球菌21株,革兰阳性杆菌4株,类白喉棒状杆菌和微球菌12株)。菌种分布见表1。
AIDS患者由于CD4+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机体整个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在疾病中晚期容易发生机会感染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会感染以真菌最为常见,在继发感染中分枝杆菌从原发病灶的血行播散容易发生[3]。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我院AIDS患者血液使用分枝杆菌/真菌培养瓶,分枝杆菌属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是5.7%和6.5%,病原菌排序前3位为分枝杆菌属、马尔尼菲篮状菌、新生隐球菌。国内有关在HIV感染人群中血液分枝杆菌培养的研究较少,张峣等[4]在广西省HIV感染者中的研究结果显示血分枝杆菌培养的总阳性率为1.3%,我院AIDS患者血液中分枝杆菌属检出率5.7%,我们与之相比较高。国外有关数据波动较大,坦桑尼亚研究报道的分枝杆菌血培养阳性5.8%[5],我们的结果与之相似;Oplustil等[6]研究显示,晚期AIDS患者分枝杆菌BSI发病率为16%,Monkongdee等[7]在泰国和越南的血结核培养结果总阳性率为2%。在真菌BSI方面,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马尔尼菲篮状菌是血液真菌感染病原菌第1位,其次是新生隐球菌,与广东卓丽等[8]、广西唐秀文等[9]、湖南易璨珺等[10]研究结果一致 ;徐园红等[11]报道成都市AIDS患者BSI病原菌的分析结果是新生隐球菌明显高于马尔尼菲篮状菌;2011年Crump等[12]的研究显示,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结核分枝杆菌和新生隐球菌是年龄≥13岁,体温≥38℃ AIDS患者BSI的前2位病原体,我们的结果与之相似。
表1 425株病原菌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425 mycobacterial and fung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blood culture
文献表明血培养常见菌,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念珠菌属等。皮肤定植菌群如棒状杆菌、微球菌、丙酸杆菌等是BSI的常见污染菌[1,13]。我们检出12株类白喉棒状杆菌和微球菌,分析其血瓶报阳时间长,患者同时采集的普通血培养瓶并无相同细菌生长,并与临床沟通后确认患者无发热等相关BSI症状,判断为污染菌,污染率0.4%(12/3 012)。
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结合分枝杆菌 /真菌培养瓶,可以用于分离培养分枝杆菌和真菌。该培养瓶的优点是其培养基是一种Middlebrook 7H9心脑浸液肉汤配方,添加皂角苷作为溶血素,特殊的蛋白质、糖类可提供营养补充,含铁的枸橼酸胺为分枝杆菌和真菌菌株提供铁的来源,培养瓶除可用于血液中分枝杆菌和真菌培养,也支持其他需氧细菌的生长[2]。我院AIDS患者在入院时及时抽血进行分枝杆菌/真菌培养,得到了较高的病原体分离率,真菌6.5%,分枝杆菌属5.7%。综合既往的文献报道,发现我院AIDS 患者在血液分枝杆菌属和真菌发病率与病原菌分布与其他地区有差异,分析原因可能由于调查时间、地域差异、研究人群选择的偏倚和检测培养方法不同,造成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提示临床医师应根据本院血培养调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治疗,提前进行干预,减少BSI的发生;建议分枝杆菌/真菌血培养和普通需氧厌氧血培养同时进行,进一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有助于AIDS患者菌血症的诊断,完善AIDS患者BSI病原谱,减少患者死亡率。
[1]周庭银,倪语星,王明贵. 血流感染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11:3,9,15-16.
[2]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分枝杆菌/真菌培养瓶使用说明书[Z].
[3]朱明利,黄谷良,林特夫. 分支杆菌菌血症研究进展[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 24(10):618-620.
[4]张峣,于兰,唐志荣,等. 血液分枝杆菌液体培养在HIV感染者结核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1,5(4):430-432.
[5]MUNSERI PJ,TALBOT EA,BAKARI M,et al. The bacteraemia of 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 among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fever in Tanzania[J]. Scand J Infect DIS,2011,43(9):696-701.
[6]OPLUSTIL CP ,LEITE OH,OLIVEIRA MS ,et al.Detection of mycobycteria in the bloodstream of patients with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in university hospital in Brazil[J]. Braz J Infect Dis,2001,5(5):252-259.
[7]MONKONGDEE P,MCCARTHY KD,CAIN KP,et al.Yield of acid-fast smear and mycobacterial culture for tuberculosis diagnosis in people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9,180(9):903-908.
[8]卓丽,邓西龙,李粤平,等. 艾滋病患者骨髓培养及血培养病原体结果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7):830-832.
[9]唐秀文,张晶. 2350例艾滋病患者血液培养病原体和药敏结果分析 [J]. 广西医学,2010, 32(7):782-785.
[10]易璨珺,苏丽君,邹海蛟,等. 长沙地区AIDS合并菌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5):341-344.
[11]徐园红,李青峰,刘应芬,等. 成都市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34(10):609-612.
[12]CRUMP J,RAMADHANI HO,MORRISSEY AB,et al.Invasive bacterial and fungal infections among hospitalized HIV-infected and HIV-un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i in northen Tanzani[J]. Clin Infece Dis,2011,52(3):341-348.
[13]中华医学检验医学分会. 临床微生物学血培养操作规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