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莲(陆良县滇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 655600)
随着音乐的发展和普及,各大艺术类院校纷纷设立了歌唱专业,歌唱类的比赛和选秀节目也络绎不绝,这对于想从事歌唱事业的人而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是制胜法宝。无论是在比赛还是演出其实就是对技巧和心理的双重考量,如果只是单纯的重视对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会出现“掉链子”的状况出现,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甚至严重到影响歌唱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加强歌唱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提升演唱效果的关键因素,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无论基本功多扎实的演唱者在面对观众时都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尤其是对于演出经验不足的人而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克服这些消极情绪,从而保证演出质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说没有一步半步的累计,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夯实基础那么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于演唱者而言,如果没有扎实的演唱功底,那么上台面对众多观众就会出现心虚的现象,将会影响到气息、声音、表情的运用,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试听感受。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比如国内著名演唱者在演唱时出现服装问题,由于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该演唱家没有受到突发状况的影响,以稳定的气息、洪亮的声音赢得观众的好感与认可。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才能遇到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观众而言,不仅是在欣赏演唱者的演唱效果,更是在欣赏整体的表演效果,包括演唱者的情感抒发、肢体语言等的综合运用。如果演唱者具有足够的自信心,那么将会让大脑活动更加灵敏、让情感迸发更加充沛,可以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有的演唱者由于对自己的声音或者外形不满意,或是本身性格较为内敛对舞台表演存在压力,再或是由于缺乏演唱经验等等,这些都是影响自信心的直接因素,应当给予注意。
很多新人演唱者更容易受到情绪变化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舞台表演经验。无论是台下演练效果多好,如果缺乏实际演出经验,在正式上台表演时面对观众就会出现紧张、害怕的情绪,甚至面对突发状况就会不知所措,直接影响到演出效果。正式的表演舞台不仅是演唱者一人的舞台,更是需要演唱者与多方配合默契,包括灯光、音响、伴奏、伴唱等等,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就会出现与这些配合不到位的情况,自然会影响到演出的心理状态,自然就无法带来完美的演出。曾经有一位青年演唱者在第一次登台时由于过度紧张出现了失误,虽然观众给予了鼓励的掌声,但是她却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导致她从此对登台表演出现了抵触情绪,再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演唱水平,从此断送了歌唱道路。可见,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唱者在台上的每一次完美演出都是在台下认真准备的成果,由此可见,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的演出者自认为表演经验丰富,就容易忽视演出前的准备,反而在台上出现各种状况,带给观众极其不好的试听感受。比如演唱者在演唱新曲目前没有做足准备工作,没有充分的了解曲目的精神和背景,只是简单的对曲目进行了演唱练习,那么在表演时就会出现情感表达不充分,无法真正打动观众的状况发生;有的演唱者在表演熟悉的曲目时会出现过于自负而不进行彩排的情况,结果导致在正式表演时与灯光、伴奏等不合拍,让整体效果大打折扣。声音对于演唱者而言可以说是全部,作为优秀的演唱者在表演前都会认真呵护自己的嗓子,希望能带给观众最佳的演唱效果,然而,有的演唱者忽视了对身体的管理,出现了感冒、咳嗽等问题,导致嗓音、气息都受到了影响,甚至只能取消演出,这些都是准备不充分的恶果。
如果将演唱者比作在雄鹰,若想在歌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那么就必须具有健康的双翼,如果将专业技能比作其中一个翅膀的话,那么良好的心理素质必然就是另一个翅膀,由此可见,演唱者不仅要重视对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加要重视对心理素质的后天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演唱者。
声乐演唱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演唱者不断的磨练基本功,这样才能提升演唱技巧,不断具有更加完善的演唱能力。扎实的功底其实就是在指歌唱基本功,包括对声音、气息、情感的综合运用,这就需要演唱者不断为自己“加压”,加强对基本功的日常训练,同时,不断拓展学习渠道,可以通过到全国各大音乐院校进行交流学习,比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综合的表演能力。心态决定事情成败,只有对歌唱事业保持乐观心态,才能在日常训练中保持积极的学习姿态,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如果抱有消极的心态,那么就会觉得日复一日的学习单调乏味,自然就无法学习到精髓。只有把日常基本功训练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通过交流学习、实践学习等方式不断拓展学习渠道,才能循序渐进的提升艺术素养,同时培养良好的演唱心态,克服情绪的消极干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这是优秀演唱家必备的基本素养。
心理素质并非天生,而是可以后天训练出来的,尤其是对于演唱者而言,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全方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提高歌唱方面的技巧和素质,更需要拓展知识面,包括表演、文化、艺术、历史等人文社科类知识都应该及时摄取,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笔者就曾作为访问学者到上海音乐学院歌剧表演学习交流,通过拓展知识面而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从而增强自信心,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夯实基础。尤其是对于容易紧张的演唱者,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通过上述的知识拓展来培养自信心,也可以采取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等来不断强化心理素质。比如在表演前不断给予自己积极暗示,鼓励自己是最棒的,这样就能刺激大脑保持灵敏的状态,即使上台看见观众也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让表演更加打动人心。
演唱者是为舞台而生的,只有通过舞台的实践锻炼才能不断成长起来,尤其是对歌唱而言,更是需要实践,每一个优秀的演唱家都是在经历了观众的实践检验后才不断进步的。演唱者尤其注重在实践方面的阅历,譬如积极参加全国最高、最权威的音乐声乐表演比赛,常参加国内外国际专业声乐比赛,通过实践演出不断适应舞台环境、调整心理状态,通过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和单位举行的“三下乡”活动,让演唱者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我,从而不断提升演唱水平。对于演唱者而言,每一次表演都是充满了未知,都可能出现任何的突发状况,这就需要演唱者丰富的经验与阅历来支撑,才能始终保持昂扬的演唱状态,即便面临突发问题也能从容面对,带给观众最完美的演出效果。
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蕴含着作曲人、作词人的情感,作为演唱者不仅要让乐曲更加优美动人,更是要把这深层次的情感带给观众,与观众在情感上取得共鸣。作为演唱者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筛选作品的能力,要根据自己的特长与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每一次拿到新作品时我都会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背景,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曲目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实现表演上的收放自如。若想在台上打动观众,就需要歌唱者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对待名利要保持平常心态,只有摒除杂念才能真正“钻”进歌曲中,才能充分动用声音、肢体、情感。只有自己在台上达到忘我的状态,才能带给观众打动心弦的感觉。
一个优秀的演唱者是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尤其要在日常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建设,通过后天的努力真正提升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为观众带来最完美的演出。
[1]余双慧.歌唱表演中良好心理素质的构建[J].大舞台,2016.
[2]马腊菲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