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翔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230000)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以四个梦境演绎世间纷繁事,“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这是汤显祖自己的评价。提起《牡丹亭》明代沈德符也在其《顾曲杂言》中谈及:“《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旷世之作围绕它的研究从未停歇,几乎所有的研究视角也都被囊括其中,本文试从柳梦梅这一人物形象真实性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柳梦梅第一次出场是在《言怀》一出,三妇合评《牡丹亭》中:“一部痴缘,开首却写的浩浩荡荡,方是状元身份,不同轻薄儿也。”柳生的一出场就显得大气非凡,曾经的河东望族虽然家道中落但依然心有壮志等待着自己的发迹之期。许多研究者认为柳生的改名与杜丽娘相关,的确“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要说改名与杜丽娘无关,无论是从本剧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还是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这都是不成立的,但笔者认为这也和他自身渴望发迹相关联。古人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名字也同样如此,乃是父母长辈所起,往往寄托了对当事人的厚望所以岂能随意更改,柳生因梦而改名除了因为爱情也有期待自己发迹的愿望。提到对功名的渴望,徐朔方先生在评论柳梦梅时说:“他毕竟是士大夫之类的平庸人物,形象缺乏光彩。”徐先生眼中这个沾染世俗气息的落魄柳生在我看来恰恰是一个明代社会无比真实的书生形象:明代科举以八股取士,在程朱理学的呆板框架之下深受儒家思想千年熏陶的文人士子无不对这种及第登榜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和自豪感。在《怅眺》一出中柳生以陆贾为例,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经史腹便便,欲寻高耸看云烟”的愿望。于是,一个“二十过头,志慧聪明,三场得手”的青年才俊便真实立体的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柳梦梅离乡后一路穿州撞府来到广州,恰好赶上钦差苗舜宾香山墺祭宝,他抓住时机、把握机会大胆在钦差面前自荐:“小生倒是个真正献世宝。我若载宝而朝,世上应无价。”柳生的这种自信大胆不仅令钦差以金相赠,助他远行还结下了一段机缘,留待以后发挥作用,这种对功名前程汲汲追求明显带有明代知识分子的显著烙印,但可贵的是他“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虽然献世自荐但不卑躬屈漆,这种一往无前的昂扬精神不可谓不是一个勇者。
“至情观”向来是无数《牡丹亭》研究者对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一种认同。同样,我也认为至情可以是这部作品的主题,这在男主人公柳梦梅的身上也发挥的淋漓尽致。前文提及的柳生改名就是他为爱而痴的一种体现:“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柳梦梅真正开始为杜丽娘而痴是在《玩真》一出中他对着丽娘的画像:“美人,美人!姐姐,姐姐!”并且“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初次看来柳梦梅的这种举动无疑是轻浮戏谑的,但纵观前文提及的他一往无前的现实性格这种举动又在情理之中了。面对画中这样一位“似崔徽,如苏蕙,行书逼真卫夫人”的窈窕女子,又怎能不让他心驰神往、如痴如醉呢?在《幽媾》一出中她对丽娘的痴情进一步加深,那种既想抱着画像入睡又怕弄坏的两难,那种挂在室内也怕被风刮损的担忧,还是寻个高手再临摹一副比较妥当。夤夜相会本该为封建礼教所不容,但在汤显祖的笔下勇于逐夜相会成为二人感情升温的催化剂。《冥誓》一出,柳生向丽娘大胆示爱,丽娘让其盟誓,他与丽娘拈香而盟:“生同室 ,死同穴。口不心齐 ,寿随香灭。”哪里看得出一丝一毫的犹豫。当丽娘将自己是鬼非人的真情说出时,虽然害怕但是并未过分恐惧,因为他心底已经认定丽娘是自己的妻子。为了救活丽娘他又甘冒“开棺见尸,不分首从皆斩”的大明律,这是怎样的一个痴情勇敢的志诚种!《密议》的结尾部分柳生不忘嘱托石道姑 “小姐倘然回生,要些定魂汤药”,在他看来这是胜造七级浮屠的大事件,这份痴情难怪杜丽娘愿为其死,也愿为其生。
说到“以情反理”,那么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的杜丽娘无疑是反抗封建礼教最鲜明的代言人,在她的光芒之下也有那么一个始终抗争理教的无畏者,他就是柳梦梅。可能在杜丽娘光辉形象的照耀下,柳梦梅勇者无畏的抗争并不凸显,但是本文是按照故事情节一步步发展的顺序对柳梦梅这一形象进行研究的,这里要指出的是:在杜丽娘重生婚走之后该剧对于女主角反抗理教的戏剧冲突节渐渐收尾而逐渐加重对于柳梦梅这一人物戏剧冲突情节的描绘。还魂之前的杜丽娘为追求爱情的自由大胆无畏,她为情而死,夤夜相会,拈香盟誓全然不顾封建礼教的条条框框,那一刻她是无数闺阁女性的化身,她的抗争令万千女性血液沸腾、感同身受。还魂之后的杜丽娘得到了皮囊却失了“灵魂”,读者对她“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要求感到不解,同样剧中的柳梦梅也是如此。《闹宴》、《硬拷》中柳梦梅依然秉持本性:是杜宝的女婿就是杜宝的女婿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人,面对眼前这个被理教“挟持”的丈人,他不卑不亢 :“谁敢拿”“谁敢打”“谁是贼”一串大喊,气势十足,毫不畏惧。《圆驾》一出柳梦梅更是在金銮殿上有如神助将这个被封建礼教侵入骨髓的老丈人好一番戏耍!先是杜宝以平叛李全自傲,此时一句:“朝廷不知,你那里平的个李全,则平的个“李半”。你则哄的个杨妈妈退兵,怎哄的全!”将杜宝平叛的内幕爆料出来;接着历数杜宝三大罪状:太守纵女游春,一罪。女死不奔丧,私建庵观,二罪。嫌贫逐婿,刁打钦赐状元,三罪。杜宝为保颜面坚持不认女儿还说出“愿吾皇向金阶一打,立见妖魔。”的恶毒话语。柳生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誓要将这狠心的父亲把声名煞抹。杜宝嘲弄柳梦梅蛮夷之辈,柳梦梅则果断回应:“老平章,你骂俺岭南人吃槟榔,其实柳梦梅唇红齿白。”剧末,杜丽娘让柳梦梅拜见岳父,柳生依然不从,在丽娘的
强行作揖下才算行了拜见之礼。在这一出中抗争封建礼教的无畏者柳梦梅与封建礼教的护道者杜宝展开了激烈的戏剧冲突,柳生的冷嘲热讽、妙语连珠着实令读者拍案叫绝,至此一个真性情的勇敢者完全的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柳梦梅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书生形象,无数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都对这一人物形象做出过深度剖析,本文主要从柳梦梅这一人物性格上的真实与对封建礼教的大胆抗争上进行分析,以此向汤显祖先生逝世四百周年致敬。
说他真实,是因为在作者创造《牡丹亭》的明王朝,书生这一群体在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科举及第是无数青年书生登上仕途一展才华的理想,剧中的柳梦梅二十出头又熟读经史要说不想追求功名富贵、一展所长既不符合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也有将人物塑造理想化为当时文化环境所不容的后顾之忧。说他是勇者是因为由始至终柳梦梅对于自己所追求的东西都是尽自己最大可能的去争取:事业上,他目标明确积极表现;爱情上,他从一而终为爱甘冒杀头之罪。
通读剧本柳梦梅无疑是一个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成功人士,这种大团圆结局也许会让一些读者认为太过顺风顺水降低了这部经典名剧的思想性,但是回过头来看一部作品的思想性,在剧本中主要是凭借人物的行为表现,在汤显祖的笔下柳梦梅的行为没有一点任意与偶然,一切都是必然且合乎逻辑的从故事情节的生活中引出来的。柳梦梅的戏剧行为也反过来是这部作品思想性的最好佐证。强调现实主义原则的俄国文艺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说过:艺术作品也许是某种思想的表现,这并不是因为作者在创作它的时候,专心于这种思想,而是因为这些现实的事实引起了它的作者额震惊,而这种思想就是从这些事实中自然的流露出来。的确,受阳明心学观影响的汤显祖也许看清了“存天理、灭人欲”这种禁欲思想对世人的毒害,《牡丹亭》的问世仿佛在向那个封建时代呐喊:人的自然欲望是无法被压制的,于是本着对人欲的解放,一个真实勇敢的柳梦梅也自然在这种高度的思想性下被塑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