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民族声乐对于传统音乐因素的传承

2018-01-27 11:46王建国河西学院音乐学院734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3期
关键词:民歌声乐时期

王建国 (河西学院音乐学院 734000)

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国内的一些音乐院校开始出现了民族声乐方面的专业,这就是意味着民族声乐已经进入到全新的阶段,尝试在对传统声乐进行继承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审美情趣的一些理念,做出声乐艺术上的改变。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上,就是借鉴了一些西方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在演唱的发声上有了巨大的改变。在声乐创作上也借鉴了一些西方的作曲手法,无论是唱法上还是作品的结构上,可以确定的是传统音乐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这样才能充分迎合国内外民众的情趣。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一)古代传统声乐发展

传统音乐是国人运用民族本土化的方法,采用固有的民族形式进行创造,并体现民族本身特征的音乐,在历史上不断形成和发展,世代相传一直到今天,也有当代国人的创作和创新。

在先秦时期国内已经出现了比较原始的音乐形式以及声乐艺术,《淮南子》中记载了“此举动力之歌”体现了在远古时期已经出现了劳动号子,这可以视为早起的声乐形式。在夏商时期奴隶社会正式开始,这个时期的统治者开始将音乐以及神权进行结合,这样可以实现对民众的精神奴役,让自身的统治更加稳固。周朝的统治阶级设立了音乐机构,在国内选拔一些在音乐上非常有天赋的年轻人,组织青少年学习音乐、演唱以及舞蹈。周朝的人们已经将礼乐充分结合起来,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并制定出最早的采风机制,统治阶级会安排专门的人员到民间进行广泛搜集,将民间的民歌收集起来,让音乐发展得到更多的助力。

在先秦时期声乐艺术的形成,最早是春秋战国时发生的变化,春秋时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现象,当时的贵族欣赏的是郑卫之音,这就让当时的民歌实现了迅猛发展,在音乐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影响力。而这个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歌在《诗经》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收录,南方地区的民歌则是在《九歌》以及《楚辞》中被收集起来。当时的歌舞、民歌以及乐舞不断发展。说唱音乐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成相篇》就是比较早期的说唱艺术。

汉代的时期国内的音乐艺术进入到真正的繁荣阶段,民族声乐也是在汉代实现快速进步,汉乐府的诸多民族声乐涌现出来,汉乐府诗歌以及相和歌在当时的影响力十分深远,并且对如今的民族声乐也是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唐朝则是历史上我国的一个繁荣时期,这个时期我国在世界上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是处于一个绝对领先的位置,声乐艺术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非常迅猛,唐大曲、参军戏以及说唱在这个时候发展很迅速,还有其他的很多艺术形式也是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唐朝已经具备了非常全面的音乐教育,设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以及音乐机构,梨园是专门进行歌唱人才培养的。此时音乐得到了空前发展。

宋代的时候民族声乐继承了汉乐府以及唐大曲的风格,在曲艺、杂剧等方面出现了很多的艺术形式,宋代说唱在诸多的勾栏瓦舍中存在,诸宫调的出现意味着说唱艺术迎来了全新的时期。

元朝的艺术也是进入到一个高峰,元杂剧是其中的代表,对宋杂剧以及金院本进行了继承,自身也是进行了不断创新,整个时期的音乐理论也是出现了对唱法技巧的精湛论述。

明清时戏曲音乐得到长足进步,为日后的民族声乐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京剧以及昆曲成为其中的代表。昆曲是国内戏曲文化中的重要部分[4]。魏良辅在原本的昆山腔基础上,借鉴了北曲以及其他艺术形式,形成了昆曲,在明朝一直到清前期非常繁荣。而京剧则是国内戏曲文化中的精粹和瑰宝,在清末徽班入京后,京剧成为了国内流传最广泛也是大众最喜爱的曲种,可以说戏曲音乐对当代的民族声乐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古代声乐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出现了多种声乐形态,与当代的民族声乐有着诸多的区别,但是也是重要的发展基础。

(二)近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音乐不断进入到国内,人们也是逐渐渴望自由以及民主,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产生了学堂乐歌。新文化运动后国内的民族声乐主要是儿童歌舞剧以及艺术歌曲两种形式,也有一些留学后归国的音乐理论家出现,如李叔同以及沈心工,为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1942年后延安解放区的诸多文艺工作者响应着党的号召对民间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创作出诸多的艺术作品,如《白毛女》等。

建国后国内的音乐氛围是非常活跃的,民族声乐也是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音乐院校以及文艺团体的诸多人士对民族声乐开展理论以及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后民族声乐在创作以及演唱上都是突出了新时代的气息,发挥出了一些满足色彩,让声乐体系逐渐变得完善,也涌现出大量的教育家,对国内的民族声乐进行集成以及发扬。

近年来民族声乐也是得到蓬勃发展,不断进行交流以及学习,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也有更多的歌唱家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

二、传统音乐因素在民族声乐发展中的影响

(一)民族声乐对于民歌的传承

民歌也就是民间歌曲,是广大的劳动人员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思想创作出来的艺术形式,来自于人们的生活,也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一定作用。民歌通常是在民众中口头传承,不断经过人们的加工。语言上非常简洁,音乐形象也是要更加鲜明,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方式,也有多种形式以及题材。国内的民歌传承是非常悠久的,在原始社会中民歌和乐舞经过了结合,之后的汉乐府、唐代的唐大曲以及明清小调,要么就是源于民歌,要么本身属于民歌的一部分。近现代的阶段经过了革命斗争,人们也是不断创作出优秀民歌,很多是在原本的一些曲调上进行填词,也有一些是进行创新和发展。国内的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各类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当代的民族声乐则是集成了诸多的民族音乐,吸收传统民歌的元素并加强创新发展出来,在日后的不断发展中,声乐的唱法会不断变化,但是民族的元素是永远扎根的。

(二)民族声乐对于戏曲音乐的传承

民族声乐也是不断吸收着一些戏曲唱腔的精华,将一些传统戏曲的唱法风格融入到歌曲中,歌曲《白毛女》就是在这方面起到了开创性作用,戏歌唱法成为了国内民族声乐的重要发展节点。还有众多的歌剧,如《洪湖赤卫队》吸收的是湖北的天舞花鼓戏因素。还有歌曲《忆江南》以及《长相知》也是吸收了一些昆曲的音乐元素。诸多的民族声乐作品,都是讲戏曲的一些音乐元素加入进来,在吸收的同时也是进行了创新以及改革,将戏曲元素作为重要的素材,让民族声乐的风格以及唱法得到创新。

(三)民族声乐对于传统声乐咬字方法的传承

传统声乐强调在演唱的时候字正腔圆,汉子中的一字一音往往是声调、声母以及韵母组成的,相对应的是传统声乐强调了喉舌齿牙唇的声母发音规范方式,让每个音的产生可以有所依据,而韵母上则是用“开齐撮合”来进行规范,让不同的音可以有不同的口形。声调上则是用“阳平、阴平、上声以及去声”实现对音高的调节,让每个音走势有所依据。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出诸多的发声的要求,传统声乐在发声以及咬字上是非常重视的,也是格外强调的,在声乐演唱的时候都是有着严格的要求。

当代声乐已经吸收诸多的西方美声唱法,在演唱技巧上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咬字方法上一直以来都是要遵循传统声乐在咬字行腔方面的规律,这样才能迎合国内民众的审美情趣。

三、结论

总之,当代的民族声乐吸收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也是经过了不断创新和改革,传统戏曲、说唱以及民歌与民族声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民族声乐吸收诸多的文化形式,但是始终有传统声乐的元素存在,也是不断继承以及发扬着传统音乐。

猜你喜欢
民歌声乐时期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