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国际贸易课程联合实训探索

2018-01-26 10:20马敏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系统论

马敏

【摘要】文章首先对国内外高校国际贸易实训的现状做了综合评述,既总结了其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也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文章运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把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课程看作一个课程群,建议进行联合实训,并以国际贸易实务与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联合实训为例,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实训方式。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实训;系统论;整体性原则;联合实训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7年应用型课程建设项目(CX20170512)成果之一。

一、引言

国际贸易实务是经济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金融学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因此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相关专业的普遍重视。

二、国际贸易课程实训综述

在高等教育中,越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所占的比重越大,实践教学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实习、实训等。国际贸易实务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针对这一特点,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一教学理念在国外首先得到重视和践行。

在美国,有KAS(Knowledge Ability Skill)培训法。KAS实训教学法将国际贸易人才岗位职业能力分解为K、A、S三个模块,其中,K是基础,A是核心,S是落脚点。美国的国际贸易人才实训教学以巩固K为出发点,加强A为关键,提高S为目标,通过角色模拟和现场实习等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在澳大利亚,有TAFE教育模式。TAFE是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简称,相当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是大洋洲以及东南亚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由澳大利亚政府开设的TAFE学院负责实施教育与培训。政府主导、行业支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TAFE教育模式的主要特色。

在德国,有“双元制”(Du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实训教学机制。“双元制”实训教学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教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组织实训教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开展基础性的理论教学;另一元是指企业,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所以,这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又叫“双重实训制”,被认为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该模式始于1969年,在2005年得到重大改革,现在已有奥地利、法国、韩国、瑞士等多个国家效仿推行。

模拟公司(Practice Enterprise)也起源于德国。20世纪初,德国人发明了以通信的形式进行商务函电写作培训的方法。50年代,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这是一种在商业赞助和真实公司帮助和指导下建立的教学和培训公司,使受训人员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模拟商业活动的培训模式,学生在该模式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2007年3月,中国成功加入“PEN—INTERNATIONAL”(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KAS是一种突出能力和技术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澳大利亚的TAFE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体制,涉及政府行为,没有政府层面的介入是不易复制的;而德国的双元制(Du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则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具有效仿性,但同样因为涉及政府行为,效仿并非易事。模拟公司是一种利用网络通过模拟的方式进行职业教育的手段,从技术角度来说实施起来并不难,但效果有待商榷。

以上四种方法各异,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有政府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二是有相关企业的参与和配合。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是在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这两点正是中国高校效仿和学习的瓶颈所在。

我国高校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训大约有30年的历史了。由于起步较晚,我们的实训教学大多结合自己的实际借鉴国外的做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行产学结合。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高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许多国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实施方针与措施。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效仿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纷纷走出校门谋求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行产学结合培养模式。但由于企业缺乏法律约束,也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更没有支持国家教育事业的觉悟,这条路走起来磕磕绊绊,几近停滞。

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受限的情况下,学校不得不转回头回到校内建立人为的模拟实训室作为替代。但由于课程设置和师资等条件的限制,也没有什么起色。

第二,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模拟公司(Practice Enterprise)。由于走产学结合的路子受阻,实训又回到校园,有的学校办起了校内实训室。他们根据课程核心环节的操作关键点,搭建这些环节所涉及的场景,营造真实的业务氛围,以期让学生对实践中身处的场景有切实的感受,从而达到实训内容真实化、模拟训练与业务实践“零距离”的实训效果。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刘亚玲,2011)。

还有很多学校利用网络或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国际贸易模拟类的教学软件林林总总,但大同小异。其中,南京世格软件开发公司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是佼佼者,在高校得到广泛使用。世格软件还联合国际贸易杂志社共同推出POCIB(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互联网培训证书课程。网络和教学软件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毋庸置疑,但它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完美的。很多使用的學校发文指出其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缺陷,如:交易的货币品种受限(没有RMB);交易对手受限(都是生手),失去了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实训以个人活动为主,缺乏培养团队意识的因素;实训平台凭账户和密码登录,不能防止学生冒名顶替等。

事实上,教育界所熟知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我们鼓励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也倡导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但传统不能丢,规律不能违。在国际贸易实训举步艰难、迟滞不前的情况下,笔者尝试以系统论为理论支撑,提出以Email为工具的国际贸易课程联合实训的想法。

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

整体性是系统最为鲜明、最为基本的特征之一。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首先就必须具有整体性。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指的是,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因而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

我们置身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表现出多层次整体性的世界。

在系统科学看来,系统是现实世界的普遍存在方式,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具有层级性的系统,任何事物都通过相互作用而联系在一起,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就国际贸易类课程来说,课程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支撑,进而形成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系统。无论是课堂的理论教学还是实习与实训教学,都不能忽视它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和需要。

四、国际贸易课程联合实训的基本思路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类课程是一个为了方便教学而被拆分的课程群,它们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报关报检、船务代理、外贸结算等。这些课程群构成了国际贸易的课程体系,即系统。每门课程都是这个课程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缺一不可。比如,在当今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商人们不必从万里之遥到另外一个国家去进行面对面的商务洽谈,而通过Email发送的外贸函电则是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不会写外贸函电几乎就不能开展国际贸易。当初之所以将国际贸易课程拆分为若干课程,是为了充分利用师资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更好地实施控制,即更好地教与学。但拆分不等于分割,更不是独立,它们仍是一个整体。如今,国际贸易课程的整体性原则几乎没有多少人重视。在探讨国际贸易实训课程的时候,吴建工(2011)就发文谈到这个问题,他认为,现在的国际贸易实训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实训内容联系不紧密,缺乏整体性。

通过观察,笔者将国际贸易课程群被逐步分化和独立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教材问题。教材编写缺乏统一标准,同一课程的教材出现内容不同、难度不同、范围不同的现象。其次是衔接问题。衔接指两方面,一是指教材之间的衔接,二是指教师之间的沟通。由于教材编写缺乏标准,因此各门课程的教材自然不能平稳衔接,出现断档、重叠的现象就很自然了。不仅教材之间不能很好衔接,由于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缺乏整体性意识,只管闷头教自己的课,不注意与教授相关课程的教师进行沟通与协调。上述问题造成课程群之间的相互隔离和孤立,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进而进行有效的认知和应用。列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有些学校带领学生利用Simtrade进行国际贸易模拟实训时只注重贸易的环节而忽视了函电的实训。通过检查学生在软件平台上的函电往来,发现错误百出,如下例。

很难想象这样一篇格式不规范、语法不正确、表达不清楚的函电能与外商顺利沟通,最终达成交易。国际贸易是一种商务活动,相对外贸函电而言,它是目的,而外贸函电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工具。可见外贸课程群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基于上述调查与观察,笔者提出一条简单易行的课程联合实训的思路供同行参考。鉴于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是国际贸易课程群的最重要课程,因此以这两门课的联合实训为例。实训通常是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之后开展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外贸英语函电的先修课程,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结课后,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函电的联合实训是最佳时机。联合实训与外贸英语函电同步进行。

具体步骤是,第一步,选出两个人数相等的平行班级。第二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成立一家“外贸公司”。公司的相关信息要完整,经营范围要清晰。第三步,所有公司将推介自己公司的宣传材料发布到专门为该课程设计和建设的平台上,或群邮件,或微信群里,寻找贸易伙伴。第四步,在平台上(群邮件或微信群)寻找适合的贸易伙伴。没有找到的或者不合适的由指导教师进行人工配对。买卖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班级,买卖双方的身份要尽量保密,以达到模拟的逼真性。第五步,买卖双方开始通过事先申请的专用Email进行贸易洽谈。自此直至期末课程结束,一单国际贸易业务将伴随着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进展在两个“公司”之间展开。业务全部通过函电方式进行,基本涵盖国际贸易所有必要程序和环节。学生从头至尾感受和经历国际贸易全过程并亲自实践外贸函电的写作和应用,同时亲自缮制各种单据。

保障实训顺利进行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有一本适合实训的教材,二是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在进行联合实训的过程中,必须配备一册适合实训的专门教材。教材类似国际贸易案例函电档案,由若干种国际贸易案例的函电构成。它就像一本工具书,收集了国际贸易过程中几乎所有情况的函电案例,具有仿效和示范功能,在学生实训中遇到函电书写困难时提供确切参考。教师指导是指教师有权进入每对贸易伙伴的信箱,检查和指正函电的书写错误,监督贸易进度,保障“业务”顺利开展。

本做法有四个特点:第一,两门相关课程作为整体的联合实训;第二,利用Email作交际工具,辅以人工指导,实现了网络与人工的有机配合;第三,简单易行,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第四,具有示范性和共享性。

五、结语

自习近平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家对合格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更趋强烈,这就给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训教学,我们提倡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但我们也不能厚此薄彼。如能将先进技术手段的使用建立在理论框架之上,这个方法才有效果,有出路。德国科学家哈肯(Van Nostrand Reinhold,1981)认为,万物都存在着有序与无序的现象。在一个系统内,如果各种子系统(要素)不能有效地協同,各自为政,就发挥不了整体性功能;反之,如果系统中各子系统(要素)能有效配合、协同,多种力量就能凝聚成一个总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原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由此可以认为,有效教学应该是各子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协同过程和结果。本文所推荐的国际贸易实务与外贸英语函电的联合实训思路就是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协同作用的案例。

【参考文献】

[1]米家龙,吴建功.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9):144-146.

[2]蒋和平.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实践教学,2011(23):127-128.

[3]薛燕.基于 Sim Trade 软件的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常见问题及解析[J].教育现代化, 2016(11):164-166.

[4]魏宏森,曾国屏.试论系统的整体性原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3):58-63.

[5]洪流,周家春,刘金保.系统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13(10): 59-62.

[6]刘亚玲.浅谈国际贸易专业立体化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 2011(7):169-170.

[7]吴建功.试论国际贸易实训内容体系的建构[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113-114.

[8]H.Haken.The Science of Structure: Synergetics[M].Van Nostrand Reinhold, 1981.

猜你喜欢
系统论
基于系统论的产品低碳设计质性研究
新兴权利保护中利益合法性判定的动态系统论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系统论视野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发挥作用的机制与平台
系统论视域下中国文化的断裂与重建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文学翻译的策略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系统论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数字电视经营系统论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