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镇澜+王奎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内口结扎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97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内口结扎联合VSD治疗,对照组51例仅实施内口结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肛瘘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Wenxner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3%(P<0.05);治疗组肛瘘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疗法联合内口结扎治疗高位肛周脓肿能够减轻术后疼痛,加快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位肛周脓肿; 内口结扎; 负压封闭引流; 创面愈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4.0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4-0037-02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内的化脓性感染,好发于中青年人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约占肛肠疾病的8%~25%[1]。高位肛周脓肿,指的是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本病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能发展为败血症、脓毒血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临床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一般采取切开引流、切开挂线法处理,术后患者愈合时间长,换药时痛苦大。近1年来,笔者所在科室在治疗高位肛周脓肿过程中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代替传统的引流条换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97例。纳入标准:(1)符合高位肛周脓肿诊断标准,并经手术证实;(2)年龄18~60岁;(3)无手术禁忌证;(4)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特异性感染或创伤引起的肛周脓肿;存在重要脏器、血液、神经、精神疾病者;(2)肛门手术史者;(3)过敏体质者;(4)前列腺增生、肠炎、直肠肿瘤、肛周皮肤疾病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21~54岁,平均(36.6±5.8)岁,病程5~9 d,平均(7.2±1.4)d,脓肿面积(25.20±10.56)cm2;对照组51例,男39例,女12例,年龄19~49岁,平均(35.8±6.1)岁,病程3~9 d,平均(6.8±1.2)d,膿肿面积(25.33±11.24)c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行肛周MR或超声检查,明确脓肿范围,以空针穿刺抽出脓液,并于穿刺处记号笔定位,口服聚乙二醇清洁肠道,术前半小时给予甲硝唑清洁灌肠。
1.2.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体位选择截石位。(1)治疗组:于术前定位明确处皮肤做长约2~3 cm切口,以血管钳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充分排出脓液,同时以尾指或示指经切口进入脓腔进行分离,消除脓腔内的筋膜间隔,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脓肿内的脓液基本干净后,明确脓腔内无活动性出血,经切口置VSD,引流管上段应到达脓腔顶端,此时可将另一手示指伸入肛内做引导,满意后缝合切口,封闭粘贴薄膜,覆盖范围要包括创缘健康皮肤2~3 cm,连接持续负压吸引装置,负压一般选用-20~-40 kPa,每日稀碘伏250 ml冲洗,前3 d加用甲硝唑100 ml冲洗,对脓腔范围内的及周边可疑肛腺,以4号丝线逐一结扎,术后每日引流量少于5 ml拔除负压吸引管。(2)对照组:在术前定位明确处皮肤做切口,以血管钳钝性分离进入脓腔充分排出脓液,同时以示指经切口进人脓肿进行分离,消除脓腔内的筋膜间隔等以利充分引流,放置碘伏纱条于脓腔内,此后每天坐浴后脓腔内置入引流条换药。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采用VAS法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术后第1、4、7、14天各评价1次,取平均值;(3)术后3个月,运用Wenxner肛门失禁评分表对患者的肛门功能进行评价;(4)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复查,记录肛瘘发生率、复发率。随访1年。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为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创面缩小为好转;症状体征无改善,有肛瘘形成或复发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Wenxner评分、VAS评分比较
治疗组术后的Wenxner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痊愈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肛瘘及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期间,治疗组有7例继发肛瘘,肛瘘发生率为15.22%,对照组有37例继发肛瘘,肛瘘发生率为72.55%,治疗组肛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期间未见脓肿复发,复发率为0,对照组有11例复发脓肿,复发率为21.57%,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由细菌感染肛腺而引起的肛周软组织化脓性疾病,脓肿多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间隙,随着病情的进展,肛门附近体表会有瘘管形成,即肛瘘[3]。关于肛周脓肿的发病原因,国内外有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肛周脓肿与肛腺感染、肛瘘有着密切联系,有统计资料显示,近95%的肛周脓肿都为腺源性脓肿[4]。目前,人们已广泛接受肛周脓肿是肛腺感染的理论,彻底清除被感染的肛腺(即内口),就可实现肛周脓肿的彻底根治,预防肛瘘形成。对于病灶位于肛提肌之上的高位肛周脓肿,通常脓肿较大,且内部多有纤维分隔,所以手术难度要比普通的肛周脓肿更大,术中对内口若处理不当,或者有脓腔遗留、引流不畅,都可能增加继发肛瘘和复发风险[5]。手术切开引流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传统手段,但是其具有损伤大、愈合缓慢、复发率高等缺点,并且手术还容易对肛管直肠环造成损伤,损害肛门功能。
VSD疗法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与特殊创面敷料连接,通过负压作用使创面始终处于低压状态,以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VSD法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德国外科医师提出,该疗法近几年才被引入我国[6]。VSD法促進创面愈合的原理为:封闭负压吸引能够改善创面局部血流,减轻局部组织水肿,配合有效引流能够减少创面渗液,抑制细菌生长,从而促进细胞增生及肉芽组织生长[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加用VSD法的治疗组,术后的Wenxner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国内相关文献[7-8]报道相符,说明将VSD用于肛周脓肿手术能够有效减轻创面疼痛,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提高疾病痊愈率。这是因为使用VSD法后,患者通常是1周左右换1次药,相比传统手术术后天天换药,换药次数明显减少,创面疼痛也会相应地减轻。VSD法加快了创面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了肉芽组织生长,所以创面愈合更快[9]。结果还显示治疗组的肛瘘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VSD会提高创面组织内含氧量,术后换药时利用稀碘伏及甲硝唑注射液进行间断冲洗,可有效稀释及清除脓腔内分泌物,并且VSD法的创面密封性较好,避免了创面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从而可确保创面清洁卫生,避免细菌形成,进而降低术后肛周脓肿复发及继发肛瘘风险[10-11]。
综上所述,创新运用“VSD联合肛腺结扎”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能够有效减轻术后创面疼痛,加快创面愈合,保护肛门功能,减少疾病复发,其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奇,方善光.切开加内口结扎术治疗低位肛门直肠周围脓肿[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5):648.
[2]赵生元.内口切开结扎远端敞开术治疗肛周脓肿30例对比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70-171.
[3]陆才福,张聪.后马蹄型肛瘘、肛周脓肿200例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8):38.
[4]汪守文,腾利秀,张春梅.切开引流内口封闭治疗高位肛周脓肿[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5,35(9):31.
[5]叶炳富.切开引流内口探查结扎术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405-406.
[6]方征宇,潘志芸,李乾元,等.VSD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应用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6):1071-1072.
[7]苏柳.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1):41-42.
[8]刘梅珍,马倩,张殿玲.负压引流影响高位肛周脓肿创面愈合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9):142-143.
[9]戴雪岚.负压引流技术用于肛周脓肿手术的疗效观察及护理配合[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1(10):320.
[10]侯晓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9):5189.
[11]柏霞,刘建强,陈宇.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材料在会阴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5,34(2):132-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