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城市空巢老人群体的社区图书馆服务架构研究

2018-01-26 15:47孙萌袁曦临刘利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

孙萌+袁曦临+刘利

摘 要 论文以活动理论为指导,开展空巢老人现状的深度访谈调查,借鉴英美日等国成熟法律法规,提出对社区图书馆具体服务策略进行优化,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 空巢老人群体 活动理论 社区图书馆 社区照顾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1.xxx

Abstract Guided by activity theory,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empty nests. Learning from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matur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is paper tries to optimize the specific service strategies of community library, which helps to solve the social problems of empty nest elderly to some extent.

Keywords Empty nest elderly. Activity theory. Community library. Community care.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数的16.15%[1]。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指出: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发展阶段,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3億,独居和空巢老人比例随之增加,将占老年人口数54%以上。老龄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以及空巢现象加剧引起的消极后果不容乐观,社会纽带的缺失导致空巢老人群体出现孤独与依赖、易怒与恐惧、无价值感、不安全感、自卑等心理问题,在缺少外界指引前提下,空巢老人容易采取极端行为强行疏导情绪,从而引发多种社会问题。

预计到2030年,我国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上升至90%,届时老年人家庭将全面”空巢化”。因此,如何实现对空巢老人群体的精神抚慰具有重要的前瞻性意义。

1 空巢老人的概念拓展

学界对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由来已久,但并未达成一致。学者谭琳(2002) 指出,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此类“空巢”家庭的成员是那些长大成人了的独生子女的父母[2]。李德明等(2003) 将空巢老人划分为绝对空巢与相对空巢,绝对空巢指子女全部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者,相对空巢指全部或部分子女与老人在同城,但并不在一起吃住[3]。蒋志学(2003)研究表明,随着高等院校招生门槛降低,生源数量扩大,子女离家求学导致子女与父母间聚少离多,间接造成父母“空巢”,“空巢”老人的年龄分布呈下降趋势[4]。聂淼(2011) 认为留守老人与空巢老人概念有交叉之处,将留守老人概念纳入空巢老人范畴中具有现实意义,空巢老人泛指所有因成年子女迁移、分居而“留守”在原住家庭的老年人群[5]。

随着形势的变化,空巢概念的发展脉络向“失独”延伸: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致使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独生子女步入成年后,其父母已错过最佳生育年龄,一旦子女遭遇疾病、车祸等意外事故死亡,父母“空巢”将成为必然。在人类预期寿命增长幅度加大、老龄化进程加剧(预计至2050年,我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将步入老年[6])的背景下,不能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由于社会角色转变的不适应而形成的心理落差,必然对社会的稳定、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因此,提高空巢老人群体的精神生活质量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2 空巢老人群体调查

为详细了解空巢老人群体的精神面貌与物质生活,笔者于2014年9月—2015年4月对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的一泉社区、迎江路社区等32户空巢老人家庭进行入户调查。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空巢老人的年龄、工作状况、社交能力等展开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群体的自我认同感普遍较低(如表1所示)。

2.1 年龄构成及职业构成

从年龄构成来看,40周岁以下的空巢家庭占调查对象的6.25%;40-49岁的空巢家庭占12.5%;50-59岁的空巢家庭占50%,居于空巢群体主导地位;60岁以上空巢家庭占40.6%。空巢老人群体的数量变化与人口老龄化增长趋势正相关,老龄化程度加深必然导致空巢老人群体数量的同比增长。

从工作状态来看,无固定工作以及在职在岗的空巢家庭分别占调查对象的21.9% 和9.38%,从调查中得知,这部分空巢家庭的年龄构成大多较年轻;离休和退休的失独老人分别占调查对象的28.1%、40.6%,空巢家庭的年龄构成相对偏大。

2.2 健康状况与社会交往

从健康状况来看,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空巢家庭占总调查对象的37.5%,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不需要凭借辅助设备完成日常活动;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空巢家庭占总调查对象的62.5%,老人需要生活陪护、轮椅等设备维持正常生活。

从社会交往来看,能够与亲友、邻居保持相对密切联系的空巢家庭占21.88%,社交能力较低的空巢家庭相对较多。总体来说,空巢家庭的社会交往不尽如人意。访谈中,部分空巢家庭表示,子女远离造成家庭“空巢”化,与亲友空间距离的疏远加剧“空巢”带来的孤独感,离退休后的空巢老人难以通过简单、无意义的社区交往纾解负面情绪。

2.3 经济水平

从经济水平来看,空巢家庭的经济水平总体较高。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空巢家庭占总调查对象的81.25%,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家庭占调查对象的18.75%。经访谈,离退休空巢老人家庭有退休金以及子女提供的金钱和其他物资补贴,物质生活富裕;年龄结构相对较轻的空巢家庭及部分年龄结构相对较大的空巢老人家庭因工作待遇差,物质生活相对贫困。endprint

2.4 与子女交流状况

经访谈,空巢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互动存在3种类型:①子女工作繁忙,生活重心以小家庭子女为主,教育需求大,与大家庭关系淡薄,此类空巢家庭多以40—49岁为主;②子女公务繁忙,小家庭教育需求趋于平缓,空巢父母与子女间借助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沟通较频繁,拜访行为局限于年节等传统节日,此类家庭年龄构成相对偏大;③子女教育水平较低,工作待遇不理想,工作重心侧重于事业的提升,此类家庭交流内容主要围绕工作、工资展开。空巢家庭子女与父母间常借助通讯工具进行互动,拜访行为较少见。

访谈中,有空巢老人表示,子女因工作、交友等原因远离身边,自己又不愿经常打扰亲友,在社区活动中,目睹同龄群体老人或带孙辈,或与子女同住,易造成心理落差;且纳凉、散步聊天等聚集时间少,以看电视来消磨时间为生活常态。

3 基于社会活动理论的社区图书馆服务设计

3.1 活动理论与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

社会学家巴特勒指出:“老年的悲剧不在于我们每个人必定会变老和死亡,而在于不必要地、有时令人难以接受地把这个过程变得痛苦、羞辱、衰弱和孤单。”崇尚年轻和技术的现代社会对老年人的不友好评价会强化老年人的无能意识,阻断老年人与社会的友好交往,并弱化老年人的自我定位、存在感和价值。

活动理论是一种对不同形式的人类实践行为进行研究的哲学框架[7],以“活动”为逻辑起点和中心范畴来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问题[8]。美国学者哈维格斯特(Robert.J.Havighurst)于1961年将该理论引入到老龄问题的研究中。老龄活动理论认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老年人保持健康长壽、满足心理需求以及维护自尊的关键和基础在于正常的社会活动参与[9]。因此,应当摒弃将他们从社会角色扮演活动中剥离出来的错误抉择,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

活动理论假设人可以通过继续积极的活动参与而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并强调参与社会活动对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活力、社会角色重建的支撑作用。社会活动理论支持空巢老人群体依托社会资源共享参与到新的活动中,在参与过程中缩短自身与社会距离,保持身心健康并通过潜能的发挥提升自身幸福满意度。

3.2 基于社会活动理论的社区图书馆服务设计

社区是城市老年人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因此,以社区为依托,实行面向空巢老人的社区图书馆服务设计要将空巢老人组成的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与社会服务机构有效衔接,使空巢老人不脱离其熟悉的社区环境使其获得归属感、亲密感和价值的再肯定。活动理论的嵌入,深刻揭示空巢老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和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双向影响,为社区图书馆转变发展思路、优化服务设计指明发展路径。社区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服务组织,有能力、有必要为日渐庞大的空巢老人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传递、人际交流等服务活动,实现空巢老人群体精神生活富足、文化修养提升与图书馆服务改善的帕累托最优。图1是社区图书馆为空巢老人提供服务的设计框架。

4 服务前期准备工作的优化

4.1 馆员服务能力优化

馆员服务能力的优化要建立在全面了解空巢老人的需求基础上,优化馆员的服务态度,提升馆员服务能力。

馆员作为维系图书馆与空巢老人群体的节点,不仅需要明确其岗位职责与服务准则,同时也要熟练掌握为空巢老人群体服务的技巧,做到文明服务,具有亲和力。如对初次到馆和到馆较少,并对图书馆存在畏惧心理的空巢老人逐步引导,层层加深其对图书馆功能定位、空间功能布局的了解;对空巢老人的信息咨询行为及时反馈,语言清晰准确、态度认真热情。

在充分了解空巢老人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馆员应对空巢老人的阅读意识、阅读行为主动引导:向到馆频率低,有阅读倾向但阅读意愿浅薄的空巢老人提供藏书推荐、新书通告等活动;定期查询借阅信息,将借阅即将到期或已经超期信息向空巢老人反馈;设置家庭服务馆员一职,专门为不能到馆的空巢老人提供朗读、交流等服务。

4.2 对各类空巢老人的服务优化

从前文经访谈中可知,空巢老人的健康形式不容乐观:身体健康状况较好,能够独立进行社会活动参与的老人在总人数中占比较少;而不能自主活动,需要凭借一定辅助设备才能到馆的老人占据人数的绝大部分,因此,社区图书馆应通过评估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对其加以区分。在此借鉴英国图书馆老年服务指南对老年群体的划分,将空巢老人群体分为三种类别:“健康型空巢老人”,需要借助某些帮助才能到馆的“非健康型空巢老人”以及“无法到馆的空巢老人”。

4.2.1 健康型空巢老人

此类空巢老人身体状况良好,不需要图书馆提供额外服务帮助。但空巢老人作为老年群体的一部分,必然存在老年人一般的生理特征,因此,在为健康型空巢老人提供服务时,通常可以用服务老年群体的服务方式为健康型老年群体提供服务内容,如提供老花镜、放大镜以及手杖等。

藏书细节的优化。老年人的视距与青年、中年群体不同,图书、杂志的引进可适当选择字体较大、页面反光度小、轻便易拿、间距适当、标引清晰的类型,也要具体考察社区空巢老人的其他健康状况增补音视频等多媒体馆藏资源的数量。

藏书排架的优化。在对空巢老人的访谈过程中,对空巢老人的学历进行过简单的统计,调查发现空巢老人中多数学历较低,受工作、生活需要以及地理位置远近等因素影响,空巢老人对图书馆的利用相对薄弱,图书馆通常采用的中图分类法对未系统学习、接触过相关知识的空巢老人而言难度较大。因此,面向老年读者阅读的书籍在排架过程中,可采取分区设置的方式,将书籍按照类别进行设置,张贴字迹清晰的标签对书籍类别进行说明,如养生类、传记类、新闻类、小说类等,方便空巢老人查阅。

4.2.2 非健康型空巢老人

非健康型空巢老人指,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需要借助他物才能顺利到馆参与图书馆的阅览、社会交往等活动的空巢老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图书馆
续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现状
县级图书馆未来走向趋势探索
关于社区图书馆若干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浅析社区图书馆建设
城市新型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图书馆发展模式探析
社区图书馆现状与思考
新时期社区图书馆建设综述
社区建设图书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