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兰州市某高校为例

2018-01-26 04:03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还有句话是“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超越方法论,“欲”是来源于内在的兴趣、是个体自主自愿的为之努力的激情和动力。在学习中,只有学生有了内在驱动力才会引发真正且持久的学习行为。在教育界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日益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陈琦、刘儒德(2007)指出,一般说来,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努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

独立学院作为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办学形式,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EB/OL].http://www.gov.cn/flfg/2008-03/07/Content_912242.htm.。根据教育部公布,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2631所,其中独立学院265所,占普通高等学校的10%。

众所周知,尽管独立学院的产生和发展给更多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是独立学院录取分数低于公办院校,因此独立学院与公办院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学习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这对独立学生成绩的提高及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独立学院的教育及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对大学生的培养。

二、有关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

学习动机的理论与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不同的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角度,研究内容与结论也迥然有别。

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人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一般说来,过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更高;反之,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则会降低。该理论主要强调学生学习的外部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类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需要层次理论: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代表,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需求的缺失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学生在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对学习行为都有推动作用,而需要层次理论将它们结合起来考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却忽略了人们本身的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的始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自我效能感理论: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而形成的对下一强化的期待。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及情绪唤醒。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把个体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但是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成就动机理论:该理论以阿特金森为主要代表,把期望、动机水平和诱因视为决定个体动机的因素。期望是个体对能否做成一件事的主观判断;动机水平是个体追求成就的一种倾向;诱因是获得成功的自豪感。成就动机包括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指个体努力地向设定的目标努力,获得成功时的喜悦感,避免失败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任务时避免失败或是失败带来的挫败感。通常这两种动机是在个体身上共同存在的,而个体行为是两种动机共同的结果。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如果个体趋向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那么会选择具有挑战性(50%)的任务,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因此最有利于提高学生成就动机强度的任务最佳成功概率约为50%左右。

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人们的归因过程则可以按照控制源、稳定性与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为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个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影响。积极的归因模式:内在、稳定、可控;消极的归因模式:外在、不可控。归因理论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分析可以影响后来的行为动机,因此个体如何归因对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

成就目标理论:以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为基础,德维克在其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和能力分为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人的能力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增长,认为是能力增长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不随着客观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避免被人看不起。成就目标理论重要意义在于,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淡化分数和奖励等。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人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编制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此问卷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证检验,其信度和效度较高。该问卷共分6大项26个小项,分别测试大学生的6种学习: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这6项内容与6种需要相对应:求知进取的动机对应发展的需要,社会取向动机对应贡献的需要,物质追求的动机对应生理的需要,害怕失败的动机对应安全需要,个人成就动机对应尊敬的需要,小群体取向动机对应交往的需要。

本研究所选取的被试为兰州市某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共372人,被试包括2013级至2016级共4个年级的法律、英语、学前教育、税收学、数学、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广播电视编导、环境工程、动画等11个专业,排除不完整问卷,获得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9.5%,其中男生109人(29.5%),女生261人(70.5%);大一学生100份(27.03%),大二学生97份(26.21%),大三学生94份(25.41%),大四学生79份(21.35%)。具体见下表;

表1 被试基本描述信息量表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学习动机总体情况

表2 大学生学习动机总体情况

根据上表显示,兰州某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动机6项内容由高到低依次为: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小群体取向、个人成就。

表3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

(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在求知进取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求知进取明显大于男生,p<0.05;在个人成就中男女生存在边缘显著,男生个人成就高于女生,p<0.1。

表4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

(3)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情况

表4显示,从总体动机上看,不同年级的学习动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四年级的总体学习动机最高,其次是二年级、一年级、三年级。一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边缘显著,三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边缘显著。从6种动机内容上看,在社会取向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存在边缘显著,p<0.1。进一步多重方差分析显示:在求知进取中,三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边缘显著,四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高于三年级大学生;在社会取向中,二年级、三年级分别与四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边缘显著,四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高;在物质追求中,二年级、四年级分别与一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边缘显著,四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高;在害怕失败中,三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边缘显著,四年级的学习动机高于三年级大学生。小群体取向和个人成就中不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

(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专业差异情况

表5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专业差异

表5显示,在物质追求中有显著的专业差异,理工科大学生的物质追求明显大于文科大学生p<0.05。

(5)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独生子女差异情况

表6显示,在是否独生的差异比较中,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6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独生子女差异

(6)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家庭所在地差异情况

表7显示,在对家庭所在地的分析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

表7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四、讨论

从所收集的数据统计来看,大学生学习动机各内容由高到低依次是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小群体取向、个人成就。求知进取、社会取向和物质追求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强,“求知进取”对应发展的需要,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于自身内在素质的提升方面有更多需求。“社会取向”对应贡献的需要,说明独立学院大学生有很好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物质追求”对应生理的需要,独立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有着直接的联系,这种动机也体现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对物质及财富的需要。学习动机较低的依次是“害怕失败”、“小群体取向”、“个人成就”,说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于安全、交往、尊敬的需要相对较低。这与刘晓乐(2009)对独立学院的调查略有差异,在刘晓乐的研究中,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动机由高到低依次为:物质追求、求知进取、社会取向、小群体取向、个人成就、害怕失败。笔者认为一方面与地域差异有关,刘晓乐选择的被试为吉林省长春市民办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另一方面也说明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学生的动机发生了转变,笔者了解到该校考研人数逐年增加也是学生求知进取动机逐步提高的很好印证。

对性别差异的比较显示,在求知进取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在个人成就中存在性别边缘差异,男生高于女生,由此说明女生对于自身发展与成长的需要更多,男生更渴望获得成绩和赢得尊重。对年级差异的比较中,从总体动机上看,不同年级的学习动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四年级的总体学习动机最高,其次是二年级、一年级、三年级。在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五个方面,四年级大学生的平均分均显示最高。笔者认为这与独立学院大学生即将面向社会、需要面临求职与就业的压力有关。对专业差异的比较中,在物质追求中有显著的专业差异,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高于文科专业大学生,可能与大学生对理工科专业和文科专业的就业期待相关。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家庭所在地差异不显著。在此次调查中,样本信息女生多于男生,且来自农村的学生占大多数,非独生子女占大多数,文科专业较多等。据笔者了解,这正体现了此次调查学校的实际特点,人数比例的差异对于调查问卷的研究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自身的特点:渴望成功,但又缺乏自信,渴求知识,但又缺乏学习行为。结合调查结果,笔者认为独立学院教育管理者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消除认知偏见,树立学生自信。调查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各项动机排名中个人成就最低。由于独立院校属三本院校,录取分数比公办院校低,长期以来人们对独立院校及考入独立院校的学生存有认识上的偏见,认为独立院校的学生是公办院校挑剩下的“差生”,只有“问题学生”才会考入的学校等,考入独立学院的学生本身对自己持有怀疑、自卑的心理状态,而这种认知偏见会通过学生管理工作、课堂老师的态度、语言等各种传递,直接或间接强化了独立学院学生的不自信心理。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及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八种智力,分别是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肢体-动觉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觉各自的大脑资源。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出发,大学对“人才”的筛选只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并非体现了一个人的全部价值和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多元智能教育为基础,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才能,挖掘学生所擅长的能力,使之收获不同的能力体验,建立学生自信心,逐渐提高自我效能感。

2.增进沟通交流,强化学习行为。我国大学规模快速扩展,给学生管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相对公办院校,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自主性、自控性也会较弱,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所谓管理,并不是以严厉性和强制性为主,在独立学院大学生身上,我们所看到的一类现象,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绩下降……如果教育工作者只是根据外在的“结果”进行各种监管,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更不可能做到让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是管心,管心先要懂人。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如以班为单位开展各种主题的交流大会、加强与学生的个别交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等,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3.完善知识结构,满足学生需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对较低。对于课程系统的学习主要是一、二、三年级学生为主,学习动机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独立学院培养的主要是以职业为导向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内容应体现多样化原则,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同时,积极拓展课外知识,授课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与学生未来职业导向相结合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还应改革单一常规的考试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以考察学生在不同方面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4.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我们发现,一、二、三年级大学生社会取向的变化程度不大,四年级学生受社会取向的影响增加。独立学院的大多数学生毕业会面临就业的问题,在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对于就业压力没有一个及时的认识,从而直接导致学习动机较低。从高中进入大学是学生的重要转折点,高中与大学的学习密度反差较大,自律性强的学生也许会始终如一地高效管理自己的时间,但自律性差的学生难以约束自己。因此,职业规划从一年级入校开始,在学生的思想还未懈怠之前就应思考并积极努力,正如古人所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斯金纳提出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结合斯金纳塑造新行为的方法,对于职业规划可以看作是大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通过完成小目标,逐渐接近目标行为。因此,学校应及时开设就业相关课程,并由专业老师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意愿的职业规划,然后进行渐进式的指导与引导,督促学生不断完成小目标并及时反馈与鼓励,从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殊性及学习动机本身的复杂性,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完成的,仍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2]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美]保罗.埃根,唐.考查克.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M].郑日昌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黄希庭等.大学生心理学[N],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 王晓娜、刘晓东.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

[6] 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

[7] 邱皓政.工作动机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台湾与美国大学生动机内涵之计量研究[J].应用心理研究,2000,(7).

[8] 寿萌吉.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9] 韩如芳.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研究[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1,(4).

[10]刘晓乐.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学院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