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楠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171)
贝多芬曾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只会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人们通过欣赏崇高意味的音乐,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通过欣赏情感多样深刻的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音乐可以宣泄忧愁与而愤怒,可以治疗内心的创伤。那么,如何挑选受众喜欢的音乐?如何使受众听“懂”好音乐?就成为艺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音乐作为一门聆听的艺术,对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传达人的情感、培养人的思维等各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早期,国人长期欣赏中国古典艺术,感受其中的含蓄、内敛;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各种规模的大剧院、小剧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艺术管理者们也将更多地外国歌剧、音乐剧、交响乐、室内乐等引进国内,此时,对观众音乐鉴赏与审美力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观众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尤为重要。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聆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是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接受环节。对于音乐家而言,如果创作的作品无人欣赏那么他的作品就失去了意义;而对观众而言,如果在欣赏过程中没有获得没得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那对他而言这部作品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作为艺术管理者,一方面要为观众挑选优秀的音乐作品,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观众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如此才能实现音乐家与观众之间的良性沟通,使音乐作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音乐欣赏一方面是受众接受音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作曲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受众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来满足受众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是音乐家接受受众反馈的过程,任何音乐家任何时候都不能无视受众的欣赏行为,受众的反馈也影响着音乐的创作和表演。这时就需要艺术管理者在两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一方面发掘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一方面向音乐家传达受众反馈。
音乐欣赏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其实不然。受众选择什么样的作品欣赏以及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受众的音乐欣赏不仅仅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行为,而是一个带有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活动。“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欣赏过程中,受众会将个人的生活阅历、思想情感、个性特征、艺术修养等带入作品之中,与之产生共鸣,实现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
受众欣赏音乐首先是为了获得审美体验,尽管欣赏对象不同、欣赏方式不同,在音乐欣赏的心里过程大致相同,都是从音响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想象和联想再到理性认识,在这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不同的审美体验产生了其他的效应。例如听舒缓的音乐可以使人精神放松、心律平缓;听劳动号子能让人充满干劲,同时统一劳动节奏。这些都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综合效应。对这一方面的深入调查也诞生了音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音乐治疗学。综合效应也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音乐的审美体验。
让更多的人听到优秀的音乐作品、听懂优秀的音乐作品、爱听优秀的音乐作品,始终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作为艺术管理者,培养和提高受众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是我们的使命。下面是音乐欣赏能力养成和提高的几条途径。
很多音乐爱好者反映:喜欢听音乐,但就是听不懂。这个时候要引导受众,不能轻易的放弃。任何能力的积累都是需要时间和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听得多了,慢慢也就能听懂了。而且,要启发受众多读优秀评论家的文章,让自己的思想更深刻,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听懂作品。
音乐作品的创作,总是给予一定的乐理还是,和声、旋律、曲式、配器,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对理解音乐作品大有裨益。作为艺术管理者,应该主动的为受众创造机会,开展名家讲座、大师班,用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带领受众一起学习如何欣赏音乐,培养起受众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受众的音乐欣赏水平就漫漫提高了。
音乐欣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修养与生活体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的水平。音乐与其他文学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他们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与其它艺术之间是相通的。特别是像戏剧、歌剧、电影等综合艺术,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的内涵都与一定的文学艺术相关,那么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就更容易理解这些作品。而生活体验与音乐欣赏之间有更加密切的关系,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人的情感更加丰富,这与音乐作品饱和的情感直接相容,更有利于作品的理解。
艺术管理者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音乐家、音乐作品、受众之间,要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使优秀的音乐家得到赢得的尊重、使优秀的音乐作品得到更多的欣赏、使受众能够获得更好的精神满足。首先自身要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审美水平,同时要头脑灵活善于运用不同的技巧,还要善于沟通,揣测各方心理。为了中国的音乐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2]赵洪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主体间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