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发展与广场舞

2018-01-26 05:15郑丽清
黄河之声 2018年3期
关键词:群文广场形式

郑丽清

(原平市文化馆,山西 原平 034100)

广场舞是我国本土原创性舞蹈,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与群体性,远远超出审美文化的范畴之内。从广场舞的开展形式来看,主要涉及民族舞蹈、集体舞蹈、健身操等内容,是群众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最佳休闲娱乐形式之一,是群众文化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体现。

一、广场舞文化发展历程

舞蹈是人们为了满足个人某种心理需求通过肢体运动展现的一种艺术形式,不少原本正在面临消亡的民间舞蹈以“广场舞”的形式得到发展与传承。“广场舞”是现代化舞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早期的广场舞是原始社会的智力活动之一,后成为统治阶级开展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人们对广场舞的认知最早起源于早期人们的生产劳动之中。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舞蹈特色,因此,“广场舞”在我国各个发展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均有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的认识逐步加深,早期祭祀活动逐渐消失,在我国历代劳动人员的传承下,最终发展成现今的“广场舞”形式。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社会保障体系、基础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广场舞成为城市居民社会文化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广场舞将多种舞蹈元素融入其中,将“强身健体”作为广场舞的开展目的,具有较强的平民化与大众化。我国改革开发时期自南方初次亮相,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嫌弃广场舞运动浪潮,使广场舞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广场舞逐渐从我国城市地区推广到农村,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催化剂。

二、广场舞文化类型

广场舞是多种舞蹈艺术形态的融合体,具有人多齐舞的特点,国际舞、古典舞、民族舞、健美操等多种舞蹈艺术形式均能够在广场中表演。

(一)原生态广场舞

从广场舞开展形式来看,具有原生态特性的舞蹈是广场舞的主要形式,该形式主要被应用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者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乡村地区,例如草原上的新疆舞、蒙古舞等。此种舞蹈类型主要在节日庆典中呈现出来,通过群众自发性表演,将社会生活与舞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凸显舞蹈的地域性与生活性,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是我国文化瑰宝,是现代化广场舞的创作基础。

(二)加工化广场舞

加工化广场舞是将原生态舞蹈作为发展基础,结合现代化社会中的多种发展因素,在原舞蹈形式上进行创新与整合,使舞蹈具有发展性与创新性。这种舞蹈形式易于现代人民群众接受,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因新旧舞蹈文化无法有效的融合,为加工化广场舞带来一定的创作难度,不过从我国广场舞发展成果来看,加工化广场舞具有诸多的有效作品,例如绛州的《鼓舞》、忻州原平的《凤秧歌》、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等。

(三)创作的广场舞

创作的广场舞是新时期发展下的产物,是将传统民间舞蹈作为创作素材,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入手,对舞蹈进行丰富与整合,实现广场舞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这种舞蹈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不受传统舞蹈文化内容、形式的束缚,易于创造,能够使舞蹈者良好的将动作展现出来,但是该舞蹈形式失去我国传统舞蹈的净化,在创造过程中难以形成精品。

三、广场舞在群文发展中价值

(一)促进身心健康

群众通过练习广场舞能够活动身体的各个器官,提高肢体协调能力,提升身体素质,其具有一定塑身效果。群众通过开展广场舞联系活动在不提供舞蹈动作的运动下,使舞蹈者的肌肉不断进行收缩与张弛,提高舞蹈者肌肉力量,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促进新陈代谢,保证舞蹈者的身心健康。从我国当前广场舞参与成员来看,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女性居多,此类舞蹈人群多为动作缓慢、体态丰腴、心脏功能较差,体质相对较差。广场舞主要是以活动颈部、肩部、腰部等关节为主,运用强度不大,通过肌肉关节的相互配合,不断弯曲、拉伸,可以使运动者能够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调整,提高运动者的运动能力,改善运动者的各项身体机能。

(二)提高文化素养

广场舞是一种舞蹈艺术的重要形式,具有一定审美艺术价值,是根据音乐进行一系列的运动,运动者在运动过程能够感受到音乐美,提高运动者的音乐审美意识,使其能够从听觉上有一种美的享受与体验;舞蹈具有一定的塑性效果,其肢体动作具有一定的柔美性,运动者通过肢体运动切身领略舞蹈艺术的肢体美;广场舞是社会群众对精神生活的一种外在追求,通过开展一系列艺术表演,丰富社会群众的思想情感,在内容与形式上彰显文化内涵。

(三)营造和谐社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活中面临诸多方面的压力,且生活具有一定的紧张感,社会群众通过开展广场舞活动能够在运动过程调整身体机能,达到消除疲劳,放松身心的效果;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智能手机日益普及,互联网技术充斥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低头族”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逐渐减少,通过开展广场舞活动能够使人们放下手机,脱离互联网的束缚,增加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使社会群众能够正确处理好邻里间、亲人间、同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社会。

(四)增强凝聚力

凝聚力的形成首先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组织或者是单位,广场舞是由人民自发性形成的一种舞蹈组织,在整个舞蹈过程每一个舞蹈成员的动作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整体性,在这种高度一致、统一的氛围下,能够在广场舞活动中使每一个参与者充分的朝着共同的运动目标进行运动,在练习中逐渐形成一种向心力与凝聚力,提高参与者的团体意识与合作意识。

四、广场舞在群文发展中的制约

(一)广场舞群文活动缺乏管控工作

广场舞是一种自发性的舞蹈活动形式,在活动的开展之前并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所选择的活动地点、活动时间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会对周围的社会生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为此,我国不少的确特规定机关办公楼、居民楼、医院、学校等区域附近的公园禁止开展具有喧闹性的娱乐活动以及健身活动,其中就涵盖“广场舞”这一内容。

(二)广场舞群文活动缺乏指导人员

从我国社会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区域性健身指导人员分配不足,不少健身指导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且指导人员年龄相对偏大。相关数据显示,广场舞指导人员多是退休人员。需要社会大力培养广场舞指导人员,并根据不同参与人员的基本特征对其安排科学的训练内容,使广大社会群众均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广场舞建设活动之中,加快城市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三)广场舞群文活动缺乏资金投入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广场舞活动氛围相对比较浓厚,但在实际发展中存在严重的经费问题。尽管,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均会对广场舞群文活动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所投入的资金相对比较有限,其活动经费通常是依靠活动人员每月所缴纳的30-50元的活动经费,导致一些需要消耗大量经费的广场舞活动无法顺利开展。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对广场舞群文活动的资金支持,为广场舞群文活动提供资金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广场舞这项群众文化活动得到有效的发展,并在城市化发展中起到一定积极的影响作用,有效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养,增强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营造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身体素质,促进社会群众的身心健康,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我国地方政府应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科学的制定出广场舞群文活动的各项政策,防止广场舞群文活动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积极组织专业人士开展广场舞培训与指导工作,为广场舞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政府落实资金投入工作,科学节约广场舞活动的经费问题。■

[参考文献]

[1]薛帅.海淀更青春:打造领航群众文化的蓬勃“海”军[N].中国文化报.

[2]周斌,李靖.广场舞与健身走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影响的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03:34-38.

[3]颜煌.试论舞蹈公共创意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模型构建[D].北京舞蹈学院,2014.

[4]陈风雷.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N].兰州日报,2012,11.

猜你喜欢
群文广场形式
布鲁塞尔大广场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在广场上玩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群文活动
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