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启示

2018-01-26 15:08王吉梅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价值观道德

王吉梅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州 广东 510520)

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崇德修身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崇德修身对个人、国家及整个民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吸取优良的传统文化来熏陶大学生的思想品行,用传统文化中的立德、修身观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要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

坚守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掘传统文化深厚的哲学思想,夯实中华文化的根基,真正使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脉相承的价值观体系,是目前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也应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并以此武装头脑,坚定信念。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把“明德”摆在了首当其冲的位置,强调了德在教育中的基础意义。“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则指出崇德修身不但是自我道德修养的完善,更是对民族和国家的存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崇德尚德的传统为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和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中国有识之士几千年来奉为瑰宝,它指出了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情操的培育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则指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都不能放弃对自我的约束,都不能放松对自我的完善追求。他们都表明了道德、修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至高地位。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先贤志士,之所以能够名留青史,至今受人敬仰,无不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崇高的爱国情操,他们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代表,是对传统道德修养的最好阐释,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

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指出:“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几千年形成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和思想积淀,为我们这个民族继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的根之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青年节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讲到:“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立德、修身思想是提高个人道德涵养的基本途径。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内圣外王。修身是一种对人道德素质的塑造和培养,作为人生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人生价值与达到完善人格的根本。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人都想立身做人、成就一番事业,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自身“德”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必须要以传统文化为立足点,把修德养性作为自己的终生必修课,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形成高尚情操,以人格魅力铸就事业丰碑,创造人生辉煌,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2 传统道德修养的方法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 ,古人将“立德”置于“三不朽”之首,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修养方法,这些方法对大学生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2.1 自省

自省即自我反省、自我省察,是儒家学派所倡导的立德、修身方法。自省要求人们要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独到的辨别力,时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及行为,进行自我批评,进而自我修正,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省的思想非常多。孔子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 ,孟子的“自反”、“反求诸己”等修身思想,都是提倡通过自省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意思就是看到有德行的人,要多学习人家的长处,看见没有德行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见到道德高洁的谦谦君子,马上就要反躬自省,通过和贤者的对比,能够虚心学习他的优点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特别是遇到挫折时不能责怪别人,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的症结加以改正。宋代、明代以及之后的思想家用“省察”表达自省的思想,如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就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炼,在实践当中达到“致良知”的目的。王阳明曾告诫一位因生气爱指责他人的朋友,要反身自省,找出自身的不足。王阳明本人更是以心为镜,观照自身,省察克治。

内心修养是中华传统修身文化的重要方式方法,是修身的基础,也是修身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反省自悟,就是一个对自我认知的否定之否定的深刻自省、自悟的过程,从而达到自我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而然地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处理起问题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中华传统修身文化特别强调对于“心”的调适和磨炼,王阳明的“心学”,更是以“心”为名。现代的健康也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更加强调“心”的健康,比如联合国颁布的健康标准,更是突出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多次全国性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属于高发人群,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交往障碍等方面。传统修身文化的内心修养的功能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通过不断的磨炼,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及对外部环境、事物的认知和处理能力,使大学生能真正做到“省”与“思”,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成为一名身心健康、政治立场坚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自省”是一种能力,自省能力好的人往往意志力强、个性独立、有自己内在的世界观,有自信、有自己的风格、能独立完成一些实务;而自省能力差的人则自我价值感低,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依赖性强,不能独立地完成一些实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做到时常反省自悟,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及时修正,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我认知、自我改进,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进步。

2.2 慎独

慎独的概念起源于《礼记·大学》中“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一句,是指特别是在一个人独处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更要有自省、自律的精神,时刻以一个君子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不做任何违背道德观念、做人原则的事,从而使所思、所行都达到止于至善的完美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慎独的思想很多。朱熹认为“慎独”就是不论个体身处何处,都要慎重对待自己的内心,遏制心中不当的欲望,做到不自欺。王阳明提出 “慎独”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个体要在实践中落实,在事上看功夫。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时,个体能否不受外界干扰,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慎重行事。“慎独”作为自我修身的方法,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自律、一种坦荡,一种表里如一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心前提下的个人品行和操守。这种操守不但在过去,而且势必在现在和将来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所追求和要达到的完美个人素养。

中华传统修身文化把道德自律作为根本,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努力使自己学会战胜自我,养成一个严于律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中国传统修身文化中,道德自律的最高层次是“慎独”(《礼记·中庸》),强调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当独自一人时,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住自己。修身养性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外在表现,而是时时刻刻用美德滋养自己的身体,使心胸越来越宽广,身体就会随之安适,从而达到尽善尽美的修身境界。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严于律己,自觉践行“慎独”的修身方法,积极净化内心,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3 自讼

自讼是孔子提出的自我修养的方法,犹自责。“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其意是孔子说,我从没见过自己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并且对自己的错误在内心展开剖析,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改正错误完善自我的人。鲁迅先生也说过“只有敢于直面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说明了自己批评自己,看似很简单,其实很难。因此孔子发出了“我没有见过”的慨叹。其实,要做到自我批评,关键是能够做到“见过而内自讼”。也就是敢于丢面子,敢于解剖自己,敢于承担责任。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不乏自讼之人,汉武帝的《轮台之诏》、诸葛亮的《自责书》就是两个自我批评的典型事例。汉武帝在巫蛊之乱后痛定思痛,深刻反省了自己一生的种种谬误,并以诏书的形式通告天下,提出了改正措施,不愧“秦皇汉武”的帝王称谓。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是在伐魏失利之后,主动承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自己识人不明、用人不当,且上书给后主刘禅,要求惩办自己,这种敢于担当,勇于自我反思的精神,千百年来被一直传为美谈。近代以来,共产党更是提出了党的“三大法宝”,其中就有“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法宝,现在,它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的自我修养方法,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设立一个“特殊法庭”,自己既当“被告”,又当“律师”,也当“法官”,“自己跟自己打官司”, 经常审视和检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批评,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进一步增强自我提高能力。

2.4 克己

克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之一,是指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克制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也就是说一个人应克制自己,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人们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认为只要每个人都能以礼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社会仁道得以弘扬。

大学生在自身的道德修养中,要把克己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发挥自己相应的社会作用。在与人交往中,更要约束和制约自身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5 力行

力行,就是努力实践,竭力而行。我国古代思想家大多都把行放在重要的位置,孔子看待人不仅“听其言”,更重视“观其行”(《论语·公冶长》),也就是说,孔子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不是看个人的道德认识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个人的道德践履,看此人是否能言行一致、言行相随,强调行更重于言,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力争做身体力行的“君子”。 明代大儒王阳明曾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2]。也就是“知行合一”的诠释, “知”是指良知,是一个人道德情操的至高标准,“行”就是王阳明所说的“事上磨练”,“体究践履,实地用功”,也就是说要将道德准则付诸于实践之中,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不要闭门造车,少说大话空话,多做实事,“慎言力行”、 “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儒家提倡的道德规范。朱熹主张知先行重,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熹语类辑略》);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颜元、戴震等反对宋明理学,都强调实行、实用等实践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也经常讲到,干革命、干事业要有抓铁留痕、砥砺前行的精神和勇气,说的就是力行的重要性。力行而近乎仁,知道做人的道理,然后努力去践行,就能够接近仁义的境界。这种注重行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使自己所具有的才识,在生活中能得以体现,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增长自己的见识。表里如一、躬行践履,把修身落实到行动中去,通过道德践履检验道德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择善而行,使修身变成个人自觉的活动。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人的修养方法、理论依然是我们道德思想教育的宝贵财富和借鉴。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过分地强调了“知”,而忽视了“行”。首先,在大学思想教育中,过分关注对学生的理论教育,缺少对学生的思想现状关注;其次,对当前社会现状关注不够,理论和实际脱节,让大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缺乏感同身受;最后,社会实践教学太少,大学生所学的道德修养知识难以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没有充分发挥出教育的效能,有些甚至沦为空谈。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道德自律和实践精神,内化自己的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大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日时间做社工、做志愿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是把自己所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3 借鉴传统修身方法,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形成了体系完整的“立德”“修身”道德修养文化体系,它是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资源,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它不但是古人的行为准则和修养方法,同时更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的途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不竭动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领域起到信仰导向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儒家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圣贤之人,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不断完善个人的人格,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实现君子品格,这就是儒家提倡的修身。

《论语·子罕》中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里的“志”就是理想和信念,是精神上的追求,这也是个人学习和道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入学习领悟古人的立志理念,发挥中华传统修身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结合中国国情和马列主义科学理论,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能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因循守旧、不随波逐流、不为不良习气所沾染、不迷失人生方向的强力保障;它能促使大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不畏艰难,服务大众,尽忠报国,具有永不枯竭的强大前行动力;最终达到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积极的进取精神和无畏的拼搏精神,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习总书记在谈到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时,强调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特别指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根本”[3]。从根本上确立了现代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首先是一定要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是要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契合。为此,大学生应在继承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增强民族自豪感,结合时代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和礼仪风范,提高道德水平,修身养性,实现自身人格的完善。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