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吉文小学 于成欢
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菜市场买菜,大到造原子弹核武器,数学知识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生活情境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和力”,从而做到不恐惧不排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意识,最终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参与学习的意识不强,且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就要创设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在充满激情中开始求知的旅程。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展现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水平,这样一来,老师也可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学《合理安排时间》时,为了在讲课前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了生活情境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你沏茶,你需要做哪些事才能让客人喝到茶水?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的兴趣瞬间被点燃,然后小组积极探讨,得出沏茶的步骤有: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我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能尽快将茶水上桌呢?学生想到了同时进行的方法,即: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这样用学生生活中的经历来学习数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小学生受年龄的局限,其理解力和注意力都处于发展状态,那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时就需要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协助,比如,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加深印象,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注意力的时间。由此可知,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后才能实际应用,这样才能显示其价值和魅力,也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我让学生对课本上的小数加法规律进行自我理解,由于学生经验有限,所以理解程度较低。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一道小数的加法题:小明和小花去书店买书,小花买了两本书,一本10.08元,另一本9.7元,那么小花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都有买书的经历,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这就让学生产生了好奇心,通过这样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生活中运用,一举两得。可见,在课堂讲解中联系生活经验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会学、乐学,长久地对数学保持新鲜感。
数学教学中,习题练习对一节课知识点的巩固作用不容小觑,但做作业被许多学生看成是一种压力,觉得枯燥又没有实际意义,这就导致学生往往会应付了事,更有甚者,不加以思考直接抄作业,这样的情况只是机械而没有意义的消磨时间。这时就需要老师在给学生做练习题时要注意挑选,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例题,让学生既能学会课本知识,又能享受做题的过程,而且为以后在生活的应用上打下基础。可见,在习题练习中结合生活经验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后,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初步掌握,也记住了四则运算的运算规则,如: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我在试卷上找到了一道关于生活情境的练习题:妈妈给了你20块钱,让你买5个单价3块的雪糕和2个单价2块的棒棒糖,这些钱够吗?如果够,还能剩多少钱? 让学生进行思考后回答,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后踊跃回答,纷纷列出式子后得到正确答案。可见,在学生的复习中贯穿生活经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更好地巩固课本知识,理解课本内容。
总而言之,老师要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课本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多加思考,学会实际应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要让学生成为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有创造思维的人。所以,老师要始终在数学课堂的讲解过程中将生活情境贯穿其中,从而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并且为以后生活中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1]李玉婉,周春玲.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7.
[2]吴信钰.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