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专业“双主项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分析与阐述
——以曲阜示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

2018-01-26 08:07
黄河之声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师专业人才技能

鲁 梦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对于高师音乐院校而言,人才培养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是适应高师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多元化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中,应该实现“百优人才”的培养,并且将高等院校中教学人员的思想及教育系统统一提升,从而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其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为高师音乐“百优人才”的培养带来限制。因此,高师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更新中,应该针对现代学术的需求,构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高师的“双主项制”,主要是针对本科师范院校中的音乐专业学生。通过对这种人才培养制度的革新,在提高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上,强化教育体系的整合策略,培养出适应性的中小学教师,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人才输送提供有效支持。本次研究中,对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所施行的“双主项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且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以此,将这种改革运用到高师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可以提高音乐本科师范类院校的教学能力,完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体系的有效革新。

一、“双主项制”的内容

“双主项制”主要是针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而推出的人才培养计划,为现代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的培养提供需求。“双主项制”在人才培养内容整合中,其具体内容可以体现为:对于某些钢琴主项的学生而言,存在声乐学习环节较弱的现象,而通过“双主项“内容的构建,将其声乐“一对多”的大课转变为“一对一”的声乐小课,以便提高此类学生的声乐水平。又如,针对某些钢琴能力比较薄弱的声乐主项的学生,通过“双主项制”的改革,将教学中的钢琴课程中的电钢大课变成了“一对一”的钢琴小课。同时,在学生的综合技能课程中还加上了钢琴伴奏课、器乐排练课以及合唱指挥课,将教育部指定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作为学习目标,培养即兴伴奏、弹唱配合能力以及中小学音乐课的综合组织能力。在弱项内容培养中,将高师的教学资源与教师资源的利用实现最优最大化。并且,在“双主项制”的整合中,增加了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模式,提高了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认知度,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依据。应当注意的是,“双主项制“并不是针对高师所有音乐专业学生,而是面向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通过每学期的选拔及考试,形成竞争流动制度,以体现其教育与教学的公平性。对于一些综合成绩考核没有达标的学生,就会被新达标的同学所替代,在这种竞争学习的背景下,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实现中小学教师高精尖人才的培养目标[1]。

二、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机制缺乏持续性

在现有高师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中,高师的音乐教师及学生对各类音乐课程的态度存在着认知差异,不注重除专业课外其他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导致一些高师音乐专业人才的综合音乐能力相对较弱,并使其缺乏后续学习的推动意识,在未来教学中无法满足及达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和要求。对于这些人才而言,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意识,使其人才培养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2]。

(二)高师学生技能培养相对滞后

在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技能培养滞后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但限制了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限制了其专业能力的提升。其中,部分院校缺少科学化的评价管理方法,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音乐技能无法得到充分发展与提高。同时,在人才培养中,没有将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导致学生缺乏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认知,从而限制了学生以后教育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缺少信息化的教育平台

通过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一些音乐专业教师在任职之后,由于教学工作相对繁重,会逐渐忽视对自身专业的进修,导致其音乐专业能力逐渐降低。只有少数人员会不定期的继续学习,并利用寒暑假充实自己。但是这些继续学习的人数较少,限制了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因此,在现阶段高师音乐院校人才培养中,应该构建信息化的学习平台,提高音乐专业人才的整体素养,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3]。

三、高师音乐专业“双主项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科学型教师培养体系的设计

对于现阶段的高师音乐专业而言,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将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重点,强调专业人才的技能性,并充分满足教师培养体系的建设需求[4]。通常状况下,在教师培养体系创设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1.完善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院校应该认清培养的方法。首先,需要对高师音乐专业教师的聘用进行严格把关。对于一些获得高级职称以及专业技能证书的教师进行聘用,鼓励教师通过对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的运用,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使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其次,完善校外专家的培养价值,如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近年来长期聘用白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外籍专家来院执教,并通过开展教学研讨会与讲座等方式,加强了对外的交流合作。

2.优化实践实习,实现教与学双赢

在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其核心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多技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片面的音乐专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曲阜示范大学音乐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认识到这种问题,因而构建了实践为主的教育模式。如在学生正式到各个中小学实习前,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开展合唱指挥课、艺术实践课与钢琴伴奏课等,用教育部指定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作为学习目标,模拟真正的中小学课堂,培养集教学、演奏、演唱、创作为一体的高层次中小学音乐应用人材及研究人材。同时,院校也积极推进了实习工作机制,与各个中小学、歌舞剧院等签定了教师培训协议,并针对高师学生的现状,制定了培养计划。在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同时,全面提高了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5]。

(二)强调学生技能能力,规划音乐专业教师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下,为了实现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为以后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支持。第一,建立分阶段、分专业以及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评价体系,通过进行人才培养策略的设计,将学生的音乐技能能力的提升作为核心,鼓励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为以后的中小学教师生涯奠定好基础。第二,完善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在一些实践活动结束之后,院校需要成立专门的委员会,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以及活动表现,进行人才的选拔。例如,在曲阜示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中,确定了“双主项制”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考试制,对于一年中综合成绩没有达标的学生,将被其他同学所替代进行“双主项制”学习。

(三)明确教育平台引导,实现信息化教育人才的培养机制

伴随信息的革新,在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应该完善信息化的教育体系,并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转变以往的培养观念。高师音乐院校需要为学生创设信息化的学习平台,保证相关教育信息的及时更新,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第二,转变以往的人才培养形式,通过对教师人才培养需求的分析,进行管理方法的完善,以便全面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素养,为日后教育工作的创新奠定基础;第三,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每年实习日期不能少于一个半月,所选择的实践活动可以为集中实践以及分散实践,并围绕实际的教学问题,进行教育活动的开展,从而使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及时认清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过实践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6]。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双主项”制度的构建,可以培养出专业性、全面性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且,在这种人才培养的背景下,也可以针对优秀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全面提高了人才的专业性,同时也促进现阶段中小学高精尖教师的培养。所以,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中,应该通过对教师技能、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以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进行人才培养策略的完善,以便实现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彦庆.高校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辅导员的角色转换研究[J].艺术教育,2017,Z6∶239-240.

[2]田亮.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72-73.

[3]周邦春,石瑾.论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03∶116-119.

[4]陈国志.从毕业生就业情况反思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1)∶61-63.

[5]杨晗誉.高师院校音乐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比研究—以新疆与内地四所高校为对象[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35(06)∶103-106.

[6]张克学.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06)∶20-24.

猜你喜欢
高师专业人才技能
中国视光学相关专业人才互通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构想与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劳动技能up up!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