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茗茗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919年,成兆才率警世戏社在庆丰和同乐舞台演出,在哈从商的李兴洲向其道出三姐告状一事,成兆才抑制不住愤怒,奋笔疾书将此事编成《枪毙高占英》,但洪波著的《评剧〈杨三姐告状〉作者新考》[1]中对剧本作者是王怡然做了论证,只是经时间来推论,直接证据无从考证。
高占英娶杨二娥为妻。二娥发现夫与大嫂和五嫂不检点,被高占英杀害,以病世为由吊丧,三娥发现二姐有伤,怀疑与高家有关,去滦县告状,县长受贿偏袒高家,不为其申冤将其轰走,几番申冤后才开堂,但草草结案。三姐绝望,请其兄一起申冤,其兄被囚,三姐见状答应收钱,并签一张状纸,后一状上告天津,厅长审查此案,仵作验尸无伤,三姐将苦水道出,仵作承认受贿,再次验尸,发现刀伤和凶器,真相大白,枪毙高占英,杨家冤案得以昭雪。
成兆才改编的剧目和史实是有出入的。高占英之子在两岁夭折,并非其杀害;高拐子在史实中是守本分的人,碍于面子作伪证,但是否参与行凶现无证据;大嫂在史实中是年过半百的妇人,与高占英不检点不大可能,案子未牵扯到她;剧中三姐最后才与杨国忠一起申冤,史实是两人一直都是一起告状;剧中三姐手持尖刀自杀,史实中尖刀是防身之用;史实中高家欲与杨家花钱说和,杨家说对二娥风光大葬才罢,高家不同意,这段在剧中未体现;剧中仵作可怜三姐才承认受贿,但史实是仵作坚持二娥无伤,三娥将二姐下身衣服剪开才发现止血的石灰和杀猪刀;剧中在验尸后当场枪毙高占英,但史实是高占英被押天津尚未处决,但该剧结局已大快人心,高家欲行贿救儿,厅长杨以德迫于外界压力,便顺水推舟,把高占英处以绞刑[2]。未将史实写入剧中,因艺术和真实生活有区别,而艺术在剧中将史实升华,成兆才稍作改编,是为凸显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申冤告状的艰辛过程。
成兆才对剧中人物,尤其是对杨三姐形象的加工,使剧本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塑造出杨三姐勇于抗争、不畏权势的形象。旧社会中女子需要“三从四德”,三姐独自一人告状,与旧社会封建传统的规范是相悖的。剧中高占英丧事后到杨家和母女俩的一段对白:
高:她三姨,你也好啊
三姐:我心里没病!不好咋的![3]
可看出三姐不畏权势、大胆泼辣的性格,在收高家的钱和解后,去天津告状,塑造了三姐机智重感情的性格。成兆才将杨三姐的女性光辉巧妙的展现出来。三姐在请人写状子时述:
高占英是我二姐丈…民女出头要报冤枉。[4]
作为一个旧社会的女子,将事件的前因后果说得有条有理,为之后申冤时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成功鸣冤做了铺垫。其兄被押后,安抚杨母:
母亲不必心伤感…打他到枉死城。[5]
这里将其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安慰母亲时成熟的性格淋漓尽致体现出来,三姐要和逍遥法外的杀人者做拼死的抗争。
有一位替父从军木兰女…滦县去告他。[6]
这是三姐为二姐申冤之由,体现了三姐与旧社会女性的性格行为大不同,思想远超出旧社会女性,凸显出个性鲜明的时代烙印。成兆才将其塑造成具坚韧性格且敢于与世俗斗争的劳苦大众的进步形象,杀人者在这个有胆有识的穷苦姑娘的艰苦申冤中,得到该有的惩罚,二姐亡灵得到平息,弱势的人民取得胜利,正义将邪恶压倒,揭露了阶级关系之间的矛盾,激励被压迫人民要敢于向黑暗恶势力做斗争。
该剧于1920年由金开芳、月明珠等人首演于哈尔滨庆丰剧院,是成兆才最具代表性的剧目,开启评剧剧目中现代戏的先河。该剧出现前,评剧以编写生活小戏和历史大戏为主,虽不是首部现代戏,却是评剧史上获得成功的首部现代戏,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深受观众的喜爱。
从题材来说,这样的故事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出现,可谓壮举。剧情的跌宕起伏使矛盾尖锐,塑造的三姐有贫苦人民的典型特征,更能吸引观众,圆满的结局使人民看到据理力争就有无限希望,极具正能量;从剧中语言来说,通俗易懂,剧本有生命力,使观众范围扩大。对白也使结构间衔接更自然,剧中的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鲜明的特点,活灵活现,使观众更容易明白剧情,加深印象。
成兆才编写时曾受旁人劝阻,仍毅然决然地借正值兴盛、观众众多的评剧来谴斥恶劣的行为,赞扬伸张正义的行为,让更多人关注此事。剧中使用真实的人名和地点,是对贪官和地主的道德败坏行为予以痛斥,当时社会的权利皆握在有钱有势的人手中,对草菅人命还逍遥法外的情况给予抨击,并对弱势群体予以同情,想想当今社会,何尝不是呢。该剧道出人民的心声,突出三姐新女性形象的光辉。剧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将善恶两方的对立表现得清晰,表现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腐败的官员和地主的勾当致民不聊生,成兆才提前将结局写出,使被压迫的人民看到未来的希望,这样的艺术形式至今都深得观众的赞扬和喜爱。县长牛楚贤因渎职,职位被摘,东北军李景林念旧情给予昌图县知事一职,又调到沙河县,他住在枣强县,故该剧在枣强、昌图、沙河和滦县被禁演,舞台几度被砸,但成兆才继续率班社各地演出该剧,受观众的欢迎。该剧的成功上演不仅为评剧界迎来现代戏的春天,剧中演员得到了大好的发展,体现出评剧的艺术特色,还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恶势力进行抨击,响应了人民想要翻身的呼声和愿望。
[参考文献]
[1]洪波.评剧《杨三姐告状》作者新考[J].文史精华,2008.
[2]杜盛兰.评剧《杨三姐告状》与史实的几点出入[J].文史精华,2007.
[3][4][5][6]高占祥.成兆才全集(第3卷)[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4∶28,51,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