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教学在歌曲写作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

2018-01-26 08:07:03刘紫微
黄河之声 2018年5期
关键词:旋律创作音乐

刘紫微

(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一、两课程的定义与内涵

“视唱练耳”分成视唱、练耳两个板块,顾名思义,视唱就是边看边唱,不管是接触到五线谱还是简谱,要求当你拿到一份谱子的时候,便根据谱面上的信息(包括调式调性、节奏、节拍、力度强弱等等元素)尽量准确无误的唱出来,同时,练耳也就是训练耳朵的听音能力,这个训练非常复杂,涉及到由浅及深的一种听音状态,因为在训练过程中,难度会逐渐增大,并且需要持续训练,并不是靠某一段时间就能达到理想状态,所以由此确定,视唱练耳课程是培养音乐专业基本技能的音乐基础课程,并不是因为它属于基础课程就会让人感觉很简单,反而这类基础课程如果没有好好把握,那么基础不牢的情况下,之后所有后续课程都会出现问题,更甚者难以后续,由此,国内外对于视唱练耳的教学和研究一直都非常重视,并且始终研究如何使这门课程在教学上、在发展上有进一步的空间。

当“歌曲写作”放入音乐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当中,我想有一部分人还是会非常感兴趣的,毕竟现当代,各式各样的群众活动崛起,人们开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歌曲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简单流畅的旋律、年代的情怀、一呼百应的趋势,都表达着人们对于音乐,对于歌曲的热爱,那么课程的开设也是为广大音乐生带来了一种勇于创新的途径,也是应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并且针对音乐学生将来就业情况分析,一些音乐基本技能是免不了的。

“视唱练耳”与“歌曲写作”怎样达到相辅相成,相信也是很多教师一直在研究的主题,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共融性?对于教学的促进又达到了怎样的显著的效果呢?

二、视唱练耳运用到歌曲写作课程中的途径和方法

(一)两课程之间的兼容性与区别性

视唱练耳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歌曲写作是专业必修课,首先按照教学计划制订的顺序也是以视唱练耳在前为主,在所有的课程当中,只有视唱练耳的周期会持续好几个学期,原因在于其一,它的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教学计划的安排会持续时间比较长,其二,正是因为它自身所带有的特殊性,基础训练课程,就好比芭蕾舞演员始终会在演出之前进行芭蕾基训,可想而知基础训练是一个漫长并且持续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达到某些理想效果,那么,芭蕾舞训练动作、训练脚尖,而视唱练耳训练耳朵,训练听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具有运用能力,同时还包括读谱、视唱、听辨、记谱以及对音高音程、节奏节拍、速度、曲调构成、和弦结构、音阶、调式调性、转调移调、声部进行(听辨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音乐时,当然,这个属于难度很高的视唱练耳听辨学习)等各类乐音要素以准确把握的基本能力。以上所说的所有这些能力就是一个音乐生为进入歌曲写作课程学习而有必要具备的。

当然,歌曲写作主旨在于对于作品的分析理解,然后多多创作,更多开始让学生理解作品的结构,分析结构,层次和深度与视唱练耳教学总归会有稍许不同,两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身就不相同,并且还包括各自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首先学习读谱视唱,然后进行听辨,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力和记忆力,之后学习结构,掌握创作的一些方法,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进行自我创作。

(二)先多“听”才能“写”

在对于歌曲写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和对于教学效果的反思,如何上好一堂理想的歌曲写作课始终是作为一名教师思考的问题?这门课程按照自身的理解,它的实用价值太高了,纵观这几年的中国文艺社会现状分析,因为老百姓们对于歌曲的热爱程度很高,以至于中国歌曲的发展一直都是欣欣向荣之势,这也为现如今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多一次的机会。

在我的教学计划前期安排中,要进行适当的歌曲赏析和分析,弄清楚歌曲的风格、体裁、种类划分是有必要的,也就是在课堂上会大量的聆听歌曲,有艺术歌曲、民歌、通俗歌曲等等,有学生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因为在学习歌曲创作之前,很多文献指出第一点就要广泛地接触、哼唱和背诵歌曲。歌曲写作虽然有许多技巧规律可遵循,但其本质却是沿着感性思维的轨迹而前进的,技巧规律可以引导和制约创作,但绝不能代替这生动活泼、变化万千的创作过程。因而对于歌曲创作的初学者来说,在开始阶段要依托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写作歌曲的起步,好像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这些儿童们是完全未学过修辞语法就开始了说话的,他们主要得力于模仿——模仿成人和别的儿童的语言,然后在渐渐成长和熟悉一定语言能力之后,才去学习语法修辞来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的。当然我们并不能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开始,因为我们已经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我们对于音乐旋律的敏感度训练来源于我们平时的视唱训练,调式调性的统一、节奏节拍的规律,音准的训练,包括对于歌曲的哼唱,这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三)视唱练耳的“视唱”与歌曲写作的“背唱”

此外,我们要求学生不仅在学习初期不仅学唱,还要更多的背会一些歌曲,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诌”吗?模仿是起步,创作是目的,没有开始的模仿,便没有将来的自由翱翔,而模仿往往依据熟读、背唱,因而决不可仅仅停留在“视唱”——有谱能唱,无谱即忘的水平。

在这里无情地又把两门课程分割开来,我们说到视唱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边看边唱,并不要求把旋律精细分析,或者达到声情并茂演唱的地步,它只是单纯的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并且掌握两种唱谱的方法,并且旋律篇幅不长,结构短小,内容简单,调式单一,每周进行的一种训练,如果要说到背唱歌曲,那么都已经是一首比较完整的作品,包括旋律、包括段落、包括歌词、包括感情,所以对于背唱的要求更加高一些,但是现如今许多高校视唱练耳课程当中,教师都会因材施教,不断地改进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视唱练耳课程更有意义,并且要求背唱旋律,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三、视唱练耳课程的开设为歌曲写作课程的提供的条件与准备工作

歌曲创作是一种艰苦的艺术劳动,搞创作,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总要做必要的准备工作。这种条件和准备工作是多方面的:

(一)音乐基础的具备

要求熟悉基本乐理,熟练掌握五线谱,要懂得基本的和声知识与多声部音乐写作技法,以上所述,无一不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就一一体现,并且已经得到部分训练,只为了更好地辅助于歌曲写作课程的开设和学习。

(二)写歌需要生活热情和创作激情

课程的制订是在国家教育部的各项规定下完成,那么教育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课程制订紧随国家政策,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和创作激情,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明确创作的目的和意义。

(三)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熟悉写作对象的生活

现如今随着各大综艺节目的兴起,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所谓的素人也成为了唱作型的歌手,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没有机会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说连五线谱都并不认识,凭着骨子里对于音乐的热爱,就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旋律,灵感又来源于哪?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触。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要写好歌曲,必须了解和熟悉写作对象,要善于观察、分析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当然,这一要求针对学生来说需要慢慢积累。

(四)要有较广的知识面

除了音乐知识之外,也要有一定的文学和其他姊妹艺术的修养,尤其要掌握诗歌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歌词的内涵,以塑造出准确、鲜明的音乐形象来。

(五)音乐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掌握丰富的乐汇

音乐语言的学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其一,生活中的音乐语言。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本身就存在着各种自然的生活音调,歌曲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捕捉和提炼那些能表达人们内心情感与刻画意境的各种音调,如果不是通过在视唱练耳当中进行的有效训练,比如视唱时应注意节奏、音高、速度、力度、分句的正确、音乐的表现及吐字的清晰,使学生养成在视唱时倾听自己声音的习惯,学会在自己听觉的控制下进行视唱,并且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内在听觉(即能不出声地想象出正确的音高和节奏等)。那么又怎么可能有那种敏锐度去捕捉平时生活中的音调呢?

其二,民族民间音乐语言。民族民间音乐语言,是我国历代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并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它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情绪和思想感情。要解决歌曲创作中音乐语言的民族形式与风格问题,就必须下功夫认真学习。学习的方法,除了看、听、学唱之外,最好直接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掌握其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方法,积累乐汇,并逐步把握各民族,个地方的音调特点。先不说在视唱学习中,你会唱到多少条中外民歌,本身又回到视唱练耳课程性质上来说,视唱练耳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它的具体任务除了培养唱与听的能力之外,正确的音准及节奏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积累音乐语汇,这个说辞就不知不觉和歌曲写作刚提到的积累乐汇融合到一起去了,并且除少部分为了训练需要而编写的练习曲外,大部分都选自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及民间音乐。

其三,中外优秀歌曲的音乐语言。在学习音乐语言时,要与作曲家自己直接的生活感受和从生活中得来的音调相结合,考验耳朵的听辨能力,以创造出新的音乐语言,任何民族的艺术形式都有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要反映新的生活,表达新的思想感情,音乐语言的民族风格有所发展,要求在继承优良的民族传统的同时,还必须从外国的音乐文化(包括专业创作的与民族民间的)中汲取其有益的因素,借鉴其对我们适用的音调和技法,用来丰富我们的乐汇和表现手段。

在视唱练耳的课程训练中,少不了的就是对于听辨节奏与旋律的训练,教师会根据节奏或旋律的长短,弹奏3至5遍,然后要求学生听写下来,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辨能力会得到提高,对于音乐的敏感度也会增加,那么对于歌曲的听辨也会准确度增加,包括现在在视唱练耳课程中,教师会采用直接以听辨歌曲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能力,大大增加学生的听辨积极性和兴趣,以助于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视唱练耳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人去为它着迷和深究,并且在音乐其他专业中都少不了视唱练耳的穿叉和融合,所以并不仅仅体现在一门歌曲写作课程当中,视唱练耳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教学,不仅使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了正确的艺术理解和良好的艺术和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上所需要的、真正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权.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8.

[2]陈鹏年.歌曲写作技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方智诺 译.歌曲分析与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4]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8.

猜你喜欢
旋律创作音乐
春天的旋律
广西农学报(2023年2期)2023-07-13 23:55:30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黄河之声(2020年5期)2020-05-21 08:25:02
《一墙之隔》创作谈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 11:34:21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大地的旋律
文化交流(2015年1期)2015-01-22 18:03:33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