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2018-01-26 04:32
教学与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主法治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政治性和价值指向性,即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基础、人才支持和方向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从而体现自身的价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持之以恒不断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奋斗而取得的成果,更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政治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在内的基本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问题的。”同时,他还多次高度肯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认为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并指出依法选举与民主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2]基层民主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认同是政治文化的范畴,也是建立在心理认同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和义务通过理论宣传等方式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执政理念、治国思想和丰功伟绩,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进而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信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承了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也赢得了人民的高度认同。但是,由于现阶段社会发展还无法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失去了公信力和威望,由于错误思潮对西方政治价值观和西方政治制度的推崇,有些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前途产生了不满、疑虑,乃至是困惑。面对这些疑虑和困惑,面对执政党面临的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宣传党的指导思想,治国理政的战略来帮助人民树立信心;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通过对不同国家政党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比较研究,通过对错误思潮的理性批判等使人民能够明辨是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取得一切胜利的政治保障。

第二,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段时间以来,随着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国内外一些人开始推崇西方民主政治,把西方民主政治奉为圭臬,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而构成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东欧国家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包括政局动荡、民主赤字、社会鸿沟加大等。而中国的民主政治却蒸蒸日上,焕发了勃勃生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不断得到彰显。因此,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即“要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要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进程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要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3]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了以人民为本的思想,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通过大量的案例和事实向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人们形成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认同。与此同时,面对“历史终结论”等渲染西方民主优越性的各种思潮,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承担起辨析和批判的作用,要揭示西方民主的虚伪性。现在,在一部分西方年轻人的眼中,西方民主也充满了矛盾和失衡。“可以清楚地看到,像伊拉克战争、欧元区危机和银行业崩溃这样的事件不只会影响某个政客或者政党的声望,还会影响到民主制度本身。”[4]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英国脱欧、美国保守主义抬头、朴槿惠“闺蜜干政”、日本制造业造假等事件说明西方民主的脆弱性、不平衡性、虚伪性以及不完善性,从而破除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西方民主的盲目崇拜。我们要在“破”与“立”的过程中,传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从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第三,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依据,对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概括,旨在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也为解决当今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思想主要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等。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宣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历程、主要依据、根本任务和本质特征等,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把这一思想变成指导自己行为的指南,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对思想 政治教育提出的新任务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完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同时,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5](P69)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承担起树立改革信心、为改革保驾护航的任务,也要承担起思想库和智力支持的任务。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呈现出了“从矛盾的表现形式来看,从隐性走向显性,从单一走向叠加”,“从矛盾成因来看,利益因素与心理因素交织,个人意识凸显与体制不完善并存”,“从矛盾的发展态势来看,新时期的社会矛盾极易形成积聚效应,从‘小问题’演变为‘大矛盾’。”[6]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坚定改革的信心。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进行了近40年,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改革在不断破解计划经济遗留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对环境的破坏,对能源的过度消耗,收入差距加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对于这些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出现的问题,我们依然要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加以解决,而不能放弃乃至质疑改革。当前,“改革致腐论”、“改革变质论”、“改革失败论”等不断试图阻挠改革的进程。这些言论都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阻碍,也影响了人们对改革的信心。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如果改革思想发生动摇,改革的事业就会受挫,甚至会葬送改革近40年来的成果。针对种种质疑,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帮助人们树立改革信心的任务。一是要通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文化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来传播改革开放的成就,从而坚定人们的信心。比如,在扶贫攻坚方面,2012年至2016年,全国贫困人口由9 899万人减少至4 335万人,累计减少5 564万人,2017减贫人数预计也在1 000万人以上,年均减贫1 300多万人。[7]这个成绩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成绩。二是正确认识和分析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性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文化因素、现实制约因素;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因素、思维思想僵化因素、既得利益阻碍因素等,增强对改革的共识。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有理有利有节的方式批判阻挠改革的极“左”思潮以及民粹主义思潮等,从而在指导思想上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肩负起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的任务,使改革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旗易帜,也不是照搬照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其核心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当前,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些人主张效仿西方的民主制度,搞西方的民主政治,搞西方的公民社会,推广普世价值。这些方案都背离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为改革提供方向的保障,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才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决胜期,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才能始终沿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行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张旗鼓地宣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过程,从而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智力支持和思想库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改革,涵盖文化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改革,也涉及生态保护和大国外交等领域的改革,是互为一体的全方位的改革。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也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和使命,为改革提供思想和智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探究政治领域的权力监督和制约问题,廉政文化的建设问题,也可以研究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和供给侧改革的措施;既可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问题,也可以研究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问题。因此,在智力支持和思想支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全面依法治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依法治国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法治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是推进中国法治进程的关键。依法治国强调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的统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纲。因此,依法治国的新任务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起树立法治权威,形成法治思维,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的重要使命和重要职责。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法治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法治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法治调节与道德调节的支撑。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坚持法律知识的普及,而且还要培养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帮助人们形成依法行事的行为习惯。

第一,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大法律知识传播的力度和程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法律规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消费购物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私人生活有《民法通则》、《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出行有《道路交通安全法》;饮食方面有《食品卫生法》;住房有《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投资经营有《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接受教育有《义务教育法》;工作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等。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使用,也有了很多关于计算机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在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律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人们的法治思维。当前社会,群体事件、司法不公、执行力弱等问题都是当下法治不健全的表现。这些问题的存在本身与法律的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立法部门利益化等因素相关,同时也与人们法治意识淡漠、法治意识缺失、“法治陷阱论”有关。因此,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不仅在于要全面深化改革,还在于形成和塑造人们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从而推动法治进程;同时,法治进程的推进也会逐步培养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在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受到长期的封建社会遗毒的影响,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进程遭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导致中国启动法治进程缓慢。长期以来,人治代替法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言代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甚至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心目中,藐视法律、等级意识、官本位的思想还很严重。在一些普通民众的心中,寻找“关系”,寻找“包青天”式的人物,非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心理和行为也非常普遍。因此,形成法治意识,使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人们能够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领导干部更要形成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树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党员干部要带头守法,坚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树立法治意识是同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关键。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推进法治文化的形成。法治文化是制度文化,它是在不断推动法治进程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法治文化作为一种与人治文化相对立的文化形态,是指人们在法治实践中形成的,体现着法治精神和理念、原则和制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一种进步文化形态。法治文化的本质是人们从内心对法治的认同、崇尚、信守和遵从。”[8]“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党领导人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在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形成的,体现着法治精神和理念、原则和制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一种进步文化形态。”[9]简单来说,法治文化就包括了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等。法治文化是人们的一种内心认知,代表了人们对法治的信仰和忠诚。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从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法治社会形成的心理基础,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法治文化的形成也依靠法治教育。因此,形成法治文化一是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法治教育纳入全民性全域性全过程的教育当中。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对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法治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使得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律底线,做遵纪守法的典范,严格按法律规范,带领社会形成法治意识。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对主张效仿西方政治的“宪政”言论进行客观分析和理性批判,要警惕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引入到“资本主义宪政国家”的邪路上去。思想政治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的法治进程。

四、全面从严治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10](P16)从严治党是新时期政治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新举措,是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关键。从严治党不仅涉及党的前途和命运,而且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当前,我们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些考验包括: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尖锐斗争的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错综复杂社会问题的挑战;宗教极端主义、民粹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等各种邪恶势力的挑战;西方政党体制“多样化”、 “中间化”、“全民化”、“平民化”、“媒体化”、“国际化”等政党形势的新挑战;面临着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效仿多党制和普选制的考验等。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也要进入新时代,适应新挑战,找寻新规律,完成好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从严治党的规律,尤其是新时代下从严治党的规律,在党的政治建设、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规律的研究。政党的存在是现代政治文明存在的标志。受到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政党的发展也要遵循政党建设和发展的规律。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9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党也遭受过挫折,经受过磨难,也有过分歧和迷惘,但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经受了种种考验。其最基本的原因就在于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从来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人民幸福、国家强大的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0](P20)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这一论述阐明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这一规律性的阐述揭示了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关键,也揭示了中国用短短的30多年的时间超过了其他国家用200年才走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同时也是未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党的建设的规律,研究世界范围内政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党的领导科学化规范化的路径,研究如何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党领导国家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10](P62)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一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全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凸显《党章》的权威,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规范党员的行为,使得党员干部能够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市场拜物教等对党员干部的侵蚀。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政治生态形成的规律和机制,研究政治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政党政治建设的水平。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思想领域强化对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的塑造,在于帮助党员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当前,由于防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总开关”的改造和反思,由于来自社会环境的诱惑增多,由于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的影响,一些共产党员,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忘记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服务意识淡化,特权思想突出,把权力看作是捞取财力和名誉的资本,甚至走向了背离人民利益的犯罪道路。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长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忽视对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有关,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有关。因此,从严治党既要强化制度建设,也要强化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自身改造。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作为研究的重点,把对党员开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党员队伍的新特点新变化开展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党的干部的培养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党的干部的培养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理想信念和道德水平的培养是党员干部培养的关键。在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位点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位教育,党的建设的学位点设立及党的建设的培养方向的设立等都能够为党的干部队伍储存和培养大量的人才。党的干部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使大学生形成“四个意识”和树立“四个自信”,这是成长为党的干部的关键;同时,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党的章程和党的条例的教育有利于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法律思想和法治意识,及早树立规则意识和政治意识,以及廉政意识。此外,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塑造也有利于未来的党的干部能够不断应对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挑战,能够适应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党储备和培养后备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大批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

[3]秦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的先进制度[J].求是,2016,(11).

[4][英]蒂姆·蒙哥马利.西方年轻人对民主失去信心[N].参考消息,2016-10-3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6]刘建明.当前社会矛盾的新特点[N].学习时报,2016-05-19.

[7]天僚.港媒称中国扶贫成绩前所未有:5年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N].参考消息,2017-10-12.

[8]王寿林等.以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1).

[9]蒋传光.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文化基础[J].山东社会科学,2011,(3).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民主法治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