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技术(IVF-ET)是体外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的统称[1]。临床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实施IVF-ET的患者均伴随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导致患者的临床配合度降低,严重时会对患者的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2]。因此,积极对IVF-ET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临床研究所选的IVF-ET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共计纳入100例,患者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1.4±2.2)岁。
对入组的100例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实施心理评估,分析IVF-ET患者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情绪评估:分别在不同阶段对患者采取SCL-90量表进行心理评估,分析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2)情绪干预:IVF-ET患者往往会担心自己不能够成功妊娠、顺利分娩,因此会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的原因,向患者介绍IVF-ET的临床优势,告知其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的,以此来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4];(3)家庭关怀: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家属他们的支持与理解对患者有很大的影响。鼓励患者家属从生活、精神和经济上支持患者,并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绪,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爱护。
10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见表1。
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护理后的TCSQ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对于IVF-ET患者来说,其在接受IVF-ET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成功妊娠,但是能否顺利分娩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5]。心理因素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不良心理状态会给患者的顺利分娩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因此,积极掌握IVF-ET患者的特殊心理状态,基于此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于改善IVF-ET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其妊娠结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从IVF-ET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来看,其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况,当其进入促排周期后,患者会担心是否能够顺利排卵,卵子是否健康,因此在这一阶段患者的心理情绪以担忧、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为主。而在患者实施移植之后,主要会考虑自己能否顺利妊娠,因此,这一阶段患者的主要心理表现为紧张、担心。而当患者顺利妊娠之后,则又会考虑妊娠过程中是否会遇到不良状况,是否会顺利分娩,胎儿是否健康等等问题,因此,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紧张、抑郁为主,且抑郁情绪较重[7]。而当患者进入待产、分娩阶段后,其焦虑、抑郁情绪则会加重,由于其胎儿来之不易,因此,患者会比正常妊娠产妇更加焦虑、更加紧张[8]。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到,IVF-ET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
表1 IVF-ET患者特殊心理状况分析(分)
表2 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善分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