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碧
摘 要:导学案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导学”,顾名思义就是依托有关的数学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学习互动,小学时期学生吸收多少知识还是次要,重点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数学的教学中,很多的问题都需要学生自主解决,以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举一反三的化解相应的数学难点,教师应同步化的关注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想象思维、虚拟空间思维、创造思维等,期间教师可充分的发挥出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势,推动学生走上主动的探究舞台,鼓励学生在预留的时间里一展所长,提出数学的个性化分析观点,塑造数学的求知信心,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反馈不断的反思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问题,以此明确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要求,强化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导学案 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 教学 应用
引言
素质教育环境下,诸多的新型教学模式衍生,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育形式,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意愿,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展开数学的问题思考,提出契合学生认知范畴的疑点,调动学生的数学参与好奇心,使其饱含热情参与数学的互动,在数学的课堂上表现自我,自主的完成数学任务形成内心的满足,导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做好引导,避免学生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就急忙的展开辩证,由浅入深的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自然而然的扭转课堂的角色,而非任务性逼迫学生思考,创建轻松的导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关于学案导学法的要求
1.以学定教
教学是一项艺术,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相对的教学形式,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等都会影响其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态度,根据小学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与认知层次,应展开相对的导学编辑,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诉求,而不是依据教师的主观臆测,认为学生该从哪里学起,课堂的流程是怎样的,导学的教案准备阶段也应关注学生的想法,预先学生可能在哪些方面理解的不深,而哪一环节学生的兴趣较高,导入有趣的元素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2]
2.吃透教材
要让数学学案真正体现出导学的作用,不仅就要精心设计好学案,而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要让学案发挥出“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教”的作用。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吃透教材,要理清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由于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在学案中,我们应该先复习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将长方形或正方形沿对角分成两份,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启发,学生很快就能自己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
3.呈现梯度
数学学案内容的编写要能够呈现出思维的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既不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也不是让学生难以下手,应当有适当的启发,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跳一跳能够到”,能够举一反三,产生迁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编写导学案时,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解决“差异教育”问题,让每一个都能在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问题的时候轻松、高效地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4]
二、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措施
1.尊重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根本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其学习目标拟订、活动方案设计、检测反馈设计的主要完成者是教师,教师在这样的模式下彻底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促进者。比如,教学《比例的意义》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后,立即促发学生进入一节课的主要活动,活动一是旧知回顾运用学过的知识了解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活动二是在自学的基础上算出例题中几面国旗的长与宽的几组比的比值,观察比值进而推导出比例的概念;活动三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问题引领,小组成员总是充满了活力,或动手操作、或表达观点、或补充、或争论、或展示,感到自己在课堂中的真正存在,不是跟着老师转,不是老师一问一答,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干预。小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智慧得到展现,教师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促进者。
2.及时进行点拨
在课中教授阶段主要是关于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学案在课堂中的地位起到方向标的作用,在遇到瓶颈的时候,及时进行点拨,还要针对难点进行精细的讲解,确保整体教学流程不仅清晰明了,而且简单易懂。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将涉及到有关分数的学习,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案设置中,可以增加一些问题,来做简单的导入和清晰的解释,如:“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是?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多少个五分之一是五分之四?九分之四中有几个九分之一?”“四个五分之一是多少?七分之三是三个什么?”等。这些问题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分数的性质以及分数的计算,在导学案教学中,将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同分母分数之间的关系。
3.保持课堂的良好氛围
在进行实际教学中,对于课堂的精确控制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课堂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在进行圆柱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请学生亲自上台进行画图,考查学生的三维构图能力的同时,也调动了课堂氛围。由于《圆柱与圆锥》在教学上難度较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教学进度,加强对个别知识点的讲解,从而为以后几何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结语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多是教师来完成教学总结,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过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概念,以此加深学生的课堂教学印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问题的产生,从而为小学数学基础教学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怀英.问题活动问题导学模式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2]苏岱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倍的认识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2,(08).
[3]刘晓梅.情境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3,(01).
[4]蓝晓燕.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及其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