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 刘骏昊
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中国企业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道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企业管理思想,发掘道家思想的管理学意义,把道家思想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一方面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另一方面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本文从“道法自然”、“始制有名”、“上善若水”、“知止不殆”四方面论述了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启发,以期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企业管理;道家思想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2.045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2—162—04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深受其影响的道家思想再次被人们关注。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被誉为“东方巨人”、“百家之祖”、“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道家思想两千年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形成了世界上最具有凝聚力的思想体系,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民。管理大师彼·德鲁克曾指出“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管理是——而且应该是——受文化制约……管理也是‘文化。它不是无价值观的科学。”可见,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必须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载体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只有深入地研究、挖掘道家思想的精髓,结合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才能为现代的中国企业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
一、企业管理“決策与计划”之“道法自然”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是在为组织的运行服务中完成的过程。”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正如哈罗德·孔茨所言,计划是“连接我们所处的此岸和我们要去的彼岸之间的桥梁,”是为组织提供通向未来目标的明确道路。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一个成功的决策与计划的制定,不仅仅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更是来自哲学的辩证思维及灵活应用。而道家“道可道,非常道”正好是这一哲学思辨的最好体现。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原始,又是统领支配天地万物和人类的总规律、总法则,更是宇宙中一种合理的秩序及安排,无论是人类,还是天地,都必须效法和遵循“道”这一根本规律和秩序。《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种“道”奥妙而深邃,“视而不见,名曰‘夷;听而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所以,老子告诫人们不要只着眼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只研究“有”与“无”的联系,而要剖析其中隐含的真理。
老子认为,人类的立身之本是符合宇宙的发展规律,提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把企业管理当作一个客体来研究从而认识和掌握“道”,全面深刻揭示管理者、员工、企业环境等各个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与计划,以保证其准确性,取得工作的成效和成功。史蒂夫·乔布斯一手创建苹果公司,又在苹果公司遭遇重大挫折时力挽狂澜,意识到移动设备会有革命性的发展,用iPhone开创移动通讯设备新纪元,一生创业,跌宕起伏。但始终在公司危难时刻正确地把握和运用规律,实施重要决策与计划,使公司起死回生,被称之为美国式的英雄。
如果企业管理者能正确把握“道”,能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就能使我们在企业管理中“以道观物”,从一般看特殊,从本质看现象,从整体看个别,以高屋建瓴的方法,洞察世间万物,使企业走向强企富企的道路。
二、企业管理“组织”之“始制有名”
组织的实质是进行协作的人的集合体,是为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是促使员工为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而高效化运营的机构。一个企业能否达到运营的高效化不仅要依靠组织的各项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企业内在的凝聚力。
归根结底,组织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组织学的核心问题,是人集合成为组织,是人在从事各种组织活动。《老子》第三十二章言:“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意思是,治理天下,建立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这两者发展完善后管理的名分也就确定了。既然名分定了,分工也较清晰,所以各方面工作也该有所约束,知道止境。只有这样,管理才会没有危险。那么,如何“知止”呢?
从老子整个思想体系来看,其“始制”的建立,“知止”的限度,均要本着“为无为”的原则审度之。有以下两点可供参考。第一,在组织规章制度建设上“为无为”、“始制知止”。《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当然不能行无规,动无章,规与章也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企图依靠繁琐的组织规章制度来搞好企业管理,结果就像踮起脚跟看远物却站不稳,像跨大步走路却走不远一样,得到的往往是相反的结果。所以,要按照老子说的“为无为”的原则去管理,把“为”建立在科学的“无为”基础之上,按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自身规律去建立组织规章制度。第二,在设置刚性组织和柔性组织关系时“为无为”、“始制知止”。刚性组织是指稳定性较强的组织,而柔性组织是指适应形势变化、弹性较大的组织。要做好企业管理,需要一个有一定稳定度的政策,与之相对应地需要一个为这个政策服务的稳定度比较高的组织机构。但是,“始制有名”的组织机构要随着形势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就告诉我们,企业管理组织的设置,纯“刚”的不好,纯“柔”的也不好,要做到刚柔并济,刚柔得体。在企业管理中,绩效评估一方面充当个体或小群体工作效率或能力的考察体制,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在实际企业管理中,因为在制度设计、评估的标准及方法等诸多方面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和准确地评估绩效,所以,员工与管理人员会因认识不一致而可能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或冲突,表现出极端的棘手性。而且由于绩效评估反馈了人力资源各个方面的信息,紧密联系着组织的各个部分。
因此,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要“为无为”,实则表现在“不贪腐、不谋私利、不恃强”上。“无为”是“国治天下平”的实践路径,宽刑简政,因循而治,管理企业应重视尊重自然与客观规律。要确定出一个准确的“始制知止”来,总的是应根据企业的需要,正确地进行组织活动。
三、企业管理“领导”之“上善若水”
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即领导者首先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并把这部分影响力长时间地作用于跟随者,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组织目标。两千多年前,道家认为领导者个人修养和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工作和企业的成败,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
《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认为水德近似于道,而水的特性便是圣人的特性,以水论道,实为以水论人。他认为领导者应具备七种水德,需要进行个人品德修养。他借水喻人,借水喻事,要求领导者像水一样“利万物”,在解决问题时,像水一样“善而行”。老子把水视为美德的化身,提倡上善的人向它学习,学习水的“善地”、“善渊”、“善仁”、“善约”、“善政”、“善能”、“善时”、“善利万物而不争”。而道家另外一位主要代表人物也把水看得很重,《庄子·外篇·刻意》言:“水之性不雜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水清澈透明,自然静寂,可鉴万物,是我们办事取法的准则。
因此,企业领导者也应该像水一样清澈透亮,无欲无念,水善养万物不求回报,达到“上善若水”的高深境界。这一境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之至”,即企业领导者心地真挚善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二是“和之至”,即领导者心灵纯洁凝聚,说话做事表里如一,所向无敌。所以说,高尚的人格特质是领导魅力的灵魂,会因为“光环效应”将其视为完美的化身。现代企业领导者要像水一样,居处适应于任何之地,心灵沉静有如深渊,施恩于物以仁而行,言行一致,做事能方能圆,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企业管理“控制”之“知止不殆”
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是保证各项管理活动朝着组织目标的方向前进的重要前提。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很难进行程序控制或追踪控制,而必须进行自适应控制。即领导者要根据过去时刻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已达到的状态,通过自己的判断分析和经验做出企业管理决策,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
道家思想《老子》言:“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是指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物质世界存在着自身发展的“度”,超越这个限度,事物必将向着反向发展。老子提倡的人生哲理观与儒家提倡“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贵生重己,名利追求把握“度”,切勿急功近利,避免遇危难而不知所措。所以,面向企业中所有成员,尤其是手握大权的领导者,每个组织成员都应该准确定位自身价值,把握与其相符的情操谈吐,诸事不求贪图,追求越多,代价越大,敛收利益越多,失去的就会越大。做到对财富或企业利益的占有欲要适可而止,要“知足、知止”,《老子》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欲是人的本能。但是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要控制好这个“度”,如果不顾产品质量,不择手段,过分地追求企业利益,最终则会自酿苦酒,自掘坟墓。
庄子对老子“知足之足”思想感同身受。他认为,无私是立身之本。螳螂捕蝉的故事正是这个道理。若一个人有了私欲,便会利欲熏心,使其迷惑自己的心智,乃至危及自己的性命。由此可见,欲对人心的迷惑作用如此之大。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又出现如此恶劣的特大非法经营疫苗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担心“舌尖”上的安全,不得不顾虑药品究竟是“治病”的,还是“致命”的问题。面对如此大的“利益蛋糕”,他们私欲膨胀,贪得无厌,道德败坏,为某个人及企业利益,置人民安全于不顾,最终走上自掘坟墓。
所以,老子反复告诫企业领导者“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现代企业管理要以一种随顺自然的心态看待企业利益,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私利,必然导致企业的失败。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所需要的,是一个基于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管理方法,一个本土化的“道与术”统一的管理理论,它有别于西方管理中“科学管理”与“泰勒制”。而道家思想提出“道法自然”的管理应变模式,强调“道在恍惚,不离其宗”的理念,告诫我们企业管理者在做决策与计划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反对现象论;针对组织提出“始制有名”的观点,同时强调要本着“为无为”的原则;“上善若水”是道家企业领导者应具备的修养,强调“积于柔则刚”,主张“柔弱胜刚强”;“知止不殆”则是管理控制的根本保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主张人的自我实现,企业的主人是员工,严格管理员工是有必要的,但要有“道”,这个“道”指合适的尺度,要符合企业的实际,切记不可盲目脱离实际。
[责任编辑:马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