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且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创新创业类科技活动更加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加大力度开展创新创业科技活動,对校企创新实践基地和平台进行优化和巩固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积极影响,并且会有利于把学校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地方高校应对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适应,通过创新推动创业,通过创业引领就业,积极主动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激发其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以此来适应和引领地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
首先构建人才培养机制是建设我国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帮助。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进行满足,这是首要前提,因为科学技术知识的创新能力以及能否将创新性成果迅速转化为当前生产力是决定各国之间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
其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符合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效的提升。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飞跃式前进,而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把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变,与时俱进,而高校能否培养出大量创新创业型人才是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经济模式的关键。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活动的发展和现状
(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活动的发展
近些年来,部分重点高校已经完成了关于创新创业类活动教育的试点工作,并且通过试点效果的观察,从课堂理论和活动实践两点开始进行大学生创新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国家放缓了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进行侧供给结构性改革战略的实施,为了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各个高校大力支持,投入到创新创业类活动的开展中去。同时为了鼓励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进行创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提高其自主创业积极性。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各个高校基本进行了创新创业类活动方案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各个高校和相关企业进行了密切的合作,进行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基地和平台的建立,为大学生创新成果应用于实践提供支持,提高大学生转化自己创新成果的成功率。另外,在信息化社会,在创新创业活动中逐渐应用互联网+概念,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素质增强。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活动的现状
1. 逐渐深入型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机制
部分高校还没有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活动教育的开展,所以没有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取得实际成果。逐渐深入型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机制比较适宜这类高校。首先这些高校需要对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和法规进行大力地宣传,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地了解创新创业,并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其次,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加大力度培训大学生的创新理论知识。再次,进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把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技能增强。最后,对大学生开展的创业实践进行指导。
2. 团队项目型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机制
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很多创新创业课程,且其创新创业气氛十分浓厚,所以团队项目型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机制适用于这类高校。该活动以各类创新创业类项目为基础,由学生进行创新团队的组建,专业教师进行指导,通过构思、研发、实践、结题、产出具体项目的过程,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充分地培养和锻炼,有机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为大学生今后的继续创业打牢基础。
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 注重创业理念的培养
到某家单位或公司、企业去上班是大多数学生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倾向,但是现在应该把这些观念进行转变,学生的定位不仅仅是求职者,同时也可以是创业者。所以在课程学习中不能忽略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其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其创新积极性,培养其创业信心。
2.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激励制度
高校具有非常大的人力资源,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技能实践能力的专业老师,应当把创新创业工作同学校教学工作结合来做,让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项目成果。以支持鼓励师生创业政策为支撑的体系的构建,会更有利于调动教师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在评定职称或者评奖评优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学生,则可以通过细致化的规定来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弹性学制,给予相应的荣誉及奖励。
3. 成立创业咨询服务的专门机构
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应建立一支熟悉企业管理、市场经济规划、善于资本运行、具有科学决策、良好管理能力的专家队伍,提供关于如何融资、经营、管理、运作,有关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申报、许可等咨询指导,教大学生在创业中学会规避一些本可避免的风险,减少隐形损失,做好项目或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将成果顺利孵化并及时投向市场,为企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结语
本文在分析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发展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以期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就业,培养其创新能力,加深其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构建新型创新型国家输送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N].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李萍,郑旭.美英日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点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6).
[3]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
作者简介:
陈湘陵,讲师,湖南省株洲市,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资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