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所谓“整合”绝不是随便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拼在一起,而是真正“结合”在一起,是凭借信息技术这些高科技的手段来完成那些语文教学原本就应该做却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创新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变成激发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兴趣虽然较广泛但是稳定性欠缺,意志力也不强,对兴趣的持续时间不长,若再有什么困难就特别容易把兴趣丧失掉。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媒体,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进行“催化”,将会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提前播放《好汉歌》,歌者浑厚宽广的声音把学生的激情调动了起来,让学生在聆听欣赏中走入了那个年代,走进了作者所描写的情境中。
再如我在教学《春》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伴着录音轻声读,让学生在欣赏中走入春天,利用录音教学创造了有效的教学情境,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春天不同的图画,让学生步入课文所描写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课件运用声像资源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较好的教学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狼》时,我先让学生看狼的图片,再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见过真正的狼,有的学生回答在动物园见过,随后师生共同回顾、交流有关狼字的成语如“引狼入室、豺狼当道、狼奔豕突、狼藉满地”等,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 释疑解难,突破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如我在教学《河中石兽》时,文中“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学到此处,学生对句子的字面意思理解了,但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冲石原理图,有每个环节的纵剖面图和平面图,通过看图学生理解了老河兵的分析,直观形象,效果非常好。
又如我在教学《石榴》时,这篇课文是文学大师郭沫若的一篇有名的作品,立意深刻,文采斐然,很值得咀嚼。在教學时,文中写道:“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就是说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式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呈现金黄,形体变为胖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这几句不好理解,我就通过多媒体展示安普刺、金罍及各种锈彩的青铜器,学生透过图片把抽象的文字描写理解得更直观具体。
三、 合作探究,实现创新
信息技术进入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创新教学结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绎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方法指导模式,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的模式等,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如我在教学《斑羚飞渡》时,伴随音乐,动画模拟“飞渡”,教师解说:就在这时,斑羚们从各自的队伍里走出来,老斑羚用自己的身体给年轻的斑羚做桥墩,使年轻斑羚成功完成了飞渡,而自己却坠落到了悬崖下。随后我提出:“找出课文中最打动你的地方,说说为什么。或者说你认为文中哪个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并把你们探究的过程说给大家。”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如学生第二组代表说:我们认为最能打动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斑羚飞渡的情节,这可以看作是本文最壮烈的一幕,课文中描写的、动画中展示的斑羚飞渡时时间上精确的选择、对接时机的精准,这一幕久久地在我们眼前,挥之不去。这里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巧妙、适时地展现了斑羚飞渡的情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寓言四则》中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时,由于时间上已接近期末考试,学生比较疲劳,在自由朗读课文之后,我给大家播放了一段关于课文内容的小动画片,霎时间把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起来,较容易地解决了我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明白了这篇文章为什么得出这样的寓意,以及这篇文章带给大家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我展示了一个图片(眼睛和嘴),进行“眼睛和嘴的对话”的拓展,要求大家根据提示“从眼睛和嘴争夺功劳来立意”进行交流,最终眼睛和嘴明白它们二者要共同合作、缺一不可的道理,进而使大家明白同学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从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到了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的相处,效果非常好。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资源、技术支持与条件保障,营造了形象直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的思想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一项比较庞大的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但它也并非高不可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用新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提高,以体验创新的快乐,收获创新的成果。
作者简介:
焦洪梅,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