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小芳
【关键词】 学生;阅读;兴趣;习惯;活动;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068—01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课外阅读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教学生如何阅读,而是让学生渴望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小学生向师性很强,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博古论今,在课余时间的阅读兴趣趋向,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或追求的方向。有时,我课后有意遗漏一本书在教室讲台上,往往会引来一大堆学生围观,甚至有学生忍不住要去翻一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见,学生们很想知道老师到底经常在看些什么书,若教师能以身作则,先培养自己阅读的兴趣,学生必然会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感染。有时,我发现学生买了一本好书,就借来在课堂上有声有色地朗读一番,学生们不禁会问:“这是什么书呀?”然后我再告诉他们,下课后学生就会纷纷去向那位同学借阅。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点拨、启发、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和感悟。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四、互動式阅读交流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挤出时间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每月末都要开展一次“我最喜欢的故事”比赛和古诗词接力赛,进行“读书星”的评选,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在交流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心生主动找书看的欲望。同时,也使孩子们明白了,阅读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快乐,而且还可以给别人带去快乐。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在上课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积词本上的新词,就应立即予以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写话时运用了所积的好词语我们就加上红圈圈,并在班上朗读,使学生阅读兴趣高涨。
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已激发的阅读兴趣要保持、稳定、持久,就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很重要。故事性强的作品,要先弄明白文章的题目,事情怎样从头到底,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甚至要求学生介绍其中有趣的故事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并背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让学生择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指导也要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示;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写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指导写观后感等等。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要精心准备。
总之,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一部分,是我们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精神食粮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重视,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我们的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广阔的空间去,去自由地遨游,去体验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