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
学校里的每一种文化、每一项制度、每一份工作、每一个故事里,都闪现着人的影子,充满了人的情感。对学校历史的敬重,说到底是对人的敬重。这种敬重,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在任校长对学校历史起码的态度,我们与历史的联系,必须以敬重甚至敬畏为底色。
十年前,我来到北京市十一学校(以下简称“十一学校”)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和同事们一起,从学校历史中寻找学校的“成功基因”,提炼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
研读学校重要历史阶段
1952年,当人们还无法估量朝鲜战争要持续多久时,前线将领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女的教育和安全问题被提上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要议程,十一学校作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周恩来总理批示建校,罗荣桓元帅的爱人林月琴女士担任校长。因为是在国庆节这天建校,故聂荣臻元帅以“十一”为学校命名。
2007年的那个夏天,全校60多位干部和骨干教师,开始了近一个星期的头脑风暴。我们选取了学校此前55年历史中大家公认发展较快的三个阶段进行总结和回顾:建校初期,首任校长林月琴女士带领大家在三年里,让一块庄稼地里长出了一所引人瞩目的学校: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李金初校长带领学校进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1995年,学校继续抢抓机遇,进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同时宕动了初中、高中六年—贯的课程实验,让学校成为全国的改革名校。
提取学校的成功基因
对三个阶段进行整体研读后,我们最终提炼出十一学校的七个成功基因——校长、队伍、理念与共同价值观、体制与机制、生源、改革创新、条件与资源。我在这里仅和大家交流其中几点。
“校长”
在七大成功基因中,“校长”被所有讨论小组不约而同地排在第一位。在大家看来.学校那三个阶段的快速发展,与林月琴校长、李金初校长等历届校领导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可能就没有十一学校的今天。校长们“心无旁骛、一心办学”的精神和行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与警醒。
为创建学校,林校长四处奔波,筹集办学经费,并邀请梁思成先生研究建校图纸:她从全国各地选调精兵强将,组建、培训教职工队伍,并逐渐建立起一整套规章制度。不到三年,一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的寄宿制学校便呈现在人们面前。林校长疼爱学生,关心教师。在十一学校博物馆里,还保存着她用过的一个类似于农村妇女赶集时挎的篮子。她每天在里面装一些亲手做的家乡小吃,送给那些来不及吃早餐的师生。当时,组织上给老师的生活费只有几元钱,只够买些牙刷、牙膏之类的小物件。林校长就把家里的钱拿给年轻教师们,让大家周末去逛一逛,丰富精神生活,如看看话剧等。
1987年,李金初先生出任校长。在他任校长的20年里,十一学校成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先锋。从内部管理机制到办学体制,从课堂教学到课程体系,许多领域都留下了十一人探索的足迹。学校以“自筹经费、自主招生、自主用人、自主工资分配、自主教育教学改革”的“五自主”为主要内容的办学体制改革,更是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特定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为十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体制机制”
与此同时,校长们清醒地意识到,要对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行政权力进行有效制约。早在2004年的教代会上。李金初校长就提出:“我们学校是一所转制学校,有许许多多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人权、财权、招生权、课程决定权等。这一方面促进了我校更有特色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警惕——要对我校的行政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制约行政权力有多种措施,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教代会。”
因此,在10年前的大讨论中,我们商定,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要提取体制与机制方面的成功基因,坚持实行教代会讨论、决定学校重大方针政策的民主决策机制.坚持教代会对校长的信任投票和对行政干部的满意率投票等制度。
“共同价值观”
对学校优良传统的坚守与传承,不能仅凭感情,而要靠制度与文化。记得2006年.李金初校长与我谈及如何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时,我提出要制定北京市十一学校基本法,提炼、总结、固化学校的共同价值观。对此他非常认同。在2007年的暑期干部会上,李金初校长提出了16条十一学校文化与价值观。随后,我们通过凝聚集体智慧,共同梳理出了学校发展历史上被普遍认可的20条文化与价值观。譬如: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共和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为高考,赢得高考;实施主体性教育: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包办:确保教代会应有的权力:信任投票决定校长是否继续任职,满意率评价决定干部是否继续任职,参与制定、修订甚至决定学校重大文件和方案:生活上可以照顾,工作上不可以照顾……这些价值观源于学校历史的长期积淀,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高度,也规范着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成为此后《十一学校行动纲要》的重要价值基础。
聚焦学校未来的关键成功要素
在2007年的那次头脑风暴中,十一全体教师也总结出学校未来六年关键的成功因素——教师、决策、经费、机制、生源、校风、配置、创新。此处也只拣几要素析之。
“教师”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任何一所学校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在2007年的大讨论中,“队伍”成为十一学校过去成功的基因之一,“教师”更是被排在未来关键成功因素的首位。十一学校在三个历史阶段实现快速发展,关键靠的是高素质的教师。李金初校长曾说:“不管十一学校取得多大的成绩,我认为最成功的是建设了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什么都比不了的。”学校要“坚持把教师干部队伍的全面建设置于学校建设的中心環节”。
我们明确了未来的十一学校所需要的教师的特征:爱学生,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而不懈努力:视专业素养的提高为自己教育教学的生命,能够始终不渝地、有计划地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以达到与一流学校相适应的要求:为一流教学业绩而孜孜以求:重视团队业绩,懂得学校、团队的强大才能真正使自己强大。
我们更对管理者提出相应的要求:崇尚一流,追求卓越,不怕失败;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不回避问题:马上行动、立即解决的作风,对教师、学生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拖不推:具有共同信念和一致的价值观标准,有团队意识、协作精神。
“决策”
“决策”被大家视为我们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着重提出:哪个岗位获得的信息最充分,就由哪个层面做出决策或参与决策。管理重心下移后,校长的决策很重要,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术组织负责人的决策同样很重要。
“创新”
面对变化了的形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做事的方式。改革的目标是为了真正落实学生为本.回归到教育的本源和办学的规律上来,因此改革不能仅凭热情和朝气,改革需要智慧,需要高瞻远瞩。未来的十一人如何把握改革的机遇?如何应对改革的挑战?如何将改革进行到底?正如李金初校长所言:十一学校的核心理念不会改变,但是面对变化了的形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做事的方式。
整整65年来,学校没有停止过改革、没有放松过对教育规律的摸索,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破冰之旅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开创了先河,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贡献。应该说,十一学校有着伟大的奋斗史。
因此,当我们全体十一教师梳理了学校成功基因后,老师们共同确立了引领未来的办学目标并写入了《十一学校行动纲要》之中:“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
(编辑孙金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