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亮
摘要:在人们的印象中,班主任是所有老师中最忙最累的人,因为他要做的事太多,要管的事太杂。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管理工作更轻松高效呢?本文就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自我管理
人们常说:“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也是最忙的主任。”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出了我们班主任工作忙、累的事实。只要一当上班主任似乎就有忙不完的事,学生一会儿违反纪律了,一会儿成绩下降了,一会儿又要组织活动了……常常看到班主任疲惫不堪。我自己也是一名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对此,就在思考:难道班主任就一定要这样吗?要是这样的话,还有多少老师愿意当班主任呀,没有一点牺牲精神还真不行。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轻松一些,高效一点呢?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如果他们能自我管理了,那就会少了很多问题,我们自然就轻松了。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是受教育者主动地向自己提出任务,自觉地促进思想的转变,并积极地付诸实践,从而形成健康正常的心理,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看似不可能,但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刚开始可能我累一点,但后面不仅自己轻松,学生也能更自觉。为什么不干呢?
一、学会尊重学生
初中生不像小学生事事都要向老师汇报,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而且非常希望老师把他们当大人看,自尊心极强。因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他们的人格,非常注重自己对他们的方式,遇事不用班主任的权威压服他们,而是相信他们懂道理,平等地讨论事情的对错,做到以理服人。我们学校在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是农民,在家里都习惯用家长的权威来压服他们,我这样对他们,首先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可。对于班上干部的选择与任命,我也尊重學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先准备,然后组织竞选,选出他们心中的认可的班干部。这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学生的意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班干部是他们自己选出来,以后有什么问题,他们自然也要尊重班干部的决定。
除此之外,要真正尊重学生,我们还要在自己着急时,也能想到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不先入为主,不妄加臆断。平时不着急,我们可能做得到心平气和,可有时事情一多,心里一急,就容易出口伤人,忘记了尊重他们,使他们受到心灵的伤害,过后再怎么弥补都很困难,为今后的工作造成人为的障碍。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心中都要有一个准则:学生也是与我们平等的人,我们必须尊重他们,有了尊重才能教育。
二、制定好班规
一个班级要想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必须在一开始就制定好班规,让学生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就向学生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要求,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认真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 发展为“自律”。学生依据班规要求,采用“争章”的办法记录自己一天的表现情况,每一周进行一次小结,评选出本周的“优秀学生”,交以发喜报的形式通知家长。这样坚持不懈的规矩约束,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班级事务人人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加强自我管理,丰富班级管理角色,还应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担任责任,服务集体。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并让他们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班级实行“岗位负责制”,对班委干部、科代表和其他同学都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使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负责人。例如:负责电灯的同学,教室内光线暗时及时开灯,教室内光线明亮时或室内无人时及时关灯;负责擦黑板的同学,要保证每节课前黑板和讲台的清洁、同时负责对不爱护粉笔乱涂乱写、乱扔粉笔头的同学进行教育和处罚;负责开窗户的同学,要及时开、关窗户,保证人在窗开,人走窗关;负责开门的同学,在教室内无人时,要及时关门……半学期下来,班级产生了一批“岗位能手”,同时对部分不能胜任岗位的同学也作了适当调整。学生人人有管理服务的岗位,在让他们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尝试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这时候,被动的管理变成主动的管理。“他律”将转化为“自律”,前进、向上的内驱力在此得到了激发。
四、激励学生自我发展
学生喜欢的班主任不一定是爱管的人,但一定是能让他们成长最快的人。一个班主任好不好,我认为就是要看他是否激励学生不断自我发展。独立性强的学生总是乐观进取的,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事物,勇于面对新的挑战。而缺乏独立性的学生则凡事退缩、畏怯,依赖心强,不敢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否能独立自主,对他日后人格、身心的发展影响极大。因此,专家建议应该多给学生一点“自我发展”的机会,让他们能渐渐学会自我表现,进而养成独立的个性。
首先,让学生处理自己的事情。让学生养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的习惯,他们的独立性也就渐渐得到培养。在每周的班会课,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围绕身边出现的事进行总结、分析。学生自己作出决定,自己就会自觉地去遵守,比教师强加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学做集体的主人。让学生参与班集体的管理,以主人的身份去完成集体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就拿对学生进行优化学校环境的教育来说,靠教师的强制措施来达到目的,取得的效果往往是暂时性的;若学生自始至终来达到目的,取得的效果往往取得的效果会较显著。
谁说班主任就一定辛苦呢?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制定好班规,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我们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当一回“好班主任”了。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喻秀芳;;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及其影响因素[J];当代教师教育;2010年0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