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音乐类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反思与破解

2018-01-25 11:35曹晓旭宗彪
科教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普通高校音乐

曹晓旭+宗彪

摘 要 在当下这个就业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普通高校的音乐类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着竞争力弱、就业期望值过高、专业岗位少、职业稳定性差等困境。就其专业的特殊性来分析,造成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文化课程基础薄弱、就业观偏差、专业设置不合理和自由职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而改变一个特殊专业的就业问题需要各个层面群策群力,只有转变学生个人观念、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社会制度保障,才能让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關键词 普通高校 音乐 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83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era of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mployment contradictions, music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ed with such problems as weak competitiveness, high expectation of employment, few professional positions, and poor job stability in employment.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pecialty, the main causes of these difficulties are the weak foundation of the students' cultural curriculum, the deviation of the employment view, the unreasonable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the imperfect system of the free occupation security. Change a special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needs all levels together, only to change the students' personal concept, perfect training system, strengthe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the school personnel, so that students can have a better tomorrow.

Keywords normal college; music; employment problems

音乐专业是艺术类的一个重要专业,近年来除了专业类的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外,大部分的师范类、综合类高校甚至不少理工科院校都设置此专业。普通高校音乐类学生在专业技术上没有专业艺术类学校学生精湛,文化综合素质没有普通专业学生基础扎实,而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模糊、社会对于该专业学生的认识偏差,造成该类学就业时面临特殊的困境。面对特殊专业的特殊性,我们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和引导。

1 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学生就业困境

根据当下普通高校音乐类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与专业类的音乐学院、其他艺术专业以及普通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出现了专业岗位少、竞争力弱、就业期望值高和职业不稳定等困境。

1.1 核心竞争力较弱

该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着专业艺术院校学生与普通专业学生的双重竞争。通过对比,暴露了该专业学生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方面不尽如人意。

(1)专业素质不均衡。当该类学生与专业院校的学生在同一个岗位上竞争时,就单纯的专业技能来说,大部分普通高校的音乐类学生在专业能力及培养力度上都不能与专业高校学生相抗衡,所以处在劣势地位。而面对需要综合素质的教师岗位,大部分学生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文化基础十分薄弱。走进工作岗位后也面临着“只会唱不会跳、只能拉不能弹”的困境。所以,普通高校的音乐类学生处在一个竞争力弱且两不靠的尴尬状态。

(2)综合素质差。除了专业教师岗位外,部分学生会选择和其他专业学生进行同台竞争,主要集中在公务员、私企、国企等不属于本专业的岗位。在面对这些岗位的竞争时,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在笔试时就已经被淘汰。

由于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受到专业院校的教育模式影响,加上学生入学之前的学习模式,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过于重视专业素质培养,大学四年期间的综合知识学习几乎为零。当该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去竞争同一职业时,由于高考前的文化课低要求以及大学期间的不重视,造成学生综合知识匮乏、外语能力及计算机能力不强,所以在公务员考试、企事业单位的笔试中,纷纷败北。

1.2 就业期望值高

音乐类学生在专业学费、学习方式、家庭条件以及个性特征上都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故该专业大部分学生在面对就业选择是往往有较高的期望。

首先,期待高薪职业。由于在前期学习的资金投入要远高于普通专业,而且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所以在他们、父母乃至整个社会看来——投资等于回报,该专业的学生势必会希望有一个高收入的工作。其次,沉醉于以往的光环与荣誉。音乐类的学生有特长在身,而且经过层层考核进入高校,经常参加演出、比赛,经常享受广泛的关注,在心理上所享受到的成功与荣誉也比其他专业学生要多,甚至有学生会有“一夜成名”的想法,他们追求大城市、高平台、高薪带来的荣誉感。还有很多学生追求精神高度,他们对于美有着严格的要求。从小怀揣艺术梦想并执着打造,在求职时,无法接受与本专业不相符合或者基层的工作。

1.3 专业岗位少

该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主要有两大方向:中小学教师和专业音乐团体。对比于其他艺术类专业和普通专业,本身就业方向就较为窄小,且岗位设置更是远远少于就业人数,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endprint

(1)表演团体定向招聘。专业性歌舞团对学生专业素质要求极为严格,他们招聘的对象主要是专业性高校毕业生。而地方性的戏曲剧团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也并不乐观。笔者曾经走访过蚌埠市花鼓剧团、淮北市豫剧团、阜阳市梆子剧团等戏曲剧团,可以发现大部分剧团都会在专科的戏曲学校进行人才定向招生和培养,很少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进行招聘。

(2)教师岗位供大于求。从学校本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大部分學生将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视为最终归宿。近些年来音乐类的学生大幅度扩招,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求量远远少于其他专业,所以该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明显供大于求。就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生音乐教师招聘统计来看,要求本科学历的岗位共有166个,报名人数达到1235人,平均比例为1:7.5,其中淮北市教育局的中小学岗位达到1:30。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学生在中小学编制考试中的激烈程度。

2 普通高校音乐类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

当下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出现了上述困境,而这些困境的产生与学生个人、学校培养乃至社会引导都有很大的关系。主要原因有:文化基础薄弱、学生择业观偏差、人才培养设置失衡、自由职业和创业机制不够完善。

2.1 文化基础薄弱

该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文化课程基础就不扎实,再加上自己的认识不够、学校的不重视,很多学生等到就业时才发现自己的学习内容与社会要求相脱节。而在面临同一个岗位、同一个平台竞争时,文化素养缺失和专业素质不高共同导致其竞争力薄弱。

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文化课差的学生为了减轻高考压力才去学艺术,尤其对于普通高校的音乐类、美术类来说更是如此。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课门槛不高,大部分该专业学生都是经过一两年“速成”考上大学。久而久之,从社会到学校再到学生个人,对该专业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偏见。

另一方面,音乐类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已经开始了声乐、器乐、视唱练耳等专业课程训练,这占用了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在高考开始之前,考生要在全国高校设置的考场中来回穿梭五个月之久,文化课程的学习几乎为零,形成了一种“专业至上”的氛围。

2.2 择业观念偏差

由于专业性质和学习模式的特殊,造成音乐类学生的专业学习花费较高,而且来自家庭和社会错误的就业引导,使得该专业学生在就业观上出现很大的偏差,形成过高的就业期望。

很多家长经常给学生灌输错误的思想观念,认为“花了这么多钱给你学艺术,你的工资就应该比其他人高”,而该专业学生在进行家教、培训和演出时,所赚取的报酬也是普通专业学生的2~3倍,在世人眼中,出现了“高投入就有高回报”的错误观念,所以很多家长一味地要求学生寻找更高的平台。而当下社会不断地渲染“一夜成名”的现象,到处充斥着各种草根明星与各种选秀,让音乐类学生处在一个比较浮躁的学习和就业氛围中,从而不能脚踏实地地学习和就业。

2.3 招生人数过多

与专业院校相比,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缺乏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导致专业划分过于单一,而近年来音乐类专业不断扩招,造成学生就业面狭窄、专业岗位竞争过于激烈。

与专业高校相比,普通高校音乐类学生招生数量较多,往往是专业类学校招生人数的3~5倍。同时,越来越多的综合类学校、理工类学校开始设立音乐专业,音乐类考生数量连年递增、录取率也不断增长,疯狂扩招对于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首先,音乐专业学生培养方式与其他艺术类和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往往采取一对一小课式教学,而大批量的招生与其专业的教学原理是相违背的。这样就造成学生培养质量不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不高。其次,就普通高校培养中小学教师这一就业目标来看,音乐教师的需求量本来就少于其他课程教师,连续扩招会造成市场的供大于求,这就造成专业岗位竞争十分激烈。

2.4 教育机制不完善

普通高校音乐类学生在面临种种就业困境时,部分学生会选择自由职业和创业,但是由于学校技能培养的忽略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他们的就业和创业有着非常大的不稳定性。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学校还是采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在创新创业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造成学生不敢创新、不敢创业。当学生会大胆选择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时,他们获得的经验大部分来自学长学姐的传授,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予以支撑。而这些本该在学校里接受到的经验,往往只能在其失败后自己总结。

从社会机制角度看,面对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社会舆论还是持保守态度,且没有一个成熟合理的体系给予保障。不少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还需要为自己的社保、医保、户口等问题发愁。这也就使得毕业生不敢放心大胆地创新、创业。

3 普通高校音乐类学生就业困境破解

当越来越多的音乐类学生走向社会时,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针对该类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学生本体、学校培养以及社会保障上着手。

3.1 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增强综合素质

(1)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正确认识自己。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引导。正确的观念是一切行动的前提和指南,只有树立正确的、合理的就业目标,才能够脚踏实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作为一名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要清楚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发展方向,排除外界不实的干扰和评价,认定自己的目标。

(2)认清学习目标、清楚就业定位。进入大学后,要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就业目标。了解进入学校到底“学什么”、“毕业后要干什么”,只有在一进校时就知道自己的培养方向、培养内容,才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只有了解了“学什么”,才能够清楚知道“怎么学”。面对就业困境时,不把眼光局限在一个岗位上,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创业,为自己开辟多条道路。endprint

(3)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该专业学生要不断锤炼自己,全面提升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与心理素质。利用大学时间,在文化课上补缺补差,在创新创业上推陈出新,不以特殊专业来为自己找借口。敢于参加全面的社会竞争,建立强大的心理防线,在失败中锻炼自己。做到专业性、全面性、综合性的全方位提升,只有如此,才能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3.2 学校做好就业指导,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做好就业理论指导。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大学教育。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专业特点以及就业特点,明确未来的求职方向、需要具备的技能等,同时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优化专业课程设置。首先,全面夯实专业素养。专业技能演唱、演奏技能是一个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体现,但是面对就业市场,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弹、唱、跳、表”才是社会的最终需求。其次,重点加强师范能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除了专业技能意外,还需要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综合知识以及教育技术作为坚强后盾。最后,多维度增强实战经验。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应该搭建广阔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实战场地。

(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宣传创新创业政策,营造创新氛围。利用学校的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以及文件。其次,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成功案例讲座以及实地参观等活动。邀请本专业已经创业成功的人士进行经验分析,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最后,建立鼓励创业实效机制,完善制度保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要有实效机制作为保障,例如创业学分置换、创新学业奖励等措施。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实行弹性管理, 為创新创业提供时间、空间上的支持。

3.3 社会、政府给予更多关注,建立基础保障

(1)加强帮扶、拓展就业渠道。社会和政府要给予这个特殊专业更多的关注,联合学校帮助学生就业。让用人单位走进学校,将学生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在单位实习实践的表现向学校反馈,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学生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来进一步准确评价自己,为自己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参考。同时大力发展文化团体、艺术教育事业,这样不仅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综合素质,同时也能拓宽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道路。

(2)完善创新创业基础保障。创新创业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流,社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必要的便利。社会和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政策、人力、资金的保障,建立信息资源库,让学生及时掌握当下该领域的最新动态;解决毕业生活基础保障等让学生安心地创新创业;积极调动有关部门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完善法规制度,保障社会创新创业体系合力、健康发展,保障毕业生创业合法权益。

当我们给普通高校音乐类学生贴上特殊群体的标签时,我们也因该看到他们是极具创造力和潜力的群体。家庭、学校、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学生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将社会需求与自身能力完美契合。就业,关系到一个学生的人生发展、家庭稳定以及社会认同,从长远来看,更关系到一个专业学科的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前路虽远但立足当下,夯实学生素质、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制度保障、转变就业观念,点滴改善、全面完善,给予毕业生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孟令玲.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 王一南.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 张晴.加强“三观”教育,提高艺术类学生就业能力[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6-128,134.

[4] 徐咏.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

[5] 李俊生.艺术类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7:45-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普通高校音乐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