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高职教育的启示

2018-01-25 21:54李银敏李晖
科教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黄炎培高职教育启示

李银敏+李晖

摘 要 黄炎培终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他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领导者、探索者和集大成者。文章从黄炎培近代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入手,并对其思想内容进行概括与总结,最后深入剖析其思想观点对当代高职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黄炎培 高职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01

Abstract Huang Yanpeis life is committed to education and save the country, and actively explore vocational education. He is the leader, explorer and master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uang Yanpei '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summarizes its ideological content.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his ideological point of view on contempora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Huang Yanpei; vocation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1 黄炎培近代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1.1 黄炎培近代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伴随着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需求空前增多,中国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迅猛发展,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经济领域需要大量人才,而我国大批学校的毕业生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境遇,这一状况表明我国教育和社会严重脱节。这些问题的发生为我国近代職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契机。

黄炎培始终主张“教育救国”的思想,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从黄炎培早期的从教经历来看,他认为要想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需通过推行职业教育,这也是其一直坚守“教育救国”的理念并且在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认识上的重要理念。黄炎培说:“学校与社会的隔绝是现今教育上最大的问题。”所以,他从事职业教育的毕生追求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这一追求也是他终生的奋斗目标。

1.2 黄炎培近代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黄炎培的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经历了普通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阶段才得以确立。

第一阶段,普通教育到实用主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是黄炎培从事教育活动的刚起步阶段。黄炎培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对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认识较深,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教育与实际的脱离、与生活的脱离,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际中来。所以其观念由倡导普通教育到教育的实用性这一转变很好地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联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黄炎培认为,在实践上改革现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是第一位的,旧的教育方法和不实用的教育内容应该抛弃,因此他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学校教育的成功必须重视实用主义”,黄炎培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是他教育思想发生变化的标志。

第二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到职业教育阶段。“学生都是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但都变成了无业游民。”通过实地考察,黄炎培分析得出许多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即使不失业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对自己的职业没有热情,毕业生没有一技之长而无法胜任社会上的某些工作。此时,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除此之外,职业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还源于一些有识之士,在中华职业学校办学成功的榜样作用带动下,将办学的重心由普通教育转移到了职业教育上,使得职业教育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第三阶段,职业教育到“大职业教育”阶段。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即“大职业教育”既准确地拓展了职业教育的领域,也深刻地揭示了职业教育具有社会属性这一本质属性,使得职业教育能顾全方位辐射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另外,“大职业教育”的顺利提出,正确地理清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黄炎培发展的职业教育在思想上已经跨越了过去职业教育的种种弊端,也挣脱了“教育救国轮”社会意识的禁锢。伴随时代的进步,黄炎培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时代意义,这深刻地表明黄炎培思想的日臻成熟。

2 黄炎培近代职业的重要教育思想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是提出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并将之付诸实践的第一人,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黄炎培的职教思想是通过反复连续的实践得以佐证,真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他的思想具有深刻性、丰富性和系统性三大特点,下面重点探讨其职教思想的三大主要内容。

2.1 职业教育目的: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黄炎培如是说,职业教育的是希望通过“谋个性、民生主义之发展和实现”来解决一些严重的刻不容缓的问题,比如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黄炎培认为谋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那么首先必须具备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真正知识和技能。职业教育既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关乎国家民族的发展大业。职业教育就是要让人遵从自己的内心和个性去发展能力,从生活中找寻乐趣,而职业教育所要运用的教育方法却值得深入探究。

2.2 职业教育方针及教学原则:着重在社会需要、手脑并用

“着重在社会需要”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一大特点,黄炎培认为应顺应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职业院校用什么教材上什么课程需要根据职业界的需要、征求职业界各方意见。要根据职业界的习惯来训练学生,利用职业界的人才来培养学生。另外,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必须与现实的需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有效的生产力,而要达到这些单靠读书是万万学不成的,要得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手脑并用。“手脑并用”的教学原则要求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手脑联动、做学合一、智能并重。endprint

2.3 职业教育提倡职业道德规范:敬业乐群

黄炎培不仅关注职业教育,而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并且把“敬业乐群”概括为职业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规范和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敬业”即“喜欢自己的职业并对自己的职业拥有较强的责任感”。职业道德规范传达出“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乐群”即“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同事合作互助”,关键在于让学生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团结互助、贡献社会的精神。黄炎培所倡导的职业道德规范“敬业乐群”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爱国主义精神。

3 黄炎培近代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高职教育思想的启示

3.1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职教理念:着重社会需要,为社会服务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将会助力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高教的就业导向就必须贯彻践行黄炎培的职教理念,为社会服务,为市场服务。立足于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着重社会需要才能使高职教育办出活力。为此,高职院校应认真展开社会调查,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注重为社会服务,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现代企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课程,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调动社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个人帮助办学的热情。

高职院校要充分灵活地进行专业设置,在市场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宽窄并举的政策,淘汰或者合并一些已经过时或划分过细的专业设置。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同社会生活和经济结构匹配,才能兴旺发达”、“职业教育的兴办必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创办这类型的职业学校”、“创办职业院校之前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职业趋向、社会要求、环境变化,方才确定所培养之人是否能胜任职业的环境、符合职业之需求”。

3.2 “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技能训练”是其“手脑并用”职教原则的体现

“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他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手脑联动、注重技能、做学合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技能训练和教学改革来深入落实“手脑并用”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因此,要加大在学校建设、师资和学生考核方面的关注。首先,学校建设方面,要加大实训设备设施方面的投入。其次,师资建设方面,可聘用企业人员、退体人员和自我培养多渠道结合的模式,培养一支真正具备实践技能的师资队伍,并重点关注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再次,学生考核方面,理应做到以实操为主,避免纸上谈兵。

“手脑并用”是整个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只有长久树立“技能为中心”的观念方能贯彻落实“手脑并用”的教学原则。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大都是要走上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理实一体”紧密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够用就行,但是实际操作则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实习实训环节熟能生巧,只有这样,理论知识才能顺利转化成技能,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做到信手拈来,这一转化是提高整个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

3.3 “全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是其“敬业乐群”职教培养方针的体现

高职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实用技能,正因如此,高职的“谋生”功能被夸大,一些学校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例如,在课程方面,大幅度减少思想品德等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从社会和谐的角度看,这也会直接导致学生迷失信仰、“会做事却不会做人”、缺乏合作精神、敬业精神,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物质和精神的生活都是依靠别人的劳动,所以自己也應该努力报偿别 人,要学会关心、学习合作、学会做人,遏制不良风气的形成。

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要兼顾技能培训和个人品格修养两手抓,同时,黄炎培的“敬业乐群”思想对当今高职人才的人格塑造方面起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顾名思义,“敬业乐群”就是作为一名职业人,必须具备强烈的职业责任心、职业道德、职业合作以及团结互助的良好态度。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应该培养出具有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的高职生。

4 总结

黄炎培的近代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对当代高职教育影响深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人力过剩的弊端,加速我国经济现代化,因此,积极开拓前人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华书局,1929:218.

[2] 黄炎培.实用主义之真谛与一年间之实施状况.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24.

[3] 周明星.职业教育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59.

[4] 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中华职业教育社编.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52.

[5] 张力.全民终身学习与职业教育新定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炎培高职教育启示
黄炎培与两位夫人:君为国而生,我为君而生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黄炎培的延安五日日记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