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羽杭+佟靖+王淼
摘 要:小说《宠儿》是托妮·莫里森于1987年完成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莫里森在黑人文化的基调上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创造了《宠儿》这部经典的传世之作。小说中将虚幻和现实、美和丑相结合,提升了小说的文学格调。本文将从黑人文化视角对《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宠儿》 黑人文化 魔幻现实主义
引言
托妮·莫里森是黑人文学中最为成功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宠儿》是一部描写女性黑奴生活的小说,托妮·莫里森在创作中一直致力于挖掘传统的黑人文化,并向白人和男性的统治地位发起挑战。无论是在思想高度还是在艺术成就方面,托妮·莫里森的小说都是代表着美国黑人文学的最高成就。
一、《宠儿》与黑人文化
要剖析《宠儿》与黑人文化之间的联系,就要先从了解黑人文化开始。浅显地说,黑人文化就是指黑人的文化,它相对于白人文化。其文化精神内涵包括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地位,反对种族歧视等;在文化表现形式上有黑人音乐、黑人文学甚至是某种手势。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坛的崛起是在20世纪初期,第一次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帮助黑人文化走入白人的意识。这一时期的黑人作家以男性为主,文学作品的主旨大多是围绕男性意识中的民族冲突和人类矛盾。被社会歧视迫害严重的黑人女性成了美国文学中的“无人荒岛”。直至了20世纪中后期,突然涌现了一批非裔黑人女性作家。她们继承了黑人文化的精髓,深度刻画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黑人女性的艰难生活现状,让女性文学和黑人文学从边缘向主流靠近。这些黑人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促进了美国文学的发展,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宠儿》主要讲述了南方种植园的女奴塞丝为了自由艰苦逃亡的历程。十八年前,塞丝带着孩子逃亡俄亥俄州,在享受了二十八天的自由后,被奴隶主找到,为了防止二女儿继续为奴,她在无奈和痛苦中亲手杀死了她自己最爱的女儿“宠儿”。此后,宠儿的鬼魂一直对塞丝一家进行报复。十八年后,保罗帮助塞丝赶走了宠儿的鬼魂,并与塞丝生活在一起。而宠儿的鬼魂又化身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重新进入塞丝的生活,并将保罗赶出塞丝的家。 在塞丝就要崩溃的时候,大女儿向黑人社区求助,最终黑人妇女们赶走了宠儿的鬼魂。小说结构虽然简单,但主题十分深刻。作者以黑人的视角,描述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这是对黑人女性的同情,更是对压迫黑人制度的反抗。小说《宠儿》是托妮·莫里森反抗白人和男性主导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工具,进而大大提升了黑人、女性文化的文学地位。
二、《宠儿》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要深刻理解《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就要从写作手法的基本含义入手。魔幻现实主义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拉丁美洲,它在50年代时基本成型。但“魔幻现实主义”一词最早是由德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弗朗茨罗提出,用来描述后印象画派,后来被引用到文学领域,变成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魔幻现实主义是以反映现实为主,将奇幻怪异的人物情节融入小说中。这种超自然的现象是虚幻的意境,但有现实主义的思想。现实和幻想的共同作用使民音疾苦得以充分反映,从而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魔幻现实主义在《宠儿》中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怪诞的写作手法 在小说中,作者充分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夸张手法和怪诞的素描手法,将人物怪异扭曲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宠儿是一个充满怨恨的鬼魂,她的母亲被逼无奈,不愿她再成为奴隶而将她杀害。为了复仇,宠儿非人非鬼地纠缠着塞丝,制造了一连串惊悚的诡异事件。小说场景主要是在鲁斯通路124号。这是一个充满恐怖氛围的房子,在这座房子中发生了一系列诡异的事件。在塑造宠儿时,托妮·莫里森运用了怪诞夸张的手法,怪诞的声音、莫名其妙的物体移动及人们产生的各种幻觉,这些都制造出一个恐怖悲凉的效果,使《宠儿》有了神秘恐怖的艺术氛围。同时,小说对人与鬼的交替描写使读者徘徊在虚幻和现实之间。宠儿既是在孩童时代被母亲杀害的残忍暴戾鬼魂,又是一个阴郁狂躁的活人。她对塞丝所做的一切既是对母亲杀害她的报复,又是对母亲爱的索取。这种怪诞荒唐的描写使小说情节戏剧化,更能激发读者的情感。
(二)神话形象的运用 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许多神话传说来丰富人物形象,从而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宠儿的形象中就有多种神话色彩。例如非洲神话、希腊神话和伊甸园神话。小说中很多感情的表达都是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在两岁时被母亲杀害的宠儿,因为母爱的缺失使她疯狂地不惜一切手段地向母亲索取。非洲的传统文化认为,鬼魂是有自己生活的世界的,与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欲望。如果活人没有对死者尽到义务,那鬼魂就会回来折磨活人。小说中的宠儿就是一个没有享受过母爱,对世界还有留恋的鬼魂,她日日夜夜地折磨着她的母亲塞丝。另外,小说中对于河水的描写也是受非洲神话的影响。水在非洲神话中是阴阳两界的间隔,是人类生命最初的开始,也是最后结束的地方。宠儿的鬼魂从水中走来,最后又消失于水中。这一故事情节就是非洲关于水的神话传说最直接的体现。
(三)时间倒错的叙述方式 小说的故事时序和文本时序以一种不对称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时间倒错的叙事方式有倒叙和预叙两种。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采用最多的叙事方式就是倒叙和多视角叙事。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并未按照故事发生的原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是像一个人脑中闪过的记忆片段,过去和现在是紧密交织的。这使小说更具跳跃性和神秘色彩。小说共有三部分,而每个部分的开始都是对124号的描述。在这种时间倒序中,用更多的内心独白来讲述故事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以倒叙为主的敘事方式,让小说中人物对往事的逃避更加凸显,例如在小说的开篇就写到,124号充满着恶意,充斥着怨恨之情。但作者接下来并未按照这个话题继续叙述,而是开始描写贝比撒格斯祖母不堪回首的过去,讲述黑人母亲为了赚到买女儿墓碑的钱去卖身的悲惨故事。开篇的悬念设置让小说更具张力,而极力想将记忆压抑的心理反映了黑奴经历给人们带来不可泯灭的创伤。endprint
三、黑人文化与魔幻现实主义的融合
美国黑人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涉及众多领域,其中包括音乐、文学、神话、民间故事和传说等等。在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描写中充分展现了黑人文化中的美学。首先莫里森在创造的虚幻朦胧的情景中,创造性地使用了诗般的语言和意境,使小说透露出一种黑人文学中的诗性美。小说中这样描述, “塞丝一直被宠儿的目光吮吸着、品尝着、咀嚼着”,丹芙在家封闭的状态“像山一样的孤独”,波莉生孩子被白人医生描述为“像生小马驹儿一样容易”。这些诗化的语言鲜活地将小说背后的阴霾展现出来,是魔幻现实主义与黑人文化中的诗性美的完美结合。其次,小说中的色彩描写增添了魔幻的色彩。非裔女性作家通常对色彩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她们喜欢从色彩的角度对黑人文化进行创造。两位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爱丽丝·沃克和托妮·莫里森都用过颜色来为自己的小说命名。通过对色彩的充分利用,小说的氛围得到了很好的烘托,读者的想象力得以激发进而对小说情节产生共鸣。莫里森对于色彩描写的偏爱不仅对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描写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对黑人文化的一种表现。最后,小说的魔幻主义与非洲古老文化“口头文学”的魔幻美是相得益彰的。莫里森在小说中的写作手法是对非洲口头文学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口头文学的各种表现形式在小说中都有体现,像幽灵、神话和圣经等。通过魔幻寓言式的故事揭示了黑人女性奴隶的悲惨命运,这种文学表现模式对小说的氛围营造至关重要。综上所述,莫里森在黑人文化的基调上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创造了《宠儿》这部经典的传世之作。小说将虚幻和现实、美和丑相结合,提升了小说的文学格调;对黑人女性形象如诗如画的描写,更是将黑人文化做到了更好的展现。
结语
被黑人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的莫里森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宠儿》中,通过时间倒错和多重视角叙事的艺术手法的充分运用,把当时美国社会的黑暗、奴隶制度带给黑人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促使读者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所有这些使《宠儿》在当代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文坛中享有极高的文学地位。而以莫里森为代表的黑人作家的崛起更是帮助黑人文化在以白人文化为中心的美国文学中重拾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雍晓燕.魔幻现实主义在《宠儿》中的运用[J].滁州学院学报,2012(6):38-39,66.
[2] 周琨.论莫里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38-41.
[3] 賈鹤鸣.难以言说的沉重浮生——《宠儿》中魔幻现实主义之解读[J].鄂州大学学报,2016(2):5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