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针配合中药治疗肺经蕴热型慢性单纯性鼻炎30例

2018-01-25 07:31陶波韩淑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热型鼻甲单纯性

★ 陶波 韩淑萍(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以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时有鼻涕为主,还可伴有头痛、咽干和嗅觉减退。肺经蕴热型慢性单纯性鼻炎检查时可见:鼻黏膜肿胀,尤以下鼻甲为甚,表面光滑、湿润,色泽多呈暗红,探针触之有弹性,对1%的麻黄碱敏感,分泌物量少、质黏稠。本病易反复发作且缠绵难愈,给患者生活带来较大困扰。笔者采用鼻针配合中药口服治疗肺经蕴热型慢性单纯性鼻炎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且符合肺经蕴热型慢性单纯性鼻炎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1.77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2.7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2012年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2]中关于鼻窒的诊断标准制定。除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外,还需符合肺经蕴热证的特点:临床症状以鼻塞、流涕为主,常有口干,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本病肺经蕴热证诊断标准者;(2)自愿接受下鼻甲针刺治疗者;(3)15d以上未服用中西药治疗者;(4)年龄在 18~60 岁;(5)知情同意,可定期复查、完成随访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65岁<年龄<18岁;(3)月经期、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4)发生过晕针反应者;(5)对呋麻滴鼻液过敏者;(6)凝血功能障碍者;(7)高血压、糖尿病患者;(8)精神病患者及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9)不接受本研究操作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提倡清淡饮食、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正确的擤鼻方法,禁止抠鼻,注意保暖等。对照组采用呋麻滴鼻液滴鼻配合中药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鼻针配合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7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5.1 滴鼻液滴鼻 操作方法:嘱患者取坐位、仰头,取呋麻滴鼻液滴鼻,两侧鼻腔一次各2滴,每日3次。

1.5.2 中药口服 选方:升麻解毒汤(《医部全录》)加减。处方:升麻6g,葛根15g,赤芍12g,生甘草6g,黄芩15g,金银花15g,川芎3g,蒲公英20g,白芷10g,桔梗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别取汁150 mL,药汁混合共3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1.5.3 鼻针治疗 鼻针前准备:嘱患者放松并调匀呼吸,同时操作者也需调匀自身呼吸,一呼一息,至呼吸平稳后方能进行针刺。操作方法:(1)鼻针操作时,首先应用前鼻镜扩张鼻前庭,使下鼻甲充分暴露在视线内;(2)下鼻甲充分暴露后,用1.5寸毫针针刺患者两侧下鼻甲肿胀部位,留针30min,每日1次。

1.6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初诊日、治疗7d后、治疗14d后、治疗结束时的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具体症状和体征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症状和体征分级标准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痊愈:积分减少≥95%,鼻塞感及下鼻甲基本恢复正常;显效:积分减少≥70%,鼻塞感及下鼻甲明显改善;有效:积分减少≥30%,鼻塞感及下鼻甲改善;无效:积分减少<30%,鼻塞感及下鼻甲无改善或复发。

1.8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轻:总积分≤12分,鼻塞、鼻黏膜充血及下鼻甲肿胀三项主症至少有一项达到轻度,但都未达到中度及以上者;中:12分<总积分≤18分,鼻塞、鼻黏膜充血及下鼻甲肿胀三项主症至少有一项达到中度,但未达重度;重:总积分>18分,鼻塞、鼻黏膜充血及下鼻甲肿胀三项主症至少有一项达到重度。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两组疗效比较采用Radit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选取病例60例,未出现病例脱落和不良反应。

2.1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鼻塞)的比较 见表2。两组组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及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有明显疗效。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鼻塞)比较(n=30) 例

2.2 两组治疗7d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7d后综合疗效比较,P=0.217>0.05,提示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7d后组间总体疗效无差异。

表3 两组治疗7d后综合疗效比较(n=30) 例

2.3 两组治疗14d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14d后综合疗效比较,P=0.0450<0.05,提示两组在治疗14d后组间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4 两组治疗14d后综合疗效比较(n=30) 例

2.4 两组治疗结束时综合疗效的比较 见表5。两组治疗结束时综合疗效比较,P=0.0390<0.05,提示两组在治疗结束时组间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5 治疗结束时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30) 例

2.5 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疗效和病情关系的比较 见表6。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疗效和病情的关系:轻度与中度比较,P=0.170>0.05,提示轻度与中度的疗效相似;轻度与重度比较,P=0.001<0.05,提示轻度的疗效优于重度;中度与重度比较,P=0.011<0.05,提示中度疗效优于重度。2.6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的比较 见表7。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P=0.000<0.01,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6 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疗效和病情关系比较 例

表7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

3 讨论

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症状为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时有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或伴嗅觉减退、讲话呈闭塞性鼻音、头昏、头胀痛等[4],可归属于中医“鼻窒”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气候变化、环境改变等因素,本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慢性单纯性鼻炎在耳鼻喉科临床作为鼻炎的主要病种,以多发、难治、易复发为主要特点,对发病人群日常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中医学认为,慢性单纯性鼻炎(鼻窒)的发病机理多为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肺属上焦,司呼吸,肺气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生理功能。肺主鼻,鼻为肺之窍。肺经郁滞,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司,则邪壅于鼻,导致鼻塞不利、鼻流涕等。因此,治疗当清热散邪,宣通鼻窍。升麻解毒汤具有清解肺热、散邪通窍的功效。下鼻甲肿胀部位是鼻部气血积聚之处,针刺此处可起到清热解毒、散邪通络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针刺下鼻甲配合口服升麻解毒汤加减治疗肺经蕴热型慢性单纯性鼻炎,收到良好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下鼻甲配合口服升麻解毒汤加减治疗肺经蕴热型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106.

[2]熊大经,刘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第九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11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27-330.

[4]田道法.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92.

猜你喜欢
热型鼻甲单纯性
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蓝状菌病发热的临床特点分析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略谈临床热型的辩证治疗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药配方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