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论道 必有所获

2018-01-25 18:05山东吴会波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广度命题试题

山东 吴会波

对于广大高中师生来说,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同样紧张、单调甚至痛苦,2017年12月市教育局教研室做过一次调查,从上千份问卷中发现诸多问题,其中一项值得特别关注:师生普遍反映每天“收获不多”或“没有获得感”。虽说教学要因校而异、因师而异、因生而异,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之法,但反思教学,拨云见日,循道而为,师生必有所获。

一、钻研之道

钻研什么?钻研考纲、钻研高考真题、钻研地理现象。高考试题是个宝,含金量相当高。研考纲、研考题如同一次“寻根之旅”,使教师对高考的把握更加轻熟,理清高考“考什么,如何考,为什么这样考,还能怎么考”等问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高考地理试题评析》是教师的研究工具;考纲、高考真题是教师的研究对象;组出类似高考题的测试卷、提出类似高考题的问题、教授给学生解答高考题的思路是教师的研究目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教师还要深究身边的地理现象,通过现象总结地理规律,通过地理规律寻找地理规律背后的原理。只要肯钻研,教师无需钻进题海,学生也就不会“葬身”题海。

研考纲、研考题,学生获得的是新生,教师获得的是提升。

二、调整之道

调整什么?调整课堂的环节,调整设问的方式,调整讲课的语调语速。教师工作繁忙,不一定能做到每节课都有创新,有时候稍作调整,收获大增。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会习惯性的提问“正确的地点是不是丙”“该日太阳是不是直射赤道”等,这样的提问充斥着课堂,学生往往习惯性的不加任何思考的回答“嗯”,这样的问题又有多少意义?稍加改进也许效果更好。课堂调整也包含了课堂气氛的调整,经年累月听课,难免有学生昏昏欲睡,这时可以用幽默调节课堂氛围。记得一次讲饮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笔者讲道:“广东人喜欢吃甜食,而且饭碗小,这与当地湿热的环境有关。气候湿热,适合甘蔗生长,上、下午都有茶点或甜点,每天少吃多餐,防止流汗。本人父亲住院期间,临床老大爷,无棣碣石镇人,家庭条件优越,爱吃海鲜(稍作停顿后说),顿顿吃虾皮,这与当地临海的环境有关。”学生们笑成一团,同时把知识收在心中。

课堂之上细微的调整,学生获得的是知识,教师获得的是轻松。

三、质疑之道

质疑什么?学生质疑教师,师生质疑试题。各种模拟试题甚至高考题不免有所瑕疵,甚至错误,为了获得正确科学的知识,教师和学生要学会质疑,质疑试题的语言严谨性,质疑答案的科学性,甚至可以质疑高考真题。对遇到的地理问题要有想质疑的欲望,敢于质疑的勇气,能质疑的水平。不质疑,难免演变成不想质疑、不敢质疑、不能质疑,长期如此学生和教师的水平增长谈何容易。不迷信专家、不迷信参考答案、不迷信名师是老师和学生的优秀品质。

在想质疑、敢质疑、能质疑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挑战权威的自信,教师获得的是他人的肯定。

四、争论之道

争论什么?争论思维的盲点,争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课堂之上教师需要激励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形成师生之间的探讨或争论,教师甚至可以故意出错、露拙,从而引发思考和争论。有争论才会暴露矛盾的焦点,有争论才会有思维的火花,有争论才会有问题的解决,有争论才会彰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争论后才能达成共识。在争论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障碍点,最终精准突破。师生之间的争论会有利于学生提升信心,有利于培养地理尖子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有助于营造学术研讨的氛围。

课堂之上的争论,学生获得的是思维火花,教师获得的是民主意识。

五、倾听之道

倾听什么?倾听学生们的发言,倾听他们的讨论。笔者发现很多教师缺乏倾听意识,不能静心地等待学生把话说完,就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倾听就是聆听学生的答案,思考学生的思路,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挖掘学生的思维障碍。倾听就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展露自己的正确结论,也有机会显露错误之处。课堂之上,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教师认真倾听,会有思考,会有反省,反思学生的思维障碍是因为自己的讲解不到位,还是文本资料表述不准确,又或是学生理解有偏差,如若不认真倾听,很难捕捉学生思维障碍背后的原因。很多时候倾听学生是教师的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更体现了一种素养。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获得的是表达机会,教师获得的是思维分享。

六、取舍之道

取舍什么?取知识广度,舍思维深度,取思维深度,舍知识广度,还是二者兼得。一堂课短短45分钟,得思维深度,可能需要放弃部分知识面的广度;得知识面的广度,可能会牺牲一部分思维的深度。教学环节不论多好、设计多精彩、学生多配合,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既想要思维的深度,又不放弃知识面的广度,鱼和熊掌兼得,难度极大。教师可根据所教学内容调整取舍,所授内容简单,取知识广度,适当兼顾思维深度;所授内容难度大,取思维深度,适当兼顾知识广度。一次测试、模拟训练可以仅仅突破几个典型的知识点,下一次测试、模拟训练可再突破几个其他的知识点……目前高考的导向决定了思维深度更为重要,复习要由点带面,深挖细究,不但要了解某种地理现象,而且要懂得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挖掘规律背后的原理,甚至是原理背后的原理。

处理好取舍之道,学生获得的是实用的知识,教师获得的是处世哲学。

七、评价之道

如何评价?课堂上及时、多样、灵活和真诚的评价。评价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的灵丹妙药。教师课堂评价大多是“对、好、是、很好、也对、大家给他鼓掌、你真棒……”这样的评价又有多少意义?课堂评价要彰显教师的人文精神、个人魅力,让评价充满爱,充满诗意,充满肯定,充满欣赏。例如在旅游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某同学在回答黄山云海的欣赏时机时这样答道:“雨过初晴!”,笔者略作停顿,故作思索后说道:“你是怎么想到‘雨过初晴’这个词的?细细评味,比我这个教师准备的‘雨后天晴’略胜一筹,更加准确!”笔者刚说完,全班掌声响起。这种评价虽然只是对一个词的肯定,但学生在赏识中得到激励,继而引起其他同学积极跟进,勾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冲动。课堂评价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唤醒,唤醒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他们的自尊之心、自信之心、自强之心。

拿捏好评价的分寸,掌握好评价的技巧,学生获得的是自信,教师获得的是尊重。

八、命题之道

为什么要命题?为了自己的提高,为了学生的发展。高考地理试题特别重视材料,无论是客观试题还是主观试题,大多以图文材料作为背景,教师要想命制试题,特别是原创试题就要有一定量的恰当的背景材料。教师要想命制出好的试题,必须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获取这些材料的途径多种多样,关注有关地理科学的论文、新闻,观看有关地理科学的视频,阅读地理期刊,课堂上的顿悟,生活中的所见,工作中的所想等,凡是内容能够成为命题的素材都及时记录、下载和保存,在电脑、手机中建立命题素材库。命题是对教师语言能力的锤炼,对教学功底的提高有巨大帮助。提高命题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根据学情、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思路,补学生之欠缺,问学生之所疑。

学会命题,学生获得的是好的试题,教师获得的是教学新高度。

猜你喜欢
广度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
构建以问题启迪思维的数学高效课堂研究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