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考题中的“整合教材类试题”

2018-01-25 22:47江西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8年4期
关键词:选项试题考查

江西 徐 清

高考题中有一类典型试题,围绕着某个核心概念(暂称“整合点”)展开,跨模块、多角度、全方位综合考查考生对这一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这类试题可称为“整合教材类试题”。

“整合教材类试题”之所以可以认为是高考题中的一类典型试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高考每年必考。分析近5年全国卷可以发现,这类题目每年都有出现。因为是跨模块综合,所以能对某个核心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体现了高考题的综合性;同时,这也是高考题在题量有限的前提下,体现选拔功能和能力立意的必然要求;(2)是《考试大纲》中能力要求的具体体现。《考试大纲》中要求的“理解能力”中,要求考生能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整合教材类试题”恰好做到了以一个“整合点”为核心,从不同的方位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发掘,考查学生对知识网络的构建情况,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受高考命题者青睐的一种典型题型。

“整合教材类试题”一般多为选择题,偶尔为非选择题。选择题中,一般在题干中给出“整合点”,四个选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涉及跨模块的知识内容,对分散在不同模块中的与“整合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覆盖,深度发掘。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思维跳跃性强、跨度大,难度中等。既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又可以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试题的“整合点”可以是一个基本概念(一种化合物或者细胞结构)、一个生理过程、一种实验方法或一段课外材料等。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一、通过一个重要化合物整合教材,实现跨模块综合考查

【样题1】(2014年,全国卷Ⅱ,第5题)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C

【说明】核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本题以核酸为“整合点”,跨模块整合教材,实现对核酸这一知识点的全方位、多角度考查。A选项涉及必修2“基因的表达”,B选项涉及必修2“DNA的复制”,C选项涉及必修2“DNA分子的结构”,D选项涉及必修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这样,四个选项涉及了核酸的分布、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内容,基本覆盖了教材必修部分核酸的大部分知识点(选修部分的知识点一般放在理综卷第38题考查)。

二、通过一种特定的细胞整合教材,实现跨模块综合考查

【样题2】(2016年,全国卷Ⅰ,第4题)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B

【说明】本题的背景是神经细胞,而四个选项均与ATP的知识有关,这样把ATP放在一个具体的细胞中,使试题情境更加生动、形象。以神经细胞作为“整合点”,A选项涉及必修1“细胞呼吸”,B选项涉及必修3“突触传递”,C选项涉及必修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选项涉及必修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四个选项分别从ATP的产生、消耗、物质运输、吸能反应(系统熵的减小,有序性增加)、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等 ,全面考查了ATP的基础知识,充分体现了高考题对“整合教材”的高要求。

三、通过一个生理过程整合教材,实现跨模块综合考查

【样题3】(2015年,全国卷Ⅱ,第3题)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答案】B

【说明】胞吐作用作为细胞膜跨膜运输的方式之一,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细胞分泌功能密切相关,很多生理现象都与之有关,因此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本题就以“胞吐作用”作为“整合点”,充分发掘分散在教材不同模块中与胞吐作用有关的过程,整合教材,让考生对与之相关的知识加以分析、鉴别。其中,A、C选项都涉及必修1“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B选项涉及必修2“基因的表达”,D选项涉及必修3“突触传递”。

四、通过一项实验技术(或方法)整合教材,实现跨模块综合考查

【样题4】(2016年,全国卷Ⅲ,第2题)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说明】同位素标记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也有多处涉及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这些内容分散出现在不同模块的教材中,本题以这一技术为“整合点”,考查考生对这一技术在高中实验中应用的整体掌握情况。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同位素标记类型包括以下几类:

1.标记某元素,追踪其转移过程

如必修1模块:在光合作用中,分别用18O和14C标记H2

18O和14CO2,以追踪18O和14C的转移途径。

2.标记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

如必修2模块: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32P——DNA,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35S ——蛋白质,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体内,推测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标记特征化合物,探究详细生理过程

(1)如必修1模块: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

(2)如必修2模块:用15N标记DNA,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

五、在简答题中,通过巧妙设问整合教材,实现跨模块综合考查

【样题5】(2014年,全国卷Ⅰ,第29题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说明】“整合教材类试题”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因为四个选项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分散在不同模块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在非选择题中,偶尔也会通过巧妙设问,要求考生在分析问题时,跨模块整合思考。这类试题对考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考生往往能考虑到某一模块的知识,但是很难做到全面地思考。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54页的原文中,对细胞核功能的叙述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即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而本题答案中补充的“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即是将此部分内容与必修2教材中关于基因表达相关知识的整合。

六、在实验设计题中整合教材,实现跨模块综合考查

【样题6】(2017年,全国卷Ⅰ,第29题)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答案】(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并检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说明】实验设计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不仅考查考生对知识、技能、实验方法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情况,还对组织文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本题以病毒的种类为“整合点”,涉及必修1“核酸的化学组成”“病毒的种类”“对比实验方法”以及必修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病毒的培养方法”和“同位素标记法”等知识和实验技能。要求考生先拆解,然后逐个突破;再综合,整合运用。

针对“整合教材类试题”跨模块综合的特点,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引导考生精读教材、研读教材。必要时,可以自编复习讲义,将分散在教材不同模块中的相关内容集中整合在一起,温故知新,达到对知识网络的构建和认识的升华。另外,还要引导考生自主地对重要的基本概念、生理过程和实验技术进行归类、总结,再配合配套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整合教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猜你喜欢
选项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跟踪导练(四)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