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背”字引发的思考

2018-01-25 21:33陈升旭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伯父读音公开课

◇陈升旭

时隔许久,我依然为自己所犯下的那个错误感到羞愧无比。

刚从教不久的一次公开课上,我执教了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前后用了两个课时去完成。课堂中,问题诞生了——

文章的第7自然段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当时我请一个学生做示范朗读,读后向全体同学征求意见。有一个学生说:“他把‘背’字读错了,应该读‘背(bēi)’而不是‘背(bèi)’。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压根儿没有想过要在这个小小的“背”字上面下功夫。于是我便随意地点头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背’字在这里的读音,老师也觉得应该读bēi。下课之后,同学们可以查查字典确认一下。”就这样,我便在一节公开课上犯下了一个知识性错误。课下,学生查了字典后纷纷“抗议”:“老师,你错了!这个‘背’字应该读bèi而不是bēi。”

由此,一个“背”字引发的思考就一直萦绕在我脑海深处:

其一,备课无“粗细”之分。

我备课有个习惯,那就是先看看《教师教学用书》里面关于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然后抓住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展开备课。此类备课法,我在许多公开课的准备中曾多次采用,就是抓住某个重点段或者重点句进行分析,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这样一来,时间、目标是保证了,可是很容易遗漏某些细小的知识点。比如:以上这节课中的“背”字,《教师教学用书》当中并没有提及,也不作为重点内容来教,但实际上它的读音所带来的不同意义对于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有直接的影响。曾经有段时间提倡“长文短教”,甚至有人由此而创造出一套独有的教学模式。这是令许多老师非常向往的一种境界:课堂上教师用极其精短的语言,非常潇洒的处理手法,三言两语地解决了一篇较长的文章,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读文本、谈体会。如果单从表面看,此种教法确实令人激动不已,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无论课堂上还是备课时,我们都应该对文本及文本中的知识点充分理解,而不能只停留在重点、难点上面,否则学生只能囫囵吞枣般地过一遍课文而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

其二,“应该、可能、大概”之类的语言不应出现在课堂上。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上面的事例中,我明显犯了爱面子的毛病,暴露了自己对待教学语言随便的心态。要知道,在孩子们的观念里,老师就是代表着“正确”,学生往往会不加怀疑地接受来自他们最信任的那位老师的话。这样一来,老师一旦出现错误,受害最深的就是学生了。当然,我也可以为自己找一个理由开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一个能够提前避免的错误因自己的大意而没有得到纠正,导致这种错误在课堂上发生是不应该的。更为严重的是,当自己不清楚这个答案是否正确时,应该客观地告诉学生,而不是采用敷衍的态度,用“大概、应该、可能”之类的语言来应付学生。

其三,细微之处方显精彩无限。

假如让我再一次上这一课,也许我能够处理得更合理。起码下面这些事情我肯定会去做的。首先,询问一下其他同学,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然后,让学生思考:“周恩来背着伯父”一句中的“背”字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学生可能会找到几种不同的答案。比如说:换成“隐瞒”或者“驮着”等词语。接着提问:“背”字有多少种不同的读音,(两种:bèi和 bēi)当“背”字换成“隐瞒”这种意思时应该读作什么音? (bèi)当“背”字换成“驮着”这种意思时应该读作什么音?(bēi)通过以上几句连环提问,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然而然地就知道这里的“背”字是“隐瞒”的意思。因为上文已经告诉我们:伯父曾经警告过少年周恩来不可以随便到租界区去,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周恩来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害怕伯父知道的心情偷偷跑去看的,由此可以得知文中“背”字应为“隐瞒”之意,自然应读成bèi了。这样一来,学生仅仅通过读会一个“背”字就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其四,“多音多义”字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处理呢?

与上文所说的那个“背”字一样的多音多义字在我们汉语文字当中还有很多。这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以“和”为例,它有6个读音、6个词性和近20个义项,学习起来实在是费时费力而效果又往往不佳。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对待多音字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多音字的几种读音一五一十地抄在黑板上并根据不同读音组词,然后吩咐学生像念经一样地将它们装到脑袋里。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只会记住其读音而不会具体运用。其实像笔者上面所介绍的那种融入课文具体环境中去理解字义,从而掌握读音的方法倒是可以尝试一下的。此外,把这些多音多义字分别编造成既能概括它们不同的读音及常见的用法,又比较有意义的精短语句或语段,采用“一连串”的方式来学习、识记,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强——意志坚强(qiáng)、性格倔强(jiàng)的小强(qiáng),是不会强(qiǎng)颜作态的。

数——两岁就能数(shǔ)数(shù)的孩子,如今已经是数(shuò)见不鲜了。

差——他在出差(chāi)途中看到:现在,城市和乡村的差(chā)别越来越小,已不差(chà)多少了,仅就住房来说,以往那些参差(cī)不齐的农舍,已大都变成拔地而起的楼房了。

猜你喜欢
伯父读音公开课
“那”与“哪”的读音
一幅油画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伯父的黄昏恋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我是小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