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秋红
(中共许昌市委党校,河南 许昌 461000)
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执政基础与活力源泉都在基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明确指出了党中央针对基层组织的建设所作出的的新部署、新目标、新定位,为如何全方位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指引了目的与方向。
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整个组织体系中的基本细胞。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教育管理党员、发展新党员、监督党员的重要责任。”打造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有利于提升党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发扬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有利于坚守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有利于增强党的向心凝聚力与组织战斗力。
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与群众保持联系与沟通的纽带。新形势下,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组织形式与分配方式渐趋多元化,人们的就业渠道与利益关系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群众对党的期盼越来越高。党的基层组织直接联系着人民群众,承接着人民的期盼,能否正确对待基层党组织关系到我们能否始终博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只有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的桥梁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及时了解群众的想法,真实感受群众的喜乐,切实解决群众的忧虑,将联系群众工作纵深,将服务群众工作做细,才能不断强化党的执政根基。
基层组织推动着中国共产党政策方针的落实。尽管各基层党组织单位都具有不同的领导体制,担负不同的工作分工,但它们都具有其余任何社会组织都不能代替的作用,那就是团结好党内外的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不断宣传和落实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与政策方针。建党97年来风风雨雨的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充分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只有通过基层党组织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路线与方针政策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组织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才能保障党的伟大事业,才能推动党的不断进取。
走进新的时代,基层组织建设的格局发生了历史性改变,新兴领域大量出现。面对新的历史格局,我们要加大党组织对全社会的覆盖,在任何有人民群众的地方都要有党的工作,在任何有党员的地方都要有党的组织,在任何有党组织的地方都要完善健全的组织生活,扩散党的影响力。
第一,重视非公有制企业。以其为突破口,加大力度,加强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中的力量建设。更加重视巩固和改进党的组织,发挥党的组织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争取每成熟一个党员就可以建立一个党组织,继而使其得到巩固,并带动起一个群体。
第二,重视事业单位。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汇聚着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与各行业人民群众都有直接接触,党在这些单位的力度加强具有迫切性。面对这些单位,应该弄清要点,明确责任。对于存在党员但人数较少的单位,可以采用联合建制或者挂靠等方式;对于没有党员在编的单位,要通过派出指导员的方式来开展党的工作,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带入党。第三,及时调整与健全社会党组织。尽快实现“一个社区,一个支部(总支部,党委)”。特别要注意在城市新区、开发区、新建居民区建立党组织,在小城镇发展党组织,在关停破企业聚居区引导完善党组织。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是如此。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需要遵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律抓好“五个事”。
抓班子建设,选好“领头雁”是关键。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选拔要按照双向培养的原则来拓宽渠道,在选人用人的方式上改变原来被动的“等上门”,为主动的“迎进门”,在群众认可的党员中选拔具有良好政治素养与过硬工作能力者进入领导班子群体,并不断督促其学习与提高,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实践证明,选好人,建好班子,才能挖掘自身资源和内在潜力,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发展。
党员作为党组织最基本的细胞与行为主体,其班子队伍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当前,一些地区的地方党组织对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重视,导致这些地区的党员队伍存在各种问题,如:党员队伍老龄化、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党员的先锋作用弱化等,其中以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党员发展工作无法抓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无法跟上,所谓的“抓党建”工作,也只能是空谈。新时代,要进一步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各地各级党组织根据党员在不同行业与岗位的不同特点,对广大党员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发挥示范作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机关内党员,关键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踏踏实实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自律、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企业内党员,要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全面完成,推动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改革;对于农村党员,可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探索并完善“一编三定”工作机制;对于街道社区党员,要注重和谐邻里关系,积极与群众沟通联系、做好社区服务,帮助社区困难群众解决困难局面,引导居民维护社区秩序。
提高务实做事能力,需要加强活动载体建设。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比如“共产党员承诺制”“党员示范区”“党员零差错”等。此外,活动载体的建设还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既要有丰富的内涵,还要彰显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仅仅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将会犯形式主义错误;但若过于追求内容而完全抹去形式,则会大大减少宣传力度,降低影响力。因此,这要求我们在进行活动载体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现实可操作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要发挥宣传示范作用,扩大影响范围,反向推动务实做事能力。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力度,不把心思和经历放在提新口号、变新花样上,求真务实、循序渐进,切实维护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制度建设对党支部自身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制度问题是一项关系到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大事。规范的制度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正规化,还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科学化。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党组织职责制度。根据有关的规定,划分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与其他成员的职责任务,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其二,党组织生活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坚持“三会一课”,结合实际推进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推动活动方式创新,并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和完善。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并注意结合实际坚持和完善。其三,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党员培训制度、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党员向党组织报告思想工作制度等。其四,民主制度。主要包括党支部(党总支、党委)委员会换届选举制度、对单位重大问题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的制度等。除此之外,还有党员监督制度。
阵地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能否搞好场所阵地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组织对人民群众的感召力与血肉联系。搞好基层阵地建设,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需要以下几点思考:其一,场所设置是否规范化。在基层党组织场所阵地建设的工作中,要严格标准、加强管理,从多方面因素通盘考虑,提升场所阵地的规范化、标准化。其二,资金来源能否多样化。各级党组织可采取“三级六方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基金投入力度,减轻单一党组织财政负担。其三,平台搭建能否立体化。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搭建远程教育、电视、广播、网络、手机报 五大平台”,打造宣传、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党员教育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