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2018-01-25 19:12
山西青年 2018年17期
关键词:总书记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 瑞

(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与当前我国的具体实际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理论。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这一理论的形成立足于当今国内外整个全局的实践活动过程,深入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在新时代我国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逐渐丰富。

一、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当今时代变化和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总结以往社会实践的经验,深化当前社会实践的认识,处理好新时代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的理论逻辑

实践观理论自产生之时,就为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进行理论指导,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哲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在许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理论与实践二者的关系及其意义。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①这一关于理论与实践二者关系的论述。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中得知在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坚持学习理论知识,更是要在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实践活动当中将我们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我们不想落后于高效发展的社会,就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理论,学会用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理论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2013年的“五四”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②这一论述强调了理论与实践二者要相互结合,学好正确的理论知识可以更加有效的指导我国新时代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我们在社会实践过程又可以补充完善理论知识。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论与实践的这些论述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理论的重要内容。

(二)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以往我国开展社会实践的经验,立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认真审视我国当前实际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四个全面”,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实践。

“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领域层面的改革,是为了保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我国顺利实施而提供的强有力的制度保护。为了调节政府与市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的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此外,还有铁道部转变为铁路总公司,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的一系列措施,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实行法治建设的趋势。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依法治国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法治化进程,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但一些法治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面对这些现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全民树立法制观念,学会用法律来解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开启了我国法治实践建设的新局面。

“四个全面”战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是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理论的具体实践运用。

二、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充分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各个时代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思想理论。

(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则是我国在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的发展过程当中,在结合我国具体的国内外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国每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都结合具体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思想。

1.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观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理论,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并指导了我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

第一,首次提出了社会实践的概念。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关于“社会实践”的概念。他认为我们作为人的社会实践的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止是局限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科学实验这三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第二,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进一步确定了实践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毛泽东同志认为我们人对客观世界的一个正确认识,必须在社会实践这个范围之内去进行认识,不能离开社会实践而单独存在。第三,指出了社会实践是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毛泽东同志认为真理只有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革命实践的检验才能被真正认可,而对真理进行社会实践的检验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我国具体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真理不是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它也有其适用的范围。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改革开放这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我国现实的社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并且以“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为指导。比如说“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接着邓小平同志为深化实事求是理论的内涵提出了解放思想,提出要根据我国社会的具体实际情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同志提出“与时俱进”这一理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化的理论思想。江泽民同志认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要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实践的创新作用。我们要创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必须要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趋势。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强调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象,要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的提出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二)习近平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合、与我国具体实际国情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思想。

1.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的内涵

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和发展的存在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中的一种能动性的物质性的社会活动。

实践观就是人们自己对于社会生活发展及其相关的实践活动的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想法、看法。人生来就是独立的,由于我们每个人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以及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各有其特点,所以我们的思维方式更是各不相同。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自己惯用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以及所要改造自己所实践的社会活动。

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理论则是习近平同志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与建设的发展过程当中,在结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的前提下,与我国当前具体的国内外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理论成果。

2.习近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深化我国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丰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

(1)明确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复兴之路》的参观过程中提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在经过无数次的历史革命实践之后摸索出来的符合新时代国内外实际情况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都来源于我国社会的历史实践活动。

由于历史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实践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所不同。我们不能因为人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否定过去;也不能因为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否定未来。明确社会的历史性可以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发展。

(2)创新生产实践理论

我国自建国七十年来,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人们不仅要求吃、穿、住、行等物质层面上的满足,更是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这一论述是自科学发展观之后对生产实践理论的发展。生产实践的重中之重就是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中可以了解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二者发生冲突,则“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我国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要合理的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创新和发展了生产实践理论。

(3)实践要以人为本,强调“人民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的根本目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人民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的支持是社会实践推进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改革和建设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做到一切为人民着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更加繁荣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在于实践,只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三、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一个理论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是否能够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理论为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确立了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环境、要求在新的发展时期都发生了变化。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必须要用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来应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社会发展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因而,新的发展理念随之产生,即“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⑤

“创新”发展理念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创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创新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了让我国社会发展保持生命力,把“创新”的发展理念体现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及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当中。“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刻分析,强调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放眼全局,时刻牢记“绿色”的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而提出来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的实践的一个理论性总结。

(二)落实了社会发展的新方略

实践的发展推动理论的丰富与创新,而新的理论反过来又会指导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十四个坚持”,这“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新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新的实践,充分发挥新方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全面深化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是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就是科技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从扩大内需和发展实体经济入手。这体现了我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牢牢把握住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的创新性。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基本方略,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罗万象。全面深化改革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

(三)确定社会发展的新举措

为推动社会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举措,要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在今年3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针对我国1982—2013年七次机构改革重视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和经济管理机构改革的传统,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突出政府的综合执法和公共服务职能,在相应的机构设置上进行了优化和强化。例如组建了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了医疗保障工作,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便利的看病就医;将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突出了关注人民群众健康的职能。这次国务院改革是一次深刻的变革,调整力度非常大、数量非常多,不仅关注精简国务院下属机构的数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而且要在市场经济发展充分的条件下确定政府的职能框架,优化各个部门的职能配置。

2018年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更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实践观理论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解决实践问题中形成,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发展,运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检验真理。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发展,是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武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服务。

注 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7.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91.

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5.

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9.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05.

猜你喜欢
总书记马克思主义特色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