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南 真
(龙岩市第十中学,福建 龙岩 364000)
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为实验提供保障。
(一)组织全体成员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参加培训,学习课改精神,做好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注意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备课小组定期检查和交流。
(二)全体成员实验教学中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勇于探索,积极突破,工作有记录。
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开发音乐乡土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师生进行采风活动,培养研究性学习,实施乡土音乐进课堂阶段。
走进茶乡。成立畲族山歌队,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近民间艺人,感受民间文化,向艺人们学唱畲族山歌《水仙名茶天外香》《畲人幸福万年长》《盘古歌》等。
走进画乡。成立民间民俗表演队(板凳龙队、竹马队、民间舞蹈队),收集、学唱新桥童谣,定期请本土民间艺人来我校授艺,适当参加地方演出,让学生的知识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走进花乡。组织学生参观永福十里花街,认识永福培育的各种花卉,学习永福民间舞蹈及永福山歌、童谣,举办花卉竞猜比赛。
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乡土音乐的热情。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人们在生活中的很多场合都爱唱民歌。在教学中,老师适当引入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童谣、民歌,让学生耳目一新。并注意结合本地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综合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1.根据年段确定教材并制定计划。低年段以念唱童谣为主,高年段则学唱民歌和念唱童谣。由于童谣是在游戏方式之中吟诵,故它又能在一种嬉戏的气氛中尽情地流露出少儿的自然天性。低年级确定的童谣有:《小蜜蜂》、《月公公 月娘娘》、《长尾雀》等,高年级逐步加入山歌及汉剧,如《季节歌》、《水仙茶》《当红军》等。
2.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童谣读音、吟诵培训学习,每月开一节乡土音乐研讨课。比如:教研课《卷粿条》,教研课《推呀推》,教研课《小蜜蜂》。在时间的安排上要求老师每个年级每学期至少上三节乡土音乐内容,每学期向音乐课题负责人汇报总结一次。
1.利用课间
身边的童谣——楼道宣传
学校在楼道及礼堂的墙壁上设置童谣图片栏,每个图片栏内都有一首学生较为熟悉的本土童谣,如:《月公公月娘娘》、《打铁哥、打铜锣》等。让学生在跑跑跳跳中也能接触到本土童谣。
2.举办活动
举办了“激情校园大家唱”元旦歌咏比赛。让学生唱家乡的民歌童谣。
举办“浓浓故乡情”乐器比赛。让学生演奏家乡的原创歌曲,民歌及童谣。
邀请永福民间艺人到学校表演。形式是民间器乐合奏,有扬琴、二胡、月琴等乐器,分别演奏了《过江龙》、《南进宫》、《红绣鞋》等民乐,并学习永福山歌《种田歌》。让学生走近民间艺人,感受民间文化。
收集每个阶段的实验计划、实验小结、调查报告、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评析实验得失,检测实验效果,进行成果鉴定。
童谣教案有:《家乡的小吃》、《浓浓故乡情》、《端午乐》、《家乡风光》、《小蜜蜂》、《搅糊糊》等。
论文有:《走进漳平童谣》、《走进童谣 亲近闽西》、《让童谣走进音乐课堂》等。
课题组成员分工收集各种原始材料及开展活动的图片撰写阶段性报告,迎接评估。
我们从童谣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几方面去收集各种民间童谣,发动全校教师、家长等多渠道进行搜集,共搜集童谣40余首。过后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打印装订成册。从内容上分成了三乡风采、漳平小吃、快乐的节日、家乡童趣四个单元。
2018年5月18日在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福建省“十三五”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基地立项课题《〈漳平童谣〉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附属小学曾老师开设了一堂教学观摩课——漳平永福童谣《小蜜蜂》,兴趣小组的学生展示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漳平本土音乐及舞蹈节目,充分体现出了乡土资源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对漳平本土音乐的兴趣,对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研讨会内容丰富、成效显著,获得了与会专家、老师的高度好评。
童谣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浓缩风土民俗,因此我们不仅要把漳平童谣带进课堂,还要和其他县市学校相互学习,共享资源。乡土音乐课程经过探索、实践,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正视,在弘扬了民族文化的同时,更增进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