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颜绘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410000)
通过对大学生犯罪案件的分析发现造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抵抗挫折的能力低,不能接受情感失败。大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这座象牙塔里,很少接触社会,社会阅历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的打击。一旦遭遇挫折走不出来,就会做出违背常理的行为,严重时就会造成暴力犯罪。挫折侵犯理论者认为:挫折是侵犯的前提条件,挫折所导致的后果就是造成侵犯。例如,江歌案中的留日学生陈某,因与前女友复合遭拒,便残忍杀害其前女友刘某的室友江歌。二是性格比较冲动,不能很好控制情绪。大学生的性格具有冲动性,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希望采取简单粗暴一次性的方式解决。大学里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文化不同,性格不同,寝室室友之间缺乏沟通,小事化大,产生不可化解的矛盾,严重者造成暴力冲突,引发犯罪。例如,上海某大学林森浩,因与室友不合,投毒将其杀害。三是道德教育缺失,社会责任心淡薄。大学生自身以及高校对道德教育不重视,导致大学生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少,社会责任心薄弱,从而造成悲剧。
以高校思修课为例(思修课包括两门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学校、老师、学生三方面都认为思修课是“公共课”,不重视。学校的思修课采取的是大班授课方法,认为是公共课没必要像专业课一样进行小班授课。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照本宣科,流于形式。学生上课更是迟到早退,课堂上玩手机,开小差,应付所谓的期末“开卷考试”。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的课程,不是几节大课,一次考试就能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它是需要学校首先予以重视的。
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少,课时少,并且不重视。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机构体系不完整,形同虚设,无人问津。高校辅导员因工作繁忙也无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少,流于形式。由于学校机制的不完善以及经费有限,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而且很多实践教育活动只是发传单,拉横幅,往往实践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是没有意义的。
在学校方面,应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的看法,必须认识到专业发展与道德教育同等重要,使“公共课”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同步发展。让学生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是一门需要重视的课程。可以采取提高学分,增加课时的方式来引起重视。在教师方面,教育者首先应该自身认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传授课本知识,将课本中不能理解知识点转化为生活化的实例,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吸收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内化为个人思想并转化为外部行为。另外,此门课程的考核方法也不应该是以简单的开卷考试草草了事,除了考察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增设一些随堂测试,几个学生为一组,临时出题,看学生遇到现实问题的临场反应,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道德水平得到提高。正如贝卡里亚所说“教育的作用是正本清源,通过感情的途径,把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
心理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星刚说:“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使得他们在心智上逐渐变得不健康,一旦面对突发的各种刺激,他们就极其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最终发生不可逆转的暴力事件”。心理教育不仅可以调节学生低迷情绪,还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孤独感,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同时也能够正确认知自己,明白自身性格、脾气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学会自我调节,与他人和睦相处。因此,心理教育在高校中设置一套完整的体系是必要的。首先,高校应该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心理,制定出完备的课堂计划。此外,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能是“虚设”,必须按点开放。大学生对于心理咨询有一定的误解,认为有心理疾病的人才去接受治疗,因此,高校心理机构要纠正学生这种观点。要定期配合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社会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尽早接触社会,以至于不与社会脱节,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沟通,转换本来狭小的思维,提高与外界的交往能力。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教育体系,加大社会实践教育的经费投入,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社会实践教育中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适用社会需求,找到人生目标,宽大心胸,增强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