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云 孙 衡
(1.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7;2.烟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抓职业教育对培养人才的“工匠精神”十分重要。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时强调,要更加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由此可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过程中更加需要蕴含“工匠精神”的人才教育。因此,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重任。
随着职业院校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开设规模日益增大,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及行业需求的变化,工程造价行业也面临着向高端服务的转变,这就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来为这个行业服务。而目前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虽然有量的优势,但质的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工匠精神”方面有待加强。因此,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和高校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工匠精神”是满足国家转型需要的历史重任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时强调,要更加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具备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过程中更加需要蕴含“工匠精神”的人才教育。[1]
因此,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重任,这对建设制造强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院校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工匠精神”是提升办学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职业院校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并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转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使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双重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不仅具备职业技能的人才,同时也是具备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高品格、高素质合格人才。这是学校提升办学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三)职业院校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工匠精神”是造价专业人才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
BIM的引入和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冲击着决策、设计、施工等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而通过职业院校对造价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能够实现造价学生个人生涯发展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对接。所以,造价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在职业技能的竞争中突出优势,提升生存质量,这也是造价专业人才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并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造价专业人才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
首先,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较为滞后。目前形势下,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入学率和就业率,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致使“工匠精神”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渗透很少或几乎没有渗透。另外,还存在历史文化偏见。我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工匠”地位并不看重,甚至还存在偏见。在现代社会对工匠们缺乏足够的尊重,是弘扬“工匠精神”面临的重要问题。[2]
其次,职业院校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精神相关课程设置不成熟。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精神培养有所忽略,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相关的课程支撑。另外,仅仅通过在课堂上接受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提高效果也不太明显。[3]
再者,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短板。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就业为导向。[4]所以,职业院校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遵从造价行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存在职业文化融合的鸿沟。例如,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面所感受的成本意识不强,而在建筑项目施工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时刻强调主动地进行成本管理。
最后,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的师资队伍的基本特点是年轻化、女性化、高学历化。这些教师基本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的硕士或者博士,实际的项目经验严重缺乏,所讲授的大多是理论知识,对实践经验了解不多。另外,很多教师缺乏职业精神,奉献精神不够,缺乏敬业态度。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必须要具备“工匠精神”,拥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坚持用自身具备的“工匠精神”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担当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修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上一般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更多注重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学习,而忽略了职业精神层面的培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模式、专业设置和产教融合等方面着手,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促使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教育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世界质量管理大师P.B.Crosby把“质量”定义为“满足需要”。简而言之,提高质量就是不断满足客户需要的过程。所以,职业院校对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紧紧围绕企业、行业的需求,针对课程的设置是要符合企业和行业需求契机的,重视课程设置与“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联系。紧跟市场的步伐做出科学调整。
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该聘任有企业背景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兼职教师能在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中改善教师的整体知识和能力结构,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从课堂中能切实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深受感染。
创新“双师型”培养模式,秉持兼顾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的理念,提升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是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需求人才的必然选择。
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关于“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仅是职业院校应该关注的问题,而是社会各界都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职业院校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非常匮乏,这是急需解决的课题。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未能提出较为详尽的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模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相信政府、学校、企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学院的教育中,为我们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造价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