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超,赵 松,周 玉,覃梦枝,谭岳华,江 科,钱 平
(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贵港 537100)
猪场是猪生活的场所和环境,舒适的环境可以提高猪群的生产质量,而产房是猪场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养猪人都知道的黄金准则是“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和“防”基础工作要做扎实,发挥员工主动性。为保证秋冬季产房的安全生产,需要我们从人员流程管理、猪舍环控管理、产房母仔猪管理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精细化的疾病预防管理,有效建立起坚实的内部生物安全保护屏障。
在原有经典的消毒洗澡间设计上增加净区和污区划分隔离带,生活区衣物和生产区工作服、鞋严格放置在规定区域,人员走动单向不可逆,洗澡更衣后通过消毒通道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走道严格划分成净道和污道,净道用于人员行走,污道用于猪粪或死猪、胎衣车行走。产房组、配怀组人员及走道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按照岗位设置专属车辆和工作鞋清洗消毒区,进出产房需要更换工作鞋,加强对鞋底生物安全控制。
工作服清洗消毒管理:母猪场应配套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每天下班把所穿工作服清洗并烘干,做到每天更换两次工作服。进生产区不允许携带手机、钥匙等所有私人物品,生产区内配有专用对讲机、手机等通讯设备。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和清洗消毒空栏制度,做到空栏时间达4 d以上。产房转栏后对空栏、墙壁、走道、保温箱、补料槽等于当天清理干净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用1∶50全清溶液泡沫发泡机进行喷洒,喷洒15~20 min后用高压水清洗,做到无粪尿残留,无污渍,不允许留有死角。
空栏干燥管理:空栏清洗干净后,使用热风炉将产房温度提升到40~50 ℃,烘干栏舍5~6 h,保持空栏进猪前的干燥。此项措施对当前产房疾病控制消毒效果很好,多数病原在高温干燥条件下容易被杀死。
使用蒙特温控系统,通过实时的猪舍温度监测及时调整保温和通风设置,确保重胎猪18~20 ℃,哺乳母仔猪22~23 ℃的舒适环境。定期使用四合一环境检测仪器检测栏舍风速、温度、湿度、光照度情况,参照各阶段猪群环境参数标准进行调整。
环境温度超过24 ℃会引起母猪喘气等应激现象,因此,夏季栏舍温度控制在24 ℃以下为适宜温度。针对已出现应激的母猪可以额外补充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维生素类营养物质,缓解母猪应激过程中损失的营养物质。
做好母猪饮水管理,确保水质达标,水压合理,母猪饮水器出水量达3 L/min;合适的饮水器很重要,可选择弹珠式饮水器,此类饮水器出水量较大,而且水不易溅到产床,减少产床的湿度。
防止母猪出现便秘现象,便秘不仅使母猪体内毒素增加,也可造成难产和产后泌乳障碍等。针对出现便秘的母猪除增加饮水外,提高母猪的肠道健康很重要,场内多种红薯苗或牧草,在怀孕阶段喂青饲料,保证每头0.5~1 kg/d,利于肠道健康和补充天然维生素和氨基酸,也可适当在饲料里添加益生菌调理肠道健康。
提倡母猪自然分娩,分娩中不使用激素,只针对出现难产、应激现象的产仔母猪进行消炎补液。产后3 d开始仔细查看母猪子宫恢复情况,如出现炎症对母猪及时进行治疗护理,并实时改善和培训接产产程监控和消毒管理。
仔猪出生使用一次性纸巾接产,使用后的纸巾直接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仅能降低反复使用毛巾接产的生物风险,保持产房干燥洁净;而且提高了接产效率,让产房组有更多的时间护理猪群,提高产房生产成绩。
初乳管理。良好的初乳管理对仔猪疾病的预防起到关键作用,在第一次哺乳之后的0 h、6 h、12 h以及12 h以后,每 L乳汁中所含的蛋白质分别是157 g、130 g、9 g和6 g(Klobasa等,1987)。因此,初乳期大约终止于首次哺乳后的12~24 h,特别是6 h以内的初乳期是最有效的。仔猪出生后尽快让其吃到足够的初乳,保证每头都能吃到,如产仔数多过有效乳头数,可采取分批吃初乳的方式;体重小或弱的仔猪可人工辅助其吃到初乳。
执行补铁、保健、免疫等一体化流程操作,减少抓猪次数,降低仔猪生产应激。如补铁与保健、保健与免疫可同时进行操作,减少抓猪次数。
做好仔猪护膝和乳头保护。在哺乳过程中,仔猪抢奶时容易磨破膝盖,磨坏乳头,而且伤口容易感染链球菌,可用剪好的胶布贴在膝盖和前部乳头,预防膝盖、乳头磨伤。
仔猪保温选用可调节功率的红外线保温灯或带有加热功能的电热板,保证出生仔猪保温箱小环境温度达到32~35 ℃。
降低栏舍湿度。及时检修漏水的饮水器,改变传统带猪喷雾消毒方式,改为定期使用干粉消毒剂喷洒消毒栏舍,通过干燥管理将环境病原控制在极低浓度,同时能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保证仔猪远离腹泻、喘气等疾病侵扰。
管理重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如产房微环境管理做到降低湿度保持干燥就能解决很多疾病问题。猪场产房精细化管理就是把科学养猪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放过每个细节,只有切实做到“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手段,产房各种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略,如有需要可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