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肥胖人群静态行为特征研究进展

2018-01-25 03:53汪志胜广州体育学院运动技战术诊断与机能评定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05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肥胖率体力总量

汪志胜 (广州体育学院 运动技战术诊断与机能评定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0500)

非运动式行为(NB)可区分成两类:一类是静态行为或久坐不动行为,也被定义成人体进行坐着、躺着和进行能量消耗较少的体力活动(为1.0~1.5个代谢当量);另一类是人体进行轻微强度的体力活动,包括站立、自理活动和缓慢行走等活动形式,需要体内低能量消耗(为1.6~2.9个代谢当量)〔1〕。目前,超重肥胖率在全世界出现连续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体育学、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热点问题〔2,3〕,其并被认为是可预防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4〕。近些年,国际上已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发现体力活动时间量不足和静态行为时间量过长被认为是导致人体出现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等症状的危险因素〔5~7〕,同时以青少年体重指数(BMI)超重肥胖为界线,报道全球青少年每天至少进行累积60 min中等强度体力活动〔8〕,并将其作为体力活动时间量的推荐最低值,以及全球青少年每天屏前静态行为时间累积总量不超过2 h〔9〕,并将其作为静态行为时间量的推荐限制值。在国内,还未见文献报道属于本土人群的静态行为时间量推荐限制值和体力活动时间量推荐最低值,但有关研究报道,静态行为时间量与超重肥胖率相关,并认为静态行为时间量过长可能是导致出现超重肥胖等疾病的危险性因素〔10~15〕。本文搜集大量国内外有关静态行为和超重肥胖人群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总结超重肥胖人群静态行为的特征,为今后有针对性地研究静态行为与超重肥胖率的关联性提供参考。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超重肥胖 在国内,对于成人而言,基于《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的推荐标准值,以BMI≥24.0 kg/m2且<28.0 kg/m2为体重超重,BMI≥28.0 kg/m2为体重肥胖〔16〕;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可基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中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界定儿童青少年的体重超重标准值和体重肥胖标准值〔17〕。而在国际上,对于青少年和成人而言,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的推荐标准值,以BMI≥25.0 kg/m2且<29.9 kg/m2为体重超重,BMI≥30.0 kg/m2为体重肥胖且BMI达到≥40.0 kg/m2时为病态超重〔18〕。

1.2 静态行为 从外在形式的视角分析,是指人体进行一种长时间静坐的行为活动模式,包括非屏前静态行为和屏前静态行为两大类〔19〕。其中非屏前静态行为是指人体进行办公室坐着工作、课堂坐着学习、乘坐交通、阅读期刊杂志和书籍等与屏幕无关的静坐行为活动模式,不包括睡眠;而屏前静态行为是指人体进行打游戏、看电视、玩手机和玩电脑等与屏幕有关的静坐行为活动模式〔20,21〕。从内在形式的视角分析,是指人体在清醒状态时躺卧、倚靠或静坐着利用体内能量消耗的代谢当量进行上肢能量消耗较低的行为活动模式,下肢并非处于静止状态,其代谢当量每小时不超过1.5 kCal(路里)的行为,通常在1.0~1.5个代谢当量〔1,22〕。

2 超重肥胖人群静态行为的特征

2.1 超重肥胖人群非屏前静态行为的特征 非屏前静态行为是指人体处于一种清醒状态下体内低能量消耗的行为活动模式,需以坐着或倚靠的形式表现,并与屏幕无关〔23〕。在国际上,有关非屏前静态行为与超重肥胖人群的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调研数据分析得出,儿童和青少年的每天非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分性别均呈增加的趋势,BMI也呈上升趋势并数值突破正常标准值,导致出现超重肥胖等症状〔24〕。有研究证实,相对于正常体重的儿童、青少年而言,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总量较少,而进行非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较多,尤其以每日静坐时间总量为主〔25〕。

最近一项研究报道,儿童、青少年的上学日非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要远远超过休息日非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可能是由于上学日需要在课堂听课、学习课本知识,其BMI超重肥胖指数在上学日表现尤为显著,表明上学日非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可能是儿童、青少年出现超重肥胖率的危险性因素〔26〕。目前,在国内外关于非屏前静态行为与超重肥胖人群研究领域的文献并不多,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实证研究,界定属于本土超重肥胖人群的非屏前静态行为时间量推荐限制值。总之,超重肥胖人群非屏前静态行为的特征是超重肥胖人群进行每日的静坐时间总量较长,静态行为时间总量过多,体内能量消耗较少,并与屏幕无关。

2.2 超重肥胖人群屏前静态行为的特征 屏前静态行为本质上也属于一种久坐不动的行为活动模式〔21,23,27〕。国际上已有研究证实,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不同性别间每天使用网络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女生所使用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的比例要高于男生,在超重肥胖率方面,女生存在的发病率同步要高于男生,表明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过长可能是导致出现超重肥胖率的危险性因素〔28〕。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每日看电视和玩电脑等与电子屏幕有关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过长,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时间总量较少,可能致使出现超重肥胖等症状〔27〕。

关于超重肥胖人群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推荐限制值的研究表明,以BMI超重肥胖指数为界线,每日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不超过2 h作为推荐限制值〔9〕。关于其时间量推荐限制值的研究,最近国外已有研究员进行汇总各国超重肥胖人群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量的推荐限制值,主要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29〕。国内现有研究表明,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休息日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与男生发生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上学日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与女生发生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对于成人而言,有研究得出,不同职业人群的看电视屏前静态行为时间量越长,其BMI超重肥胖指数增加的患病率越大,其中女性和老年人群受影响最大〔15〕。

国内有学者〔19,21〕对屏前静态行为与超重肥胖率儿童青少年的研究认为,两者之间究竟谁是因谁是果并是否存在因果关联,对于国内本土人群来说还未有足够的证据,仍要需要一个长期的全范围大样本量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的跟踪研究。但有学者对部分地区大样本量调查显示,可能是由于看电视和玩电脑等与电子屏幕有关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总量过长,占用了运动的时间或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体力活动时间,并从电视和电脑等电子屏幕中学习与饮食有关的不健康广告知识,导致饮食习惯不良,最终致使自身存在出现超重肥胖等患病率的可能性〔31〕。因此,界定属于国内超重肥胖人群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量推荐限制值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静态行为时间过长可能是患超重肥胖率的危险性因素〔30~32〕,此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运动、偶尔运动的人群与几乎不运动的人群中均有超重肥胖人群的存在,是否患超重肥胖率与运动或不运动(静态行为时间过长)有一定的关联性且两者存在因果关系需有待深入研究,并以大样本调研数据来初步界定静态行为时间量中的非屏前静态行为时间量和屏前静态行为时间量的推荐限制值。

猜你喜欢
肥胖率体力总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人类的收留
加油!
水下作战用啥枪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