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看见学生整体地思考
——观张齐华老师『超市建在哪儿』一课有感

2018-01-25 03:51:18张宏伟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意识因素思维

◇ 张宏伟

齐华老师这节课的视频,我看了三遍。看什么?捕捉孩子们的学习画面,揣摩孩子们的心态,品味孩子们的改变……

一开始,教师呈现的问题情境很简单。此时,孩子们内心其实没有什么挑战的兴趣,表现得相当轻松,没把它当回事,大都跟着感觉走,礼貌性地参与,浅层次地思考,模糊、直觉、单方面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当几个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思考的因素,以及基于相应因素做出的决策后,课堂的温度开始上升,孩子们一下就精神了。因为,他们从别人的身上找到了不同的“自己”,这正是开放的大问题和班级教学的意义——情感的共鸣、思考的碰撞和智慧共生。

随着思考的自由推进,孩子们的想法越来越多,思考的面越来越广,考虑到的因素越来越丰富,掀起了辩论的高潮。这时候,孩子们对问题的聚焦度非常高,他们的视野和思维被彻底打开了,思维从片面走向全面。

接着齐华老师提出:“能不能让‘如果’更精准一点,给一个具体的数再进行分析?”课堂实况是学生在数学的争执和辩论中不断地碰撞,逐步发现:即使只考虑“人数”这一个要素,超市的位置也会随着人数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对一个要素的考虑因为量化从模糊到清晰,从浅层次走向深层次。

这中间,还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又非常值得思考的戏剧化场面——那个“仓皇逃离”的孩子,来到黑板前,急不可耐地写出了两个算式:100×2+50×4=400,50×6=300。他明确地知道,300小于400,且透过这个数据朦胧地感觉到超市建在小区A比建在三分点上更为合理。但是他暂时还没有想清楚为什么是这样。

其实这个孩子很了不起!他思考得很深入!他是在整体统筹地思考!他计算的其实是两个小区所有人都完成单次购买所走的路程总量 (步行则可代表体力、时间的消耗总量;驾车则可代表着燃油和时间等的消耗总量),继而做出了整体低耗的优化选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角度或思维方式。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剖析,但课堂实况是把它略过去,并最终擦掉了,稍稍有点可惜。

在不断的辩驳、追问和深思中,孩子们渐渐从数学中挣脱出来,开始超越数学进行思考,比如:刚需的情况下,商家就可以任性而为等。很多孩子开始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这对改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即解决问题不仅仅只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还要充分考虑其他非数学的因素,这是在培养学生完整、辩证的问题分析观。

教师最后依次出出示:总人数→逛超市人数→人均消费额→购买次数……让学生分别做出决策,并不断依据下一个数据否定上一个决策。这其实是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从一组数据(因素)→几组数据(因素)→大数据(所有因素)的分析过程,学生的问题剖析意识逐渐从个别、零散逐步趋于综合。

要解决的问题到了最后依然悬而未决,因为这节课的目的根本不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试图对学生看待问题的观念、分析问题的意识进行改变和完善。而改变人的观念和意识是教育中最重要、最困难、最具挑战性的工作。然而,齐华陪着孩子们,演绎得那么自然,那么流畅,那么赏心悦目!

猜你喜欢
意识因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