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摘要:数学学科逻辑严谨、思维深刻,如何以点拨质疑思辨为主线,交互嵌入评价为保障,凸显思辨体现学生的我思我存在,我展我精彩,我辩我明白的课堂互动,构建数学思辨课堂的思维背景,才能为提升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教师层面的导、点、评和学生层面的学、思、辩提供基点。本文阐述了思辨课堂下培养初中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导学策略。
关键词:思辨 归纳推理 导学
一、“导”学策略
从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层面出发,研究如何站在学生的立场通过教师的“导、点、评”加强学法指导,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琴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提炼培养归纳推理能力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学生归纳能力有效提升的课堂教学平台;
1.巧设例题,在数学课堂的的例题析解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在例题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题目作为例题是关键。教材中的一部分例题,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使教材具有教师个人思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会用教材提供的例题,也要自己创造例题。要注意例题的分类,同一类型的题目要精讲,透讲。同类型题目重复讲,学生会生厌,无趣;若讲解只是浅尝辄止,则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归纳推理问题,开动学生的脑筋,让学生自己思考,进而渗透"归纳思想",逐步提髙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1]
2.新课或新知识导入要激起学生探索归纳的好奇心和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新课导入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语能够创设激趣的思维意境, 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无疑会事半功倍。从教学内容上讲, 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教学重点相关联, 但最好不是结论性的答案, 而应留白, 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 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 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展示, 激发学习的兴奋点。因此,教学中,要设计适合学生进行归纳的情境创设。[2]
3.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适合学生猜想归纳的教学内容的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1)引导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归纳
比如在"数与代数"中培养数学归纳能力、平方、立方以及幂的运算、完全平方公式的发现、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等,在"空间与图形"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边数与顶点数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内容,皆可运用归纳式教学,运用提问的技巧,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归纳,得结论;
(2)引导学生对数学模式进行归纳
引导学生对数学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目前数学课本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活中常见、流行、趣味性的数学案例,这些案例之中蕴含着数学思想和数学模型,如经济增长率、存款利率、山高计算、转盘游戏等问题,这些复杂关系不能直接得到,必须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数学建模能够通过设定教学模式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数学建模的最终目标是将表面上毫无规律可循的生活实例归纳概括为某个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
数学是对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科学,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在数学题型中包含的众多思维方式,都是数学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归纳思维,既可提髙解题能力,又能长久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促进理性思考,而中学阶段最常见的数学思维方法有类比、转化、数形结合、换元等等。
4.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归纳推理核心
在教学归纳推理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要有不断渗透教学的意识, 而且对于归纳推理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指导。首先要加强发现结论的培养,比如平方差公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许多内容都可以结合归纳推理要求学生学会发现规律,而且可以渐渐的让学生用严谨的语言来表述。对于综合运用部分,教师还要特别加强数、形关系中数量关系的总结,这也是帮助学生学会归纳的一种方法。最终,要学会逐渐放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办法发现并证明结论。
二、学习策略
从学习的主体者---学生层面出发,研究如何通过学生的“学思、展思、辩思、反思”,在多维互动的有效学习中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在转知成智中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1.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 深入研讨,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在基于智慧思辨课堂的四思“学思、展思、辩思、反思”中亲自经历归纳推理过程
实验过程中, 当学生已获得较典型事物的表象并进行初步思考后, 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研讨,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组织学生研讨, 一般以“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四思对应的学习流程(预埋支架自主生疑---提出问题互助释疑---活动探究重点质疑---总结提炼点拨归纳)为环节,按照说现象、谈想法、议结论的步骤进行。
2.培养学生自觉理归纳的意识和习惯
经发现,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有整理归纳的习惯。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整理归纳的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學习过程中,常会遇见相似的概念、公式、命题等,引导学生去类比、归细,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
3.优化知识结构,重视课堂小结或单元总结,促进数学归纳活动的及时拓展与延伸
数学课堂小结或单元总结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任务或单元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升华的数学行为方式,也是知识的延伸与后续学习的基础准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技巧,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方法等,这种经历“归纳思维”生成的思想经验是最具价值的。
4.在基于智慧思辨课堂的四思(“学思、展思、辩思、反思”)中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中针对学情,进行学习方法点拨,引导学生对于问题善于归类,总结类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形成日结月累的习惯,养成善于归纳的习惯,在学思、展思、辩思、反思中拓宽思维,举一反三,达到提升归纳推理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静.初中生数学推理能力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2]李海玉.论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