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晖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和原动力是创新。创新是高等教育与生俱来的DNA,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之“源动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整体构建,系统推进。本文分析十余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探索,对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开展路径进行了研究思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改革 探索实践
一、创新创业教育背景
中共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世界各国也把创新创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联合国更是明确提出,拥有创业知识和技能,是现代人应该持有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教育部从2007年开展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到后期拓展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分为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三个类别。2010年,正式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并提出九大具体措施方案推进工作。开启了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2018年,教育部成立創新创业指导委员会(2018-2022),旨在持续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中,充分发挥“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和“先锋队”作用。
总体来说,我们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也面临挑战,作为一个新鲜事物,转变观念是教育取得革命性变化的先决条件。中国将就业从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变,特别需要文化的支撑。大学现在有很多文化,却缺少一种自省自律的,自己的质量文化。我们希望创新创业教育变成大学质量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动力,一种价值的认同。拥有了自己的质量文化,更多的中国大学将从成熟走向出色。
二、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路径建议
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创业示范课程。鼓励组建跨学院、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意识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广泛应用与实践。强化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建立一支专兼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实践,搭建校内外、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充分发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引领作用,推动高质量师生共创。
2.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政府牵头、产业支持,大力开展政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技术、社会的深度融合。强化科教协同,结合重大、重点科技计划任务,进一步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继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在科研实战和现场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突出能力培养核心,按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五个层次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优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统筹设计各类课外实践项目和各级学科竞赛,提升项目和竞赛的深度和水平。大力推动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
4.各高校要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打造德育大平台,开展好大学生红色筑梦之旅项目;打造好智育大平台,办好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打造体育大平台,把创新创业活动与体育教育相结合,锤炼学生拼搏性;打造美育大平台,建设美美与共的和谐之美新时代;打造劳育大平台,把创新创业活动作为大学生高阶的劳动来培育
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