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丽 马义 肖迪尔
【摘要】本文以教学实践案例《礼运大同篇》来阐明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运用“以学生为中心”参与式教学,通过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了“展开抢答疏通文意”“两两PK深化理解”“作业布置及时引导”的教学环节来构建了高效、有趣、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任务驱动 礼运大同 语文教学
【课题来源】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院级重点课题,编号:KY-ZS-2017A0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066-01
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尤其在高职,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心智的成熟会让他们在课堂配合老师的教学。
儒家文化的经典《礼记·礼运大同篇》,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 “大同”与“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虽然字数不多,却字字珠玑,句句破的,把以天下为己任,以仁德为核心,以孝悌为宗旨,以人伦为基准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揭示得明晰深邃,字显意蕴,折射出了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仁光。
我在讲授这篇课文时,紧扣我国现在正大力弘扬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篇首的“大同”“小康”思想入手,用对比与诵读吟唱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比,理解“大同”与“小康”的不同,通过读读吟唱,来领悟先贤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并且感知文字的美好。用别样的方式让同学位学习了这篇课文。
课前做大量的预习工作。运用蓝墨云班课平台通知学生们预习课文,了解孔子、了解《礼记》;熟读课文,自行理解课文大意;学唱《大同歌》。
课中团队合作,进行小组间的大PK
把全班分为四个组。“大同”组、“小康”组、诵读组、吟唱(歌唱)组。具体活动步骤如下:
展开抢答疏通文意。一上课,我就抛出五个问题,各小组进行研读思考,认真讨论,积极抢答。1.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大道”与“大同”的关系?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的?4.作者为什么会设想出这样一个理想社会?5.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全面理解“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大道是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是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行,则老百姓便可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了。也让学生知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实施“大道”实现“大同”的根本。儒家一直追寻的理想社会的概貌就会很清晰展现同学们的眼前。
两两PK深化理解
第一环节:“大同”组与“小康”组PK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表格“大同时期与小康时期特点”。请诵读组与吟唱组作评析。
通过两相对比,不难让学生理解大同是以道德为基础自觉形成的秩序社会,而小康是以利益分配和礼仪为基础强制形成的秩序社会。
第二环节:诵读组与歌唱组PK赛。让学生以诵读和歌的唱方式深化对大同”一节内容的的理解。诵读组的同学们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后,通过反复讨论,反复练习,把“大同”一节的内容作了节奏和声音的处理,分角色轮诵与齐诵完成了他们对“大同”的理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齐)。選贤与能(学生甲),讲信修睦(学生乙),故人不独亲其亲(学生丙,全组反复),不独子其子(学生丁,全组反复),使老有所终(学生甲,全组反复),壮有所用(学生乙,全组反复),幼有所长(学生丙,全组反复),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所有男同学),女有归(所有女同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全班反复)。
吟唱组也不甘弱,课前通过跟音频学唱《大同歌》,对于歌曲用心地作了处理,先由一“女声”唱一遍,再全组合唱一遍。用虽不专业却也整齐划一的洪亮声音高亢地唱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
最后老师再总体评价。对各组的总体表现及完成任务的情况作评析,既肯定了学生的参与又深化总结文章的内容。
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动小结:利用声音、情感来表现对理想社会“大同”的描绘与展望。多种展示,既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多彩地展现社会美好,激发大家的向往,从而对照自己,不断完善自身。
作业布置及时引导
课程结束后,阐明两千多年以来,“大同”理想社会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历史上洪秀全、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林觉民等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我国当下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请同学们以“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引导学生树立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通过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机能,构建了高效、有趣、和谐的课堂,使学生在精积极参与中获得知识,获取能力。
作者简介:
万丽(1971.02-),女,汉族,硕士,高级讲师,主要从语文教育教学。
马义(1968.11-),女,汉族,本科,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育教学。
肖迪尔(1984.06-),男,土家族,本科,助理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