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囡囡
【摘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职业培训在高等职业院校工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双重使命。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培训 对策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2-2020)》在“职业教育”部分中明确要求“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等内容。这说明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双重使命,职业培训在高等职业院校工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职业培训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工作岗位分析和工作说明书的要求,以培养和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活动。其具体涵义有三点:①职业培训是一种以劳动者为特定对象的人力资源开发活动;②职业培训是一种为直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中某种特定工作岗位需要而开展的定向性培训活动;③职业培训是根据国家的职业分类及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活动。职业培训的对象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即包括即将成为劳动者的(如职校的学生),也包括已经成为劳动关系一方当事人的劳动者。职业培训具有周期短、针对性强、技能性强等特点,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高职院校在职业培训的问题
1、管理体制僵化,制度执行力不强
高等职业院校在依法依规开展职业培训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僵化的原因,导致职业培训,特别是社会职业培训不能有效开展。这一点在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体现得尤为明显。首先,审批程序繁琐。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校外机构合作开展职业培训之前需要签到合作协议,在协议中有些显而易见的问题由于没有文件依据,没有先例,导致合作搁浅,协议无法签订;也有些由于协议审核时间较长,导致校外机构失去了合作意愿,最终不了了之。其次,财务结算时间长。根据财政的相关规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培训收入须全额上缴,待反拨收入后,才能按照规定开支课酬、人员管理费等。从学校上缴到财政返拨至少需要半年,这导致教师的课酬、工作人员的管理费得不到及时地发放。另外,受制于大环境、大制度的约束,在分配方面学校虽然有想法,但是不敢突破。而现行的分配机制,让业余从事职业培训工作的教师和不从事职业培训工作的教师之间,没有形成收入差别,根本无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教师从事职业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就受到了严重打击。
2、职业培训跨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机制
据了解的情况来看,现在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学历教育,给予职业培训,特别是社会职业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职业培训工作也遇到一些问题,如按照机构部门工作职责,职业培训是培训部门的事情;或者教学院系依据本专业的资源自行开展职业培训等,这样的分工或者观念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的发展。按照贵阳职业技术学院部门工作职责,职业培训工作应由培训部负责开展和归口管理,但实际上这些工作是由各相关分院、系部、校区自行开展并承担管理。因此,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需要各部门有效紧密的衔接。
3、校企合作的同时未深挖企业的培训需求
在实践中,行业和企业更注重的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如何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破解的难题,而校企合作办学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普遍接受和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①“行业+企业+学院”模式——轨道交通分院;②“园区+支柱产业+学院”模式——装备制造分院;③“学院+大学+企业”模式——食品药品生产与检测分院;④校中企(厂)模式——将企业引入学院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比如中国移动集团贵州分公司10086实训基地、重庆德克特科技有限公司德克特项目班等。但是这些校企合作由于多种原因也只是停留在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课程、教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阶段。学校没有挖掘校企合作企业培训需求的意识,更没有将这种外在的培训需求内化为学院职业培训的动力。
4、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根据职业培训对象的不同,本文认为职业培训可分为在校生职业培训和社会职业培训两大类。从培训对象来看,在校生职业培训主要针对以在校生的身份去报考或者参加的职业培训。社会职业培训,是指劳动力市场中不以在校生的身份去报考或者参加的并以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培训活动。目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职业培训绝大部分是针对在校生的,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较少。而针对在校生的职业培训主要是采取将职业培训内容与教学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并对应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每个毕业生必须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从而推动在校生职业培训的开展。多数情况下学院只是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技能考试的场地和设备,所以说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潜能并未充分挖掘。
5、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没有严格执行
根据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我国1993年就颁布了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和相应的规定,如《职业资格证书规定》等,而在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2-2020)》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等内容,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实际上并未按照国家关于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执行,导致无证上岗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对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还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及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6、政府对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的扶植和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是社会资源的分配者和社会政策的制定者,因此政府在合理配置职业培训资源和制定职业培训政策上具有主导作用。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先后于2011年分别以装备制造分院和磷煤化工分院为依托成立了贵阳市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和磷煤化工职教集团;牵头成立了贵阳市职业教育电子电工行业指导委员会、贵阳市职业教育数控技能行业指导委员会;2015年应邀参加了贵州大数据产业职业教育集团。三个职教集团、两个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意在通过加强产教结合、校校联合、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集团或行业的组合效益和规模效应,形成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专业发展趋势、以职业需求及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和行业的共同发展。然而也仅仅只是成立了职教集团或行业委员会,成立之后政府部门并未给予指导、推广以及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倾斜,职教集团或行业委员会成立后也没有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运作,所以并未达到职教集团或行业委员会当初设立的初衷,技术技能人才的培養在量和质上都并没有得到提升。
二、推动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对策
1、高等职业院校要以市场导向、主动出击、按需培训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必须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加强服务社会的意识。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职业培训可以在满足学历教育和在校生职业培训的前提下,利用现有校企合作资源,主动联系培训业务,合理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实验实训场地等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等软件资源,根据企业的需求组织开发培训项目,从实际上帮助企业解决技能人才问题,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达到增加职业培训收入和增强社会服务的目的。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不同,职业培训属于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不能照搬学历教育的规章制度。因此职业培训在专业、课程设置、招生、教学、师资配备、学籍管理等方面要建立健全自己的管理规定,这样职业培训才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序开展。
3、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大对学校内部专门从事职业培训的教师的培养
随着职业培训需求市场的出现,专门从事职业培训的人员也随之出现,社会上称之为职业培训师。目前,国内优秀的职业培训师极少。职业培训师一般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等手段来引导劳动者成长。目前,职业培训师多在非公立学校、培训机构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培训,属于高收入人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认清形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抓住机遇把自己的教师也培养成职业培训师,这样才能在未来职业培训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才能更好地发挥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功能。
4、突破僵化管理体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工作遇到的最大的困境是僵化的管理体制。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与政府的沟通,争取获得政府更多扶持,力争能对现有管理体制有所突破或者变通,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还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参与职业培训的教师所付出的劳动有价值体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