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289-01
数学课标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表明: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将由“单向灌输,给出知识”转向“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贯彻《数学课标》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自主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的基础,更是自主探究者不可缺少的动力之一。動机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兴趣愈浓,动机愈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消极、被动的“要我学”为积极、热情的“我要学”。 一旦唤起学习兴趣激励其主动求知,主动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比例的应用”时,可在有阳光的日子里带学生去操场或出示模拟图,提出测旗杆高度的问题;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出示价格表;一把尺子0. 20元,一块橡皮0. 10元等等,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领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在自己的身边,数是生活的一部分,充满了情趣;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出,规律自己寻找,结论由自己归纳总结。
二、引导质疑解难,培养自己解决问題能力
质疑是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解疑是培养独立解决问题整力的关键。抓住自学课本后产生的疑问和悬念,帮助学生在关键处开窍,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兴趣,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小组讨论质疑。有的问:为什么要加“都”字? 有的问:为什么要加“相同”这两个字? 还有的问:为什么要“零除外”? 这时,通过媒体显示:把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24份、12份和4份,分别取它的18份、9份和3份,并用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移动阴影部分,学生发现它们重叠在一起,得出结论。这时学生观察等式,从左向右看,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 如果差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零,结果怎样?通过小组讨论,刚才的疑问都得到解决。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倡导互动性,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同时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内容要合适。例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拓每个人的思维的目的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可以是辨析概念性问题合作,可以是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也可以是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比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后,为使学生加深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什么情况下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什么情况下是它们的面积?请举例说明。
三、在开放性练习中展现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主要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开放性练习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机械重复的练习,枯燥乏味的练习,烦琐的死记硬背,基本上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还很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对数学练习及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要克服这些弊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设计数学练习时首先应考虑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其他素质发展的开放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五、强调实践,培养探究性解决问题能力
我觉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索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本来面目,让我们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索精神,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些能力。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先用课件在屏幕上显示:直径l分米的圆板在米尺上滚动,从米尺的刻度上可以看出这个圆的周长是3分米多一些,即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为了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老师把会班学些分成四组,让学生分别用直径4厘米、6厘米、8厘米的三个圆板作为学具,在米尺上一一做多次实验。从实验中学生发现:“三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这样,由于学生亲身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情绪高昂,思维活跃,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处于自主参与状态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