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中的补白,让文本研读更仔细

2018-01-24 19:52邹鹏飞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散学韩麦尔闰土

邹鹏飞

语文课堂中的补白,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未尽言之处进行想象补充。在此过程中,要以文本为依据,结合生活经验,添加合理的想象,发挥个性思维来完成。

其实,留白与补白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作者在文章中有意或者无意地安排下“留白”,蕴含了言外之意,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就要反其道行之,对作者留下的空白点进行重新补充,使文章的境界重新丰富和多元起来。当然,补白的过程是个个性化的过程,因人而异,不能也不应该尽求相同。应用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多元想法,鼓励学生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充分生发,实现文章的“二次创作”。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留白空间背后的意蕴,为使学生深入体会文意,教师自己要先做到充分解读。比如说,在《最后一课》的结尾,写到韩麦尔先生下课了,“然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在这里,引号中的句子不能是韩麦尔先生说出来的,因为文本中明确提到了“话也不说”,那么就只能是作者或者说抒情主人公小弗朗士自己补充出来的。这里相当于作者通过“话也不说”和“做了一个手势”设定一个留白,又自己给出了一部分补白,于是读者可以知道,韩麦尔先生手势的意思是“散学了”。但是“散学了”背后又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为什么韩麦尔先生一句话也不说?这些作者都没有在文章中体现,需要读者自己来进行补充。只有经过了读者的内心补充,文章的意蕴和情怀才能更加完整和深入的表现出来,才算一次阅读基本完成。这就是补白的意义所在了。“散学了”,字面上是指放学了,指这一节法语课结束了。由于这是最后一节法语课,之后学校里就不能再教授法语而只能教授德语了,“散学”的“学”又有法语之学,法国文化之意,“散学”也就意味着法国教育和法国文化的一个中断。意识到这一层背景,就可以体会到韩麦尔先生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法语教师,在此时心中极大的痛苦。对亡国的悲愤,对法国优秀文化前景的忧虑,对教育事业的眷恋,以及内心的疲惫、深沉的悔恨、分别的苦痛,都在这一个无言的手势中体现出来,虽然一句话也没说,却胜如千言万语。

又如鲁迅的《故乡》,虽是一篇半纪实的短篇小说,其中却不动声色的安排了许多留白补白的技巧。比如在见杨二嫂之后“我知道无话可说了,变闭了口,默默地站着。”那沉默无言的站着,冷峻地流露出主人公内心的尴尬和悲哀;又如主人公与闰土久别初见时的情景,“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却没有作声。”这里只有神态描写,却没有直接描写闰土的内心。这固然是因为限于第一人称的写作视角,不便对其他人的心理面面俱到,但也起到了生发想象空间的作用。闰土为什么“欢喜”?又为什么“凄凉”?这中间产生了什么样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闰土“动着嘴,却没有作声?”如果仔细分析,联系上下文本,结合语境,可以知道闰土与主人公,虽然分别多年却是互相记挂,童年的友谊非常深厚,所以闰土乍见主人公会有故友重逢的“欢喜”,然而,多年的悲惨生活使得闰土承受了太多的生活重压,他自己也说道“很难”,此时的闰土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健康的、纯洁的、无忧无虑的闰土了,他的内心凄苦又难以言说,只在一瞬间表现在了脸上。这个“凄凉”既暗示了闰土生活的不如意,又体现了闰土在见到主人公之后的自卑,以及那一份不自觉的“隔膜”感。“动着嘴”显然形象地表现了闰土内心的波澜与犹豫,正是“欢喜”与“凄凉”的心境转变在行动上的体现,也是闰土怯懦性格的生动诠释,“没有作声”却是隔膜的体现,表现的不仅是欲言又止的心情,更是弥漫在二人周围浓重的尴尬与隔离。以上所有都没有在作者的筆下直接体现出来,所见的不过是两个心理词,两个细小的动作而已,但以上所有又正是作者期望读者能够自行领会到的潜在的内蕴。如果阅读者没有进行这样一番“深思熟虑”,直接做普通的描写看待,那这一段描写的意味全失,读者便感到索然无味了。在做到充分解读之后,就要适当合理地引导,使学生也能够做到“脑补”情境,生发内涵。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有限定的提问或者情景带入,来引导学生的思路,比如“假如你突然间见到自己儿时的好友,你是什么心情?”“如果这个好友比生活的好很多,至少是在社会大众的心中好很多,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于闰土这样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在当时的时代里,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早有准备又猝不及防的久别重逢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提问之前又有较为明确,较为细致的设定,不能泛泛而问,而代入时,要从学生生活来切入,不要选择学生不易体会的场景。

语文教学文本研读中的留白与补白的教学引导至关重要,必须更加认真细致。补白是因人而异的,这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再创造过程。(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宋宅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散学韩麦尔闰土
村居
村 居
风筝是谁的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勒特上尉的信》随堂练习
下课之后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故乡》的呐喊
乡土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
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