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访问
【摘要】核心素养是在当今国内外教育界备受关注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同样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文章通过对核心素养与高职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路径、方式及要求的论述,初步构建了核心素养与高职课程体系融合的理论模式,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职课程体系;融合
一、背景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可见“核心素养”已经被置于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地位。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屆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信息时代的来临。在信息时代,社会经济运作模式和人类职业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类的许多常规工作正在被机器所取代,许多传统职业随之消亡,很多不可预知的新职业将不断涌现,个体唯有具备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能力,方能适应职业飞速变迁的知识社会。这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高职学生的适应性受到了严重冲击,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016年9月13日,我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掀起了一轮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当前高职教育正处在新课改推进的关键阶段,课程体系改革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抓手,尽快确定高职学段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成为高职教育不可回避的难题,急需解决。
二、核心素养与高职课程体系内涵
(一)核心素养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模块组成,其内涵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六素养,分解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要点。 它必将为探索各学段教育核心素养内涵提供方向和框架,同时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动力。
(二)高职课程体系内涵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高职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课程体系定位,以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为依据,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含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五个方面,课程观起主宰作用。
(三)高职课程观
高职课程观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起指导作用,其内涵如下:第一,解释了课程的宗旨和目的;第二,回答了课程体系演变与发展的决定动因;第三,阐述了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主体;第四,规定了课程实施的职业阶段。
(四)高职课程目标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高职院校须按照课岗对接,遵循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本原则,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课程方案,确立高职课程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而课程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因此,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高职课程目标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将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意志和职业素养纳入其中,丰富课程目标的内涵,以最终培养出满足时代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五)高职课程内容
高职课程内容由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三要素组成。高职课程主要以产业领域或产业链上职业岗位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依据,科学地遴选教学内容,由于组成要素的内涵不同,就形成了不同课程,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时代性、职业性和适应性原则。
(六)高职课程结构与课程活动方式
高职课程开发活动和课程方案、过程环节及相关要素等结构关系的综合性呈现方式即为高职教育课程结构与课程活动方式,它是在高职课程观指导下,课程开发活动必须遵守的原则性规定和法则。
三、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融合的几种模式
根据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对独立的程度不同,在世界各国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如下:第一,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互独立,再将核心素养与课程和教学渐进式融合;第二,在课程体系中明确学生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指引,选择课程内容;第三,不系统设计学生核心素养,直接在课程体系中分小块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索一种适合现阶段高职院校育人的核心素养融合课程体系的模式迫在眉睫。因此,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体系对高职教育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有建设意义的。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核心素养要融入高职课程体系,就是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分别融合到高职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等环节,以课程教学促进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观
高职教育必须以核心素养作为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的指导思想,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高职教育课程的宗旨和目的,课程优先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校企联合以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培养学生适应复杂环境下顺利开展工作的能力成为高职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呈现的虽是一个政策性文本,但其背后反映的是思想理念,《课程标准》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融合《课程标准》成为必然。核心素养是对高职教学三维目标的继承和超越,三维目标不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和路径。核心素养融合《课程标准》需要认真研究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关键表现,以此来审视课程内容,从内容标准出发,衡量课程核心素养的合理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内容endprint
高职教育要积极回应社会最关切的问题,围绕核心素养去选择和重构课程内容,能较好地解决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中长期存在的“多与少”“新与旧”这两个棘手的矛盾。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努力做到与职场需求同步发展。在核心素养统领下,课程内容不仅要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重要的是重组内容结构,精选知识与技能。
(四)基于核心素養的高职课程结构与课程活动方式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分段递进的人才培养逻辑,形成“核心素养模块+课程群+实践活动”的高职课程结构与课程活动方式,采用分段递进的培养模式,让高职学生获得技术技能的同时,具备核心素养。
五、实施融合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几点要求
1.在注重专业特色发展的前提下,根据专业课程内容和结构特点,需要将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分段融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技术技能与核心素养同步形成,达到学生核心素养高度融合课程目标培养的构建目标。
2.彻底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编排的思路和逻辑,以核心素养为统领,重构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从而促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具备核心素养。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针对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最终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高职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趋向于多元评价,正在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为了科学衡量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应将核心素养融合到高职学生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进而让核心素养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10-24.
[2]段学新,周振成.浅析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6(22):32-33.
[3]人民日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J].上海教育科研,2016 (10) :85.
[4]盛思月,何善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教育参考,2016(02):12-20.
[5]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5-11.
[6]陈向阳.让“核心素养”成为江苏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灵魂[J].专家视线,2016(07):20-24.
[7]徐春梅,曾艳,黎恩.德国现代学徒制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62-65.
[8]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1X):4-8.endprint